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测绘学   241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165篇
地质学   284篇
海洋学   361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14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1.
含碎石紫色土坡面降雨入渗和产流产沙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土槽模拟降雨试验基础上,观测了具有不同碎石体积含量紫色土的降雨入渗地表产流产沙量以及细沟间径流和细沟径流的流速,以期建立碎石含量与土壤流失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碎石混合对降雨入渗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当碎石含量为20%~30%时,碎石的存在增强土壤入渗能力,当碎石含量提高到30%时,土壤的入渗能力被削弱。土壤中碎石混合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对坡面细沟间径流流速和细沟径流流速产生不同的影响,随着碎石含量的增加,细沟间径流平均流速逐渐增加,细沟径流的平均流速逐渐降低。土壤中碎石混合通过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增强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随着碎石含量的增加,径流含沙率和土壤流失量显著降低,土壤流失比与碎石含量呈极显著指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2.
以全球年度城市动态数据(GAUD)和全球地表水动态数据集(GSW)为基础数据,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解析了1986—2015年全球城镇用地扩张占用永久性和季节性水体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30 a间全球城镇用地扩张直接占用水体的面积为1 033.2 km2,其中包括季节性水体711.7 km2和永久性水体321.5 km2,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亚洲是城镇用地扩张占用水体面积最多的大洲,其次是北美洲和欧洲,占用水体的面积分别为799.4 km2、122.5 km2和61.1 km2。欧洲是唯一以占用永久性水体为主的大洲。陆地面积排名前十的国家中,中国、美国和印度是城镇用地扩张占用水体面积最多的国家,占用水体的面积分别为573.1 km2、109.6 km2和24 km2。以占用永久性水体为主的国家是俄罗斯和阿尔及利亚。尽管世界各国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背景下,需防控更多的水体因城镇用地扩张而消失。  相似文献   
113.
连云港临洪河口水体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与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  李谷祺  冯志华 《海洋科学》2010,34(10):33-37
对连云港海域临洪河口水体中重金属元素Cu,Zn,Pb,Cd的主要存在形态及悬浮颗粒态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悬浮态重金属Cu,Zn,Pb,Cd的含量在调查海域内空间分布基本均衡,Zn、Cu、Cd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而Pb则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对悬浮态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分析表明,Cu主要富集在有机-硫化物态、Zn主要富集在残渣态、Pb主要富集在铁锰氧化物态和碳酸盐结合态、Cd主要富集在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  相似文献   
114.
基于谱间特征与比值型指数的水体影像识别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杨存建等人发现LandsatTM影像水体具有TM2+TM3>TM4+TM5的特征,本文以2000年福州市Landsat-TM为例,分析了水体及其他几类主要地物的光谱特性在影像中的表现特征,发现除水体外,居民地的影像以及山体影像也都具有TM2+TM3>TM4+TM5(即(TM2+TM3)/(TM4+TM5)>1)的特征,但是三者(TM2+TM3)/(TM4+TM5)的比值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辅以适合的阈值(水体(TM2+TM3)/(TM4+TM5)>2.0,TM2>40)可以将水体信息区别于其他背景地物。将该方法在含不同水体类型的福州市Landsat-TM遥感影像上进行实验,表明其可以将水体与全部居民地的阴影和山体阴影有效区分开来;同时可用于快速、简便和准确地提取城市和山区中的湿地水体信息,解决水体提取中难于消除居民地阴影与山体阴影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5.
116.
城市污染水体整治对城市良好水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污染水体形成机理,构建污染水体遥感识别模型,实现了城市污染水体快速、高效、大范围的提取。本文以银川市为研究区,开展银川市污染水体遥感识别,并进行实地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污染水体遥感识别精度可达62.96%,共确定银川市污染水体12条,为银川市污染水体整治工作提供参考。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影响识别精度的原因,以提高后续污染水体遥感识别精度。由于遥感识别污染水体尚属首次,因此识别精度一般。在今后研究工作中,将会加入其他指标继续研究,以提高精度。  相似文献   
117.
为了实现在厚松散含水砂层下留设防塌煤(岩)柱以提高开采上限,研究厚含水砂层区域注浆改造技术。以安徽淮北五沟煤矿1010-1工作面第四含水层(简称四含)下提高上限开采为目标,通过理论计算、注浆材料配比实验和原位注浆试验,对改造范围和层位、注浆材料的适用性、不同深度的浆液配比、钻孔布置方式和注浆方法进行分析,并通过取心测试、水文地质试验和井下钻孔验证对注浆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五沟煤矿四含改造区域松散含水砂层底部无黏土,且在有含水风化基岩条件下,提高上限开采需同时注浆改造松散砂层和风化基岩;粉煤灰–水泥浆较石膏–水泥浆具有更好的体积稳定性,粉煤灰掺量20%~50%的粉煤灰–水泥浆结石率大于98%,且有较稳定的凝结强度,能够满足砂层劈裂注浆的需求,风化基岩采用纯水泥浆或10%以内掺量的粉煤灰–水泥浆,基岩之上2倍采高的砂层注入10%~20%掺量的粉煤灰–水泥浆改造后充当保护层,上部采用20%~50%掺量的粉煤灰–水泥浆进行充填压密,粉煤灰掺量随注浆深度递减;注浆终压可在最浅部砂层注浆劈裂压力的基础上,按地层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梯度0.3 MPa/10 m增加;泄压诱导注浆可有效控制浆液的劈裂扩...  相似文献   
118.
刘茂元 《地理空间信息》2015,(1):108-110,114
引入Snake模型,并对其进行改进,在水体内部构造初始轮廓线,通过轮廓线的膨胀变形拟合水体边界,从而实现对水体的提取。实验分析证明此方法整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9.
利用20年(1992-2012年)的ECCO2模式模拟数据,主要研究了东印度洋(EIO)水体输运的季节变化.在EIO选取3个断面,分别为赤道、80°E和6°N.研究结果表明,跨赤道和80°E的季节输运主体部分大致相补偿.跨赤道的大部分水体输运局限在上层100 m,80°E的水体输运具有复杂结构,与显著的季风流、Wyrtki Jets(WJs)、赤道潜流(EUC)等有关.6°N上层水体净输运较小,但存在较强的边界流和相对较弱的内区流.纬向流的显著变化发生在80°E.在季风盛行季节,由于WJs减弱,赤道附近的水体输运以西向的梯度流为主,上层100 m的其余区域则主要受季风流控制.同样,由于EUC减弱,西向的梯度流与次表层东向的EUC之间也存在转换.在季风转换季节,季风流减弱,WJs与EUC分别在上层100 m和次表层占主导地位.此外,本研究还讨论了与季风流、WJs和EUC相关的盐水和暖水交换,有助于了解研究区域内温度和盐度的水平和垂直结构.  相似文献   
120.
1引言新一代的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上所携带的MERSI探测器能够获取地球探测环境的三维、全球、全天候、定量资料,因而被广泛关注,其通过接收设备获得观测资料,每天获得多时次的中等分辨率遥感数据对于地球的综合研究有着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