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5篇
  免费   921篇
  国内免费   1509篇
测绘学   794篇
大气科学   2814篇
地球物理   306篇
地质学   1511篇
海洋学   1197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833篇
自然地理   688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321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99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404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481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345篇
  2003年   376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塔里木西部地区古生代断裂活动的方式和机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系统的地震剖面解释及其与塔中地区的对比,本文探讨了塔里木西部地区古生代断裂活动的方式和机制。玛东断裂带是一条宽阔的北东向盖层滑脱型褶皱冲断带,前展式向东南扩展,冲断作用发生在奥陶纪末。巴东断裂(吐土休克Ⅱ号断裂)为北西向基底卷入型冲断带,奥陶纪末和中二叠世末发生冲断。巴西断裂和塔参2井南断裂是海西期的正断层。塔里木古板块古生代的发育受邻侧的造山带演化制约,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奥陶纪末的冲断是继承基底构造发育的。塔中地区的近北西向断裂是晚寒武世的新生断裂,加里东运动可分为两幕:奥陶纪末的冲断(艾比湖运动)和晚志留-中泥盆世的冲断-走滑,后者向西明显减弱。塔里木西部的部分北西向断裂(如康西断裂)可归入塔中北西向断裂系。北东向的玛东断裂带是其西的向北(东)冲断的吐木休克断裂带与其东的向南偏东冲断的塔中8-1井——塔中5井断裂带之间的调节断层。  相似文献   
22.
付广  王有功 《沉积学报》2008,26(2):355-360
为了研究三肇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层位,对油向下“倒灌”运移机制及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同时具备①青山口组源岩目前应具有足够大的超压;②存在连通青山口组源岩和扶杨油层的T2断裂2个条件,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能够在超压的作用下在嫩江组沉积末期、明水组沉积末期和古近系沉积末期通过T2断裂向下伏扶杨油层中“倒灌”运移。利用压力封闭原理,对三肇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距离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距离一般大于500 m,而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地层厚度最大只有500 m,表明三肇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可以向下“倒灌”运移至整个扶杨油层的任何部位。目前三肇凹陷扶杨油层从上至下均含油,且已找到的油藏均分布于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能够向下“倒灌”运移分布范围内或附近,这表明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层位控制着油气富集层位,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分布范围控制着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藏形成与分布范围。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分布范围及其附近应是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3.
《探矿工程》2008,35(5):63
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消息 国家海洋局发布的《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在南极内陆冰盖海拔4000m的冰穹A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这个考察站建成后将能够满足15~20人度夏工作条件,成为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第三个科学考察站。这个考察站建设工作包括地面和空中运输支援系统、后勤保障和科学观测系统、国内研究分析和应急指挥平台系统等。  相似文献   
24.
《岩土力学》2008,29(5):1242
斥资十二亿元的杭州钱江铁路新桥水上施工作业正式拉开帷幕,并将于2010年建成通车。据了解,铁路新桥位于钱江二桥上游20.2 m,南北跨越钱塘江。它是继钱塘江大桥、钱江二桥之后钱塘江上建设的第三座铁路桥梁。目前,钱塘江上已建成6座大桥,另有江东大桥(九桥)在建。“十一五”期间,杭州铁路建设主要围绕“三线一桥一枢纽”展开,即沪-杭高(速)铁(路)和磁浮、杭宁高铁、  相似文献   
25.
揭示Rankine涡风场模式和Jelesnianski风场模式之间的联系,并设计了一种台风风场分布模式,它的风速分布曲线落在Jelesnianski和Rankine涡两个风场模式的风速分布曲线之间,具有一个既优于Jelesnianski又优于Rankine涡的风速衰减速率,因此它同时克服了Rankine涡模式计算风速偏小和Jelesnianski模式计算风速偏大的缺点,以一种比较合理的变化趋势向远方衰减,成为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台风风场分布模式。同时,文中提出的移行台风风场计算方法对宫崎正卫、上野武夫和Jelesnianski模式都有一定的改进。  相似文献   
26.
9711号北上台风演变及暴雨过程的位涡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 971 1号台风登陆北上穿过山东造成山东特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的分析 ,并从湿位涡的角度研究了台风演变及山东特大暴雨的形成机制 ,揭示了冷空气在台风演变及暴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 :倾斜涡度发展是暴雨产生和台风加强的重要机制之一 ,暴雨产生在 θe线陡立密集区内 ;湿位涡在这次暴雨过程中对流层低层具有 MPV1 <0 ,MPV2 >0的特征 ,此次暴雨产生在负的MPV1等值线密集区中 ;对流层上部及平流层下部高位涡的下传使得低层斜压性增大 ,引起低层的对流稳定度减小 ,促使气旋性涡度发展 ,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使得暴雨增幅 ,导致台风的加强并演变为温带气旋。  相似文献   
27.
0102号台风"飞燕"移动路径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爱鸣  林毅  李泓浩 《台湾海峡》2003,22(1):102-107
2001年2号台风“飞燕”登陆早、强度大、移速快、突发性强给福建中部沿海地区带来巨大损失。本文利用常规资料及云图等资料对其登陆福建及后期路径北折的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hPa散度、850hPa涡度及低层能量场对台风路径北折有比较好的预示作用,台风未来移向有沿着200hPa其中心附近辐散中心长轴方向、850hPa正涡度长轴方向及低层暖平流区和850hPa θse高能中心轴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28.
针对远区台风对河口波浪动力场的影响问题,利用第三代波浪模式SWAN计算了远区台风"三巴"期间长江口波浪动力场分布,分析了陆架至河口区的波浪能量耗散和波致泥沙侵蚀的时空分布,发现波浪由外海向近岸传播过程中,波-波相互作用导致能量由高频向低频转换,周期和波长逐渐增大,近底层轨道流速增大,能量密度增高;阐明白帽破碎是维持深水区波浪能量平衡和限制波高成长的主要机制,底摩擦耗能和水深诱导的破碎耗能是长江口横沙东滩和崇明东滩邻近海域波高衰减的主要原因;提出波浪产生的底部切应力与相对水深有关,当波浪传播到浅水区时,波长和周期越大,波浪切应力越大。研究揭示了与河口相距数百公里的远区台风能够对长江口波浪动力场产生明显影响,河口水下三角洲前缘是最容易受到波浪侵蚀的区域,研究成果弥补了目前关于陆架远区台风对河口波浪动力场影响研究的不足,对深化认识远区台风对长江口动力环境、地貌演变、航运安全和滩涂保护等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9.
辐射沙洲南翼“水道-沙洲”系统与西太阳沙的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江苏岸外辐射沙洲动态和西太阳沙海域动力泥沙环境的分析,论述了西太阳沙演变的宏观背景;由实测固定断面资料、地形资料的对比得出近40年来西太阳沙表面形态和水下地形的变化;结合西太阳沙表面泥沙在波浪和波流共同作用下运动特性的水槽试验研究,分析了西太阳沙冲淤变化的动力机制。从“烂沙洋水道-西太阳沙-西太阳沙南水道”系统的角度研究了西太阳沙演变的控制因素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30.
黎满球 《热带海洋》1994,13(4):9-16
根据香港附近海区1985,1986年两次台风大浪的实测资料,以有效波高为相应水平,对波群作统计分析,得出可供海洋工程参考的波群连长、波群重复长度、波出现频率以及波群中最大波高与有效波高的关系等。并将统计值与理论值作比较,结果表明:统计值大于“连”的理论值,而与包线理论中采用合田修公式的计算值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