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146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有句话说,"五百年的风景看北京,五千年的风景看山西。"山西的古、山西的朴、山西的拙、山西的淳,凝聚成了华夏文明的魂。而说起山西的古镇,平遥是声名赫赫的,张壁却一直鲜为人知。本期,记者将向你展示这座神秘的城堡式古村落——张壁古堡。张壁古堡坐落在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古堡虽然只有1.2万平方米,但堡内地上城池古堡、地下"万米长城",特色鲜明,是中国唯一具有军事、民用双重用途的城堡遗址。2005年,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古村落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中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不典型肝脓肿的CT动态增强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提高对肝脓肿及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不典型肝脓肿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不典型肝脓肿的CT表现具有多样性,CT平扫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区,形态呈类圆形,边缘模糊或较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扫描病灶呈小环状、蜂窝状及不均匀强化,部分形如"花瓣状"改变,类似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结论:螺旋CT动态多期增强扫描对鉴别肝内胆管细胞癌与不典型肝脓肿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3.
根据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的溶细胞毒素基因序列和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的toxR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并合成两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反应条件优化,测试两种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建立双重PCR方法,同时快速检测V.vulnificus和V.harveyi。结果表明:纯培养V.vulnificus和V.harveyi的检测灵敏度分别是12 cfu/mL和18 cfu/mL,与无乳链球菌、海豚链球菌、副溶血弧菌及美人发光杆菌无交叉反应;此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具快速、高效等优点,对细菌V.vulnificus和V.harveyi诊断与防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性。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256层iCT增强扫描影像特征。方法:搜集6例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CT影像资料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影像特点。结果:6例均发生于肾实质区,增强扫描可见不同程度囊性改变、无明显壁结节、有包膜边界清晰、肾盂肾盏无侵蚀破坏,无肾静脉癌栓形成,均无远处转移征象,3例行患侧肾全切除术,3例行肾肿瘤楔形切除术。结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256层iCT增强扫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作为术前诊断的理想手段,对治疗方案的优选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动态增强CT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胃肠道类癌患者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资料,对病变部位的肠壁厚度、边界、形态、周围毗邻结构情况、密度及动态增强特点进行评价;绘制ROC曲线评价远处转移的预测因素。结果:病变质地平扫CT值为26-48HU,平均为(33.54±6.96)HU;动脉期CT值为33-87HU,平均为(62.72±19.35)HU;门静脉期CT值为56-100HU平均(71.18±12.54)HU;延迟期CT值为43-78HU,平均为(60.09±12.69)HU。病变强化特点以渐进式强化为主,于门静脉期达到峰值,延迟期下降不明显,形成一个平台;病变管壁厚度对预测类癌远处转移有一定价值(AUC=0.917,P<0.05)。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诊断胃肠道类癌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
张玉军  琚晓冬 《岩土力学》2015,36(3):877-884
考虑裂隙的连通率、间距、孔隙基质和裂隙材料在表征单元(REV)中的体积分数,并假定双重孔隙-裂隙介质的等效内摩擦角保持常数,而等效黏聚力是固有黏聚力、等效塑性应变、基质吸力、溶质浓度及温度的函数,提出了一种在热-水-应力-迁移耦合条件下确定表征单元内任一平面上等效的黏聚力及内摩擦角的方法。针对一个假定的位于非饱和双重孔隙-裂隙岩体中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及分析。结果表明,基质吸力对于等效黏聚力的增强作用大于等效塑性应变和溶质浓度的减弱作用,使得等效黏聚力得到了提高,故减少了围岩中的塑性区;由此岩体应力、孔(裂)隙水压力及流速、孔(裂)隙溶质浓度的分布及量值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67.
