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7篇
  免费   693篇
  国内免费   1119篇
测绘学   206篇
大气科学   1289篇
地球物理   464篇
地质学   1194篇
海洋学   747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243篇
自然地理   239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50年   2篇
  1943年   3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81.
温度对管角螺Hemifusus tuba(Gelin)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5个温度梯度(14、19、24、29、34℃),海水盐度为32,研究温度和规格对管角螺Hemifusustuba(Gelin)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4~29℃范围内,管角螺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29℃时达到最大值;14~34℃范围内,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相同温度下,耗氧率和排氨率随单位软体部干重的增加而下降,管角螺软体部干重(W)与单位体重耗氧率(OR)、排氨率(NR)之间的关系分别符合幂函数方程OR=aW-b、NR=cW-d,W与OR、NR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82.
贺兰山小松山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基性岩的Mg^#为0.71~0.76,接近原生岩浆的值,超基性岩的Mg^#为0.80~0.89,具有岩浆早期堆晶的特征,稀土总量∑REE为(13.03~82.66)×10^-6;δ(Eu)为1.08~1.61,具弱正异常;(La/Yb)N为2.49~5.24,(Ce/Yb)N为3.01~4.97,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型。微量元素配分曲线图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综合分析证明,该岩体产于板内拉张环境,岩体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后期发生了同化混染,岩体具有寻找铬-铜-镍型岩浆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883.
从仪器运行环境、通信连通率、数据有效性、多路径效应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张家口GNSS基准站存在的问题。与2015年、2016年相比,目前张家口基准站通信连通率主要受省局及国家地震局服务器中断影响,较以往市电中断即影响数据通信连通率有很大改善,数据有效性主要受基站周边大山遮挡影响,导致地平面附近卫星信号无法接收。在2018-02-12廊坊永清县M4.3级地震前,2016年张家口-隆尧、张家口-鹿泉基线发生转折,区域速度场、应力场、面膨胀率显示,该区域震前存在异常。目前GNSS异常在华北地区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还需与其他监测手段相互验证才能更好服务于地震分析预报。  相似文献   
884.
尼罗尖吻鲈(L.niloticus)属鲈形目,鲈亚目,锯盖鱼科,尖吻鲈属Lates[1],原产于非洲,分布在尼罗河流域、Mariout湖和西非的大部分主要河流。尼罗尖吻鲈为生活在淡水或低盐度水体中的肉食性鱼类,其味道鲜美,无肌间刺,深受欧洲市场欢迎,且常作为游钓的对象,具有较好的引进养殖前景。耗氧率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鱼体的代谢生理,也反映其特定的生活环境,窒息点是鱼类所能忍受低氧的下限指标。研究鱼类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对研究鱼类的能量代谢,饵料利用,养殖中放养密度的确定,进行水质管理以及活鱼运输中都有重要的意义[2,3],国内外的学者在这方面已…  相似文献   
885.
凡纳对虾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海水比重的变化对凡纳对虾亲虾人工殖活动的影响及换水对亲虾交配率的影响,试验采用剪眼柄,强化培育,控光,换水等技术措施,将凡纳对虾培育成熟并使之自然交配产卵,孵化出无节幼体;亲虾的平均产卵量可达16万粒左右,卵的受精卵化率可达80%以上,结果表明,适时换水可将亲虾的交配率从46%提高到79%,凡纳对虾人工繁殖的适宜海水相对密度为1.016以上。  相似文献   
886.
本文统计的8个国家中,美国、日本为中央(联邦)全额预算保障,平均保障率达93.01%,中国目前为44.54%。应进一步提高中央财政支持气象发展的保障力度,进一步强化气象领域中央财政事权与预算支出责任。  相似文献   
887.
