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236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菲律宾蛤仔的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消化腺腺上皮由消化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组成。消化细胞呈现蛋白酶、非特异性酯酶、脂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 ,表明能进行细胞内消化。嗜碱性细胞含丰富的RNA和蛋白质。消化道粘膜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和少量的粘液细胞组成。晶杆囊基部与肠相连。肠纤毛柱状细胞呈现蛋白酶、非特异性酯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72.
菲律宾蛤仔稚贝摄食、呼吸和排泄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的呼吸、排泄的影响以及在25℃下菲律宾蛤仔稚贝对4种单细胞藻类的滤食率.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菲律宾蛤仔稚贝耗氧率、排氨率有显著影响,菲律宾蛤仔稚贝在12-32℃范围内,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峰值变化,在26℃排氨率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耗氧率(OR)和温度(t)的回归方程为:OR=0.0155e^0.696t,R^2=0.9291.O:N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菲律宾蛤仔稚贝呼吸Q10平均3.8,排泄Q10平均是1.88.菲律宾蛤仔稚贝在单位时问内(g/h)对4种藻类的滤食率高低依次为扁藻〉小球藻〉金藻〉角毛藻,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3.
菲律宾蛤仔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又称蛤仔)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密度为最高。近年来由于水产品需求量日益增长及渔业资源严重衰退,蛤仔已成为我国渔业捕捞和养殖的重要经济贝类之一。80年代以来,随着蛤仔资源的开发利用,国内开始重视对蛤仔的生态调查和研究。本文根据作者1989-1990年对胶州湾水域非律宾蛤仔的生态和资源量的系统调査资料,以及国内的有关报道(刘永峰等,1979;庄启谦等,1981;林笔水等,1983;齐秋贞,1987;李明云等,1987;吴耀泉等,1992),对分布在我国的蛤仔生态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为保护蛤仔资源、合理捕捞和发展蛤仔增养殖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4.
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28S rRNA、COI部分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北方典型海区辽宁丹东,山东烟台、威海,江苏连云港的常见镜蛤进行了取样和分类地位的研究。结果表明:日本镜蛤(Dosinia japonica)、薄片镜蛤(Dosinia corrugata)和饼干镜蛤(Dosinia biscocta)为我国北方沿海潮间带常见且大量分布的种类,其中饼干镜蛤与日本镜蛤的遗传距离比较接近(以较高支持率聚为一支)。连云港的饼干镜蛤以及丹东的薄片镜蛤的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对这两地区的样品还有待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5.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是重要的海洋经济贝类和海水养殖品种,具有较强的表型可塑性特点,不同地理群体之间存在表型差异。本研究根据实测数据建立了胶州湾与天鹅湖菲律宾蛤仔壳长(SL)与壳高(SH)、壳宽(SW)和活体重(W)的回归方程,定量分析了两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学差异。由于其近似圆形的形态使得所能测量的外部指标较少,限制了传统形态测量学在其地理群体判别中的应用。本研究提出了将传统形态测量学和广义线性模型(GLM)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判别菲律宾蛤仔地理群体的逻辑斯蒂(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的天鹅湖群体比胶州湾群体具有更高的SH/SL和SW/SL比值,壳形椭圆较圆且隆起程度高,"凸"形明显;基于GLM模型的Logistic回归能够快速准确地判别菲律宾蛤仔的地理群体归属,判别正确率高达94.23%。本研究为双壳类物种地理群体判别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6.
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表型性状通径和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湛江群体随机选择200个个体,测量壳长(SL)、壳宽(SW)、壳高(SH)、韧带长(LL)和软体重(EW)等5个性状,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壳性状和韧带长为自变量对软体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和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壳长、壳宽、壳高、韧带长与软体部重相关极显著(P<0.01).壳宽对软体部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壳高对软体部重的直接影响次之.壳长与软体部重的相关程度很大,但对软体部重的直接影响较小,主要通过壳宽和壳高间接影响软体部重,是影响软体部重的次要因素;韧带长对软体部重的直接影响也相对较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以壳宽和壳高为自变量估计软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YEW=-6.809+3.589XSW+1.610XSH,为波纹巴非蛤选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尖紫蛤的人工育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7月开始进行尖紫蛤人工育苗的研究,1999年11月培育出壳长4mm左右的幼苗近30万只,首次获得尖紫蛤人工育苗的成功。  相似文献   
78.
为查明大神堂浅海菲律宾蛤仔养殖的适宜密度和生长特征,开展了放养密度对不同养殖阶段蛤仔生长与存活的影响试验。幼贝初始规格为壳长5.6±1.3 mm,养殖密度设置为8 000粒/m2、4 000粒/m2;成贝期,养殖密度设置为500粒/m2、1 000粒/m2、2 000粒/m2、4 000粒/m2。经26个月的养殖,结果表明:在幼贝期,当幼贝壳长小于22 mm时,两密度试验组生长速度及存活率无显著差异,当幼贝壳长大于22 mm时,高密度组生长缓慢,差异显著。在成贝养成前期,各密度试验组壳长无显著差异,随着蛤仔的生长,当壳长达到30 mm以上时,4 000粒/m2密度组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其他组,其他各组间差别不明显;4 000粒/m2密度组蛤仔死亡率高于50%,其他组死亡率在15%~22%之间;另外,4 000粒/m2密度下蛤仔繁殖期的肥满度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而其他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因此,2 000粒/m2为该海域蛤仔养殖的适宜密度,适于培育大规格商品贝。  相似文献   
79.
<正>皱纹蛤Periglypta puerpera(Linnaeus,1771)隶属帘蛤目Veneroida、帘蛤科Veneridae、皱纹蛤属Periglypta。目前国内只有分布和外部形态上的一些描述[1~2],对其生态习性尚无详细的研究。笔者从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对雷州半岛西部流沙湾皱纹蛤的生态进行了实验和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0.
菲律宾蛤仔壳体和湿重生长率及影响因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3组不同年龄段菲律宾蛤仔进行了为期1 a的养殖观测试验,定期观测贝壳的宽度、高度、厚度和湿重,构建了菲律宾壳体生长曲线.研究发现,菲律宾蛤仔壳体生长率曲线在5月中旬和10月底出现峰值,即春季和秋季快速生长期;个体湿重生长率也出现春、秋快速生长期,其峰值长于或滞后于贝壳生长率的峰值;菲律宾蛤仔壳体和湿重的生长与环境温度、贝壳年龄、繁殖活动和饵料供应密切相关,春-夏季(水温17~22 ℃)为壳体在研究海域生长的最适宜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