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43.
20 0 2年 2月 3日 ,土耳其西南部的阿菲永省发生了 2次强烈地震 ,造成了严重破坏 ,至少使 45人丧生 ,2 0 0多人受伤 ,1 0 0幢建筑物倒塌。据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地震研究中心测定 ,第一次地震发生在 2月 3日当地时间上午 9时1 1分 ,震级为里氏 6.0。第二次地震发生在 2小时之后 ,震级为 5.3。这 2次地震的震中均在阿菲永省的博尔瓦丁镇。据报道 ,这 2次地震后 ,至少发生了 7次余震。据法国斯特拉斯堡地球科学观测中心测定 ,2月 3日首先发生的是里氏 5.6级地震 ,2小时后发生的才是里氏 6.0级地震。据中国华北遥测地震台网测定 :地震发生时间为 2…  相似文献   
44.
崔秋文 《地震科技情报》1999,(10):35-40,F003
作者于9月20日在第9期《地震科技情报》上发表了题为《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地震及地震工作概况》的综述文章,本文是该综述的全面补充,文中刊出土危机处理中心正式公布的地震中的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一些国家的地震学家对这次大震成因的探讨以及抗震救灾工作中的教训与启示。  相似文献   
45.
土耳其卡赞碱矿钻井项目主要利用高精度中靶技术使定向水平井与垂直井在碱层中对接后进行水溶开采的方法。该项目通过长期大量的钻井工作,在已有的钻井技术与地质条件基础上,改进完善了与地层相适应的钻井技术,建立了矿区三维地质模型,设计应用了水平分支对接井,优化了钻井轨迹设计,建立起非矿层与矿层的基准物探测井响应曲线,探索出矿区地层致斜机理及相应钻井防斜措施,研究并应用了各种井底钻具组合与设备,采用了提高水平钻井轨迹控制精度的技术方法。上述多种水溶采矿钻井技术创新措施的应用,提高了矿山规划能力、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资源回采率、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钻进效率、减少了施工用地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可为天然碱矿及可溶性矿产的整体矿山规划,以及钻井水溶采矿技术的提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6.
土耳其贝帕扎里天然碱矿是土耳其现已发现的2个天然碱矿之一,现今采矿区域到达矿区边缘,为了在规范条件下最大程度提高资源回采率,需在矿区边缘布置对接井组对矿区边缘的矿产进行水溶开采。矿区边缘地质条件复杂,多条褶皱带和断裂带位于本文研究区域。在前期钻井施工过程中,发现此区域有明显的地质异常情况,如首采层的尖灭、呈V形变化、倾角大且不规则变化等。针对贝帕扎里矿区边缘对接井组施工中出现的几个典型异常问题,采用了套管锻铣技术、方位伽马配合定向钻进及“慧磁”中靶系统、增加勘探井布井密度等技术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7.
48.
土耳其天然碱溶采钻井项目包括ETI SODA开发合同一~六期和KAZAN SODA开发合同一~三期,共成功实施溶采井组200余组。海外钻井工程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除常规的钻井工程技术问题外,还需要适应当地的政治、法律、风俗、汇率、海运、关税等问题。项目部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海外钻井工程特点以及现场施工环境,加强项目人员、设备材料、现场作业、安全及风险等方面的管理,发挥指导、管理、控制作用,降低工程风险,提高收益,确保项目顺利完工。本文就土耳其天然碱溶采对接井钻井项目人员组织管理、设备器具管理、现场作业程序管理、HSE管理及风险管理进行了介绍,总结了一些海外钻井项目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49.
随着与欧亚的碰撞,阿拉伯地盾挤入体继续变形进入人薄弱的阿纳托里碰撞拼贴带,该拼贴带是新特提斯洋俯冲的产物。差异性运动和转动跟持续向北的移动有关,主要通过数条重要转换带的走滑进行调节,包括死海断裂带(DSFZ)和东阿纳托里断裂带(EAFZ)。为了评价碰撞后的运动,我们对位于土耳其南部稳定地盾北部边缘的伸展火山区进行了古地磁调查,  相似文献   
50.
一位中学老师在讲解土耳其的地理位置时引用了该国一位诗人的比喻,如果把亚洲比作一匹马,那么安那托利亚高原就是那高昂的马头,它一路狂奔而来,一头撞进了欧洲大陆,鼻子裂开了一条缝,这缝就是博斯普鲁斯海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