为了深入认识全球四维变分同化系统(Global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 Four-Dimensional Variational, GRAPES 4DVAR)分析场质量,利用2019年3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GRAPES 4DVAR 7层等压面的高度、温度、纬向和经向风等4个要素的分析场及同期ERA5再分析场资料和探空观测资料,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偏差统计和EOF分解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GRAPES 4DVAR分析场质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GRAPES 4DVAR各要素分析场与ERA5再分析场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均通过α=0.01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中高度场和温度场的相关系数大于0.99,风场的相关系数大于0.85,GRAPES 4DVAR分析场和ERA5再分析场与探空观测的均方根偏差值的大小及分布相似,表明GRAPES 4DVAR同化分析场具有较高的质量,且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分析质量优于热带地区;(2)GRAPES 4DVAR温度和风的分析场与ERA5再分析场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偏差存在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变化,表现为夏半年偏差小于冬半年,中层偏差小于低层和高层,且在对流层低层(高层),南半球(热带地区)的偏差大于北半球和热带地区(南半球);(3)不同要素分析偏差的特征显示,温度分析偏差主要出现在对流层低层,极大值区位于北极和南极地区,而风场分析偏差主要位于对流层中高层,极大值区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非洲大陆西部及北部、东太平洋及大西洋赤道附近区域。  相似文献   
888.
地球静止轨道微波观测同时具有高频次、大视场和穿透云雨的全天候观测能力,因此中国在规划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系列时已经明确提出对静止轨道微波观测的需求。基于中国候选的50、118、183、380和425 GHz五频段静止轨道微波辐射计载荷方案,开展了地球静止轨道微波观测系统模拟试验,理解其观测时间分辨率、频段选取和观测误差对台风预报的影响。试验基于GRAPES全球四维变分同化系统,同化静止轨道微波模拟观测资料,以2018年台风“玛利亚”和“山竹”为例分析了静止轨道微波资料同化对台风预报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静止轨道微波资料同化应用,提高观测资料的时间分辨率、增加通道数量和降低噪声水平能够有效提升台风数值预报性能。   相似文献   
889.
为了建立一个应用于区域数值预报的四维变分资料同化(4DVar)系统,在近期开发的扰动预报模式GRAPES_PF基础上,开发完善增量四维变分同化系统框架。该框架中暂不包含物理过程(长短波辐射、边界层过程、对流参数化和云微物理等)。对比业务使用的GRAPES 3DVar系统,增加了温度控制变量。将无量纲Exner气压与流函数的线性风压平衡方程直接在地形追随垂直坐标面上求解,且通过广义共轭余差法(GCR)求解扰动亥姆霍兹(Helmholtz)伴随方程。利用人造“探空”资料对2015年10月台风“彩虹”进行了理想数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扰动四维变分同化框架得到了预期的结果,即同化更多资料并反复受到模式约束的四维变分同化系统能有效改善初值质量,进而改善区域数值预报。建立的区域四维变分同化框架合理可行,为进一步发展包含完整物理过程的区域四维变分同化系统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90.
孙晨  朱秉启 《地质学报》2024,98(6):1880-1892
长期化学风化速率(LCWR)和化学风化剥蚀率(CDF)是表征区域化学风化程度和揭示地貌和气候系统演变的重要依据。全球尺度上,中纬度地区的长期化学风化研究远比低纬地区争议更多,原因之一是其风化机制在理论认识上仍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造山带地区的长期化学风化与物理侵蚀、构造、气候之间的关系等。本文利用地球化学质量平衡方法,针对北半球中纬度典型造山带(中亚黑河流域和北美内华达山脉)开展了相关数据和资料的系统整理与再分析,估算了黑河流域的LCWR值和物理侵蚀速率(E)值并与内华达山脉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黑河流域、内华达山脉的LCWR分别为17. 4~895 t/km2/a、1~173 t/km2/a,CDF分别为0. 17~0. 81、0. 02~0. 61,LCWR与E均显著正相关,与海拔高度、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等仅局部相关。研究区的长期化学风化主要表现为“供应受限型”风化,但黑河流域局部地区已处于“供应受限”与“动力学受限”过渡的风化阶段。结合回归分析结果和已有成果的综合分析,中纬度造山带地区的长期化学风化速率受到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协同影响,但主控因素为地质因素,而化学风化剥蚀率则主要受控于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