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0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龚剑  童国庆 《海洋世界》2012,(12):54-58
在地球漫长的物种进化历程中,伴随着生物灾难末日和过盛繁殖,许多物种像恐龙一样逐渐退出了地球历史生物圈,走向灭绝。人们对它们的发现、认识、研究只能基于逐渐被发现的化石和标本。但地球上也存在着另外一些顽强的物种,极快适应了新的生  相似文献   
72.
我们通过荧光染色、自身基因组原位杂交(Self-GISH)和多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首次研究了棘头梅童鱼(Richardson,1844)的核型特征。雌性核型有24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2n=48a,NF=48),而雄性核型包含22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2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单体和1条中间着丝粒染色体(2n=1m+46a,NF=48)。雌性和雄性核型之间的差异表明,棘头梅童鱼的性染色体系统为X1X1X2X2/X1X2Y型,其中Y为雄性中特有的中间着丝粒染色体。三色FISH结果显示,5S rDNA和18S rDNA位点定位在最大的端着丝粒染色体(X1)以及Y染色体的短臂;X1染色体上有一个特异的臂间端粒信号(ITS),与5S rDNA位点部分重叠。Self-GISH结果显示,在推定的性染色体DNA重复序列聚集。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提出关于棘头梅童鱼Y染色体起源的假说:Y染色体起源于祖先核型(2n=48a)中的两条端部着丝染色体融合,并且在此过程中伴随着片段缺失。本研究首次在石首鱼科中描述了异形的性染色体,将为其他石首鱼的性染色体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73.
以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多棘海盘车对3种双壳贝类的摄食选择性、摄食过程中用于搜寻和处理饵料生物的时间分配以及摄食机制等。试验以选择指数、捕食速率、日平均摄食率对多棘海盘车的摄食行为及搜寻和处理时间比进行了描述和统计。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多棘海盘车对菲律宾蛤仔的选择指数均为最高,占3种饵料生物的70%以上,显著高于太平洋牡蛎和紫贻贝(P<0.05),而各处理组对太平洋牡蛎的选择性均最低。多棘海盘车对菲律宾蛤仔的捕食速率和日平均摄食率显著高于太平洋牡蛎和紫贻贝。研究发现,在各处理组中多棘海盘车用于搜寻饵料生物的时间无显著差异,但随饵料密度的增加,用于处理饵料的时间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74.
随机选取养殖于四明山脉溪流区的棘胸蛙3年龄同生群人工养成群体中的雌、雄成熟个体各84只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鼻间距(INS)、眼间距(IS)、眼径(ED)、吻长(SL)、头长(HL)、头宽(HW)、肩宽(SW)、前肢长(FLL)、前肢臂长(FAL)、前足长(FFL)、后肢长(HLL)、后足长(HFL)、肩肛距(SAL)、体长(SUL)、体积(BV)等15项形态性状对体质量(BW)和净体质量(NW)影响效应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除IS、ED、SL等3项形态性状测量值无性别差异外,其余12项形态性状及BW、NW测量值均呈雄性显著大于雌性(P0.05);(2)各形态性状与雄性测定群体的BW和NW测量值均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雌性BW和NW测量值未呈显著相关的形态性状则分别为ED、SL、FFL和ED、SL、HL(P0.05);(3)经通径分析,雄性被保留的形态性状与BW、NW的复相关指数分别为0.952和0.939,雌性被保留的形态性状对BW、NW的复相关指数分别为0.922和0.860,其中影响两者BW和NW的决定性变量均为BV;(4)经多元回归分析,本文分别给出了用于估算棘胸蛙两性成体BW和NW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75.
随机选取养殖于四明山脉溪流区的棘胸蛙3年龄同生群人工养成群体中的雌、雄亲体各84只作为研究材料,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研究了棘胸蛙同生群两性亲体间的形质差异。结果表明:(1)在所涉20项生物学测定指标和25项形质评价指标中,两性亲体间具显著差异的分别为17项和16项,两者基于形质评价指标均值计算所得的欧氏距离为0.305(P0.01);(2)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5个特征值均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841%,其中第一主成分可归为与脏器质量配置相关的能量代谢因子,第二主成分可归为以头宽和吻长为代表的与口腔空间大小有关的食物吞咽因子,后三个主成分可归为以足肢比和眼间距为代表的与寻食、跳跃和抱食能力相关的捕食功能因子;(3)采用逐步判别法,以判别贡献率较大的L1(前足长/前肢长)、L5(吻长/肩宽)、L7(眼间距/头宽)、W2(胃质量/心质量)、W4(肺质量/心质量)、W6(性腺质量/心质量)为自变量,所建Fisher分类函数方程组可较清晰地区分棘胸蛙两性亲体,雌、雄亲体判别准确率P1、P2分别为84.52%、83.53%和83.33%、84.34%,综合判别率为83.93%。  相似文献   
76.
77.
根据2001年6—10月在大西洋中部金枪鱼延绳钓渔场现场调查所得到的大眼金枪鱼的叉长、原条鱼重和净重的数据,应用回归的方法分别对大眼金枪鱼的叉长与净重的关系、叉长与原条鱼重的关系、原条鱼重与净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分性别、雄性、雌性的大眼金枪鱼净重(DW,DWM,DWF,kg)与叉长(FL,FLM,FLF,cm)的关系分别为DW=1.5286×10-5FL3.0192、DWM=1.6102×10-5FLM3.0098和DWF=1.4998×10-5FLF3.0205;(2)不分性别、雄性、雌性的大眼金枪鱼原条鱼重(RW,RWM,RWF,kg)与叉长的关系分别为RW=2.6472×10-5FL2.9400、RWM=2.8164×10-5FLM2.9275和RWF=2.2590×10-5FLF2.9724。在叉长相同的情况下,用本文中的RW-FL换算公式所得出的RW要比用Parks1981年的适用于整个大西洋的换算公式1)所得出RW略轻;(3)不分性别、雄性、雌性的大眼金枪鱼原条鱼重与净重的关系分别为RW=1.1623DW、RWM=1.1546DWM和RWF=1.1840DWF。本文中得出的RW与DW的换算系数要比ICCAT建议使用的系数略大。  相似文献   
78.
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微藻致毒性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叉鞭金藻和三角褐指藻为材料,采用室内一次性培养的方法研究久效磷对光合色素(叶素α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的久效磷短时间处理对微藻细胞的光合色素含量影响轻微,有时甚至可使光合色素含量升高;随着久效磷浓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微藻的光合色素含量明显降低,说明久效磷对光合色素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久效磷对叉鞭金藻叶绿素α的72hEC50为6.8mg/L,48hEC50为10.6mg  相似文献   
79.
以叉鞭金藻为材料进行了有机磷农药-久效磷的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久效磷胁迫下,微藻的生长受到了严重地抑制;其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同步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时而上升,时而下降。  相似文献   
80.
2002年3月和10月分别在广东省惠州港和南澳岛采集褐棘螺(Chicoreus brunneus)和亚洲棘螺(C.asianus)。解剖观察发现这2个采样点2种棘螺的雌性个体都发生了性畸变现象。惠州港的棘螺已畸变到雌性个体不育的地步.这表明由于有机锡污染引起的性畸变现象对棘螺的生殖已造成严重的影响,并有可能导致棘螺的区域性灭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