黄光明  李忠海  周永智 《地质学报》2017,91(8):1674-1693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发育被动顶板双重构造(甫沙地区)和背驮盆地(乌泊尔地区)两种明显不同的构造类型。为了探讨它们的不同成因,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开展了一系列二维数值模拟研究。采用遵循平面应变的黏弹塑性本构模型,设置两个滑脱层和三个能干层。同时考虑基底沉降、同构造剥蚀和沉积,缩短速率为8mm/a,剥蚀速率为每年侵蚀基准面以上高程的3×10-7(相当于每1000m每年剥蚀0.3mm)。在基底水平的情况下,采用均一的沉降速率1.6mm/a并以填平补齐的方式进行沉积时,3.5 Ma后发育成与甫沙地区相似的被动顶板双重构造。而当模型采用中部小两端大的拱形沉降速度以及填平补齐的沉积时最终发育成背驮盆地,和乌泊尔地区地质原型接近。模拟结果表明,同构造沉积地层对褶皱冲断带的影响巨大,当沉积物大量堆积在褶皱冲断带前缘时有利于被动顶板双重构造的形成,而沉积物大量堆积在逆冲楔顶与斜坡时则更有利于背驮盆地的发生。模拟结果认为甫沙地区和乌泊尔地区都接受了填平补齐的沉积方式,但基底沉降差异造成了两者的构造样式明显不同。在小范围内(后陆至前陆小于80km),甫沙地区基底以水平方式发生沉降,褶皱冲断带前缘接受了大量沉积;而乌泊尔地区基底在挤压下发生弯曲,使得后陆发生了更大的沉降从而接受了更多的沉积。  相似文献   
68.
单轴压缩下多裂隙类岩石材料强度试验与数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伺服控制单轴加载系统对预制多裂隙水泥砂浆试件进行加载试验,探索裂隙角度和分布密度对多裂隙类岩石材料断裂破坏强度的影响规律。对试验数据整理分析,应用FLAC3D建立应变软化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数据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裂隙分布密度相同时,裂隙倾角对试件断裂破坏强度的影响比较显著,25°附近取得最小值;裂隙角度相同时,裂隙分布密度对试件断裂破坏强度的影响与裂隙倾角有关,角度较小时,影响比较显著,随着角度的增大,影响越来越弱。试验所得结论,对于预测地下工程中多裂隙情况下围岩强度变化规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9.
在建立双重介质热-水-力耦合微分控制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裂隙岩体热-水-力耦合的三维力学模型,对不同介质分别建立以节点位移、水压力和温度为求解量的三维有限元格式,开发了双重介质热-水-力耦合分析的的三维有限元计算程序,在有限元数值分析中不连续面应力计算采用等厚度空间8节点节理单元进行离散,而不连续面渗流和热能计算时采用平面4节点等参单元进行离散,这样保证了不同介质之间的水量、热量交换和两类模型接触处节点水头、温度和位移相等。通过高温岩体地热开发算例,揭示了在热-水-力耦合作用下不连续面处于低应力区,其张开度随运行时间的延长呈非线性增加,非稳定渗流阶段不连续面显著地控制着渗流场的整体分布,它的水头远高于拟连续岩体介质的水头,而进入稳定渗流阶段不连续面的控渗作用不明显,由于高温岩体地热开发系统中存在大规模的热量补给,不连续面对岩体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0.
煤层瓦斯渗透率是影响瓦斯抽采和动力灾害防治的重要参数。为了研究煤体损伤和剪胀变形对渗透率的影响,首先引入损伤变量反映煤体损伤破坏状态,建立了基于体应变增量的煤体损伤本构模型。并采用Hurst指数表征裂隙表面粗糙度,基于裂隙表面的分形特征,建立了裂隙渗透率在压缩和剪切作用下的演化模型。通过对TOUGH2和FLAC3D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基于双重孔隙模型的TOUGH2(CH4)-FLAC气-固耦合数值分析工具。采用本软件对煤样单轴压缩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煤体的破坏是损伤单元累积和贯通的结果,最终形成贯通煤体的损伤带是造成煤体失稳破坏的主因;围岩内的渗透率增加区域与损伤区位置基本一致,其中裂隙系统的渗透率增加幅度最大可达2个数量级;剪切破坏区的裂隙发生剪胀变形,引起裂隙渗透率大幅增加。建立的理论模型与数值计算工具为制定瓦斯治理措施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