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8篇
  免费   1331篇
  国内免费   1019篇
测绘学   367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485篇
地质学   3094篇
海洋学   302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394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239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183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210篇
  1991年   154篇
  1990年   137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6篇
  1965年   4篇
  195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滇西地区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与地壳构造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洁  徐常芳 《地震地质》1989,11(1):35-45
本文根据滇西地区18个大地电磁测深点资料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对测区深部导电率在纵、横向上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地区深部电性为多层结构,大致可分四至五个电性结构层;深部电性结构横向变化大,明显受区域构造控制;该区上部地壳内普遍存在低阻层;上地幔高导层明显存在两个隆起区,一个以剑川—鹤庆为中心呈北北西向展布的隆起区,另一个以腾冲—潞西为轴呈南北向展布的隆起区。 本文还讨论了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与大地构造的关系,滇西北裂陷区盆地的形成,以及该区地震活动与深部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52.
以1999-2004年间中国西部地区近650个GPS站点的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二维“高张力样条”函数内插算法获得了连续地壳形变场。结果表明,相对于稳定欧亚参考框架,中国西部现今地壳运动西强东弱,北向运动从西向东逐渐减弱,东向运动逐渐增强,青藏高原东缘及附近地区是东向运动的消减区带;主应变从西向东由压缩应变转变为拉伸应变;最大剪应变主要位于喜马拉雅地块及其东部地区;中国西部地区地震活动在空间分布上似乎集中发生在印度板块北东向挤压欧亚板块的两条共扼带内,与地壳形变场有一定对应关系,地壳形变的高应变率区为中强地震多发地带。  相似文献   
53.
地壳的拆离作用与华北克拉通破坏:晚中生代伸展构造约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伸展条件下的地壳拆离作用是岩石圈减薄的重要浅部构造响应。晚中生代时期的伸展构造(包括拆离断层、变质核杂岩构造和断陷盆地)在华北、华南、东北和东蒙古及贝加尔地区普遍发育,它们切过上部地壳(断陷盆地)、中、上地壳(拆离断层)或中部地壳(变质核杂岩)。地壳拆离作用具有运动学极性(NWW或SEE)、几何学宏观(区域)对称与微观(局部)不对称性、遍布全区但不均匀性,以及形成时间的跨越性(140~60Ma)等特点,并使得地壳和岩石圈发生显著的减薄。本文研究揭示出现今岩石圈厚度变化与晚中生代伸展构造的发育程度和分布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其变化的基本规律是,除新生代裂陷发育区岩石圈厚度明显较小且厚度有迅速变化外,从华北向贝加尔地区总体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加厚,也即东亚地区岩石圈具有楔形形态。晚中生代时期的地壳(或地幔)拆离作用伴随着广泛的岩石圈减薄作用,区域岩石圈同时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减薄和破坏,华北克拉通在这一时期的破坏仅仅是区域岩石圈减薄在华北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4.
孙波 《山东地质》2008,(8):57-58
张马屯铁矿为一夕卡岩型磁铁矿床,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单一的防治水方法难以达到采矿生产的要求.在长期探索矿山防治水的基础上,采用同水平疏干法对张马屯铁矿地下水脉管式径流进行试验,取得了完全疏干的效果,为深井大水矿山探索出一条综合治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55.
西秦岭北部地区的元古宙地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西秦岭地区基础地质研究的不断深入 利用构造解析和构造-岩石地层方法,结合岩石组合、变质变形及近年来取得的同位素地质年龄,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西秦岭北带泥盆纪西汉水群进行了再认识,从中解体出部分元古宙地层.由于该套地层区域上表现为层状无序地层,以发育中深构造层次变形为主要特征,因而笔者暂将其命名为吴家山岩群.该研究成果和新认识对于西秦岭地区基础地质研究,特别是对提高泥盆纪西汉水群的研究程度、研究西秦岭地区地壳构造演化及西和-成县一带铅锌矿田成矿特征都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56.
陈志明 《地质科学》1993,28(1):61-67
华南海西—印支成矿期内,成矿序列完整,类型齐全,矿种繁多,为其它成矿期所莫及。沉积矿床需要稳定的地质背景,层控矿床形成的较有利的地质背景是稳中有动。  相似文献   
5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全国名中医张奇文治疗癫痫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1998年9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张奇文治疗癫痫的医案,对医案中的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构建数据库,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中药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功效归经、关联、聚类等进行分析,并总结临床经验。结果:共筛选出40首处方,中药120味。排前10位的中药分别为全蝎、蜈蚣、僵蚕、炙甘草、麦芽、山楂、钩藤、羚羊角、珍珠、牛黄,药性以平、温为主,药味主要为甘、辛、苦,主要归肝、肺、脾经,功效以通络止痛、攻毒散结、息风镇痉等为主。关联组合支持度高的组合为全蝎-蜈蚣、全蝎-僵蚕、僵蚕-蜈蚣、钩藤-全蝎、钩藤-蜈蚣。结论:张奇文治疗癫痫标本兼顾,治标重视息风,治本重视健脾。  相似文献   
58.
与中上地壳相比,对下地壳组成、结构的认识受限于样品的获取,然而天然火山作用携带的下地壳捕虏体可以为了解下地壳提供关键样品。华北克拉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克拉通之一,显生宙以来的火山作用携带有丰富的下地壳捕虏体,为探测华北下地壳组成、结构及其形成过程提供了可能。通过对这些捕虏体定深、定性及定年的综合研究,构建了以信阳,莒南,汉诺坝和女山等典型地区为代表的下地壳组成、结构剖面模型。这些剖面表明,华北克拉通下地壳具有分层的特点,且上老下新,暗示可能与底侵作用有关。其中捕虏体的锆石U- Pb年龄和Hf同位素的研究,揭示了该克拉通下地壳复杂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最古老的组成部分可能老至~4. 0 Ga冥古宙,此后经历了3. 80~3. 65 Ga古太古代的再造作用,2. 8~2. 5 Ga 新太古代和2. 3~1. 8 Ga 古元古代的增生与再造共存,同时还经历了显生宙以来包括462~220 Ma,140~90 Ma和47~45 Ma的增生与再造事件。  相似文献   
59.
参数的期望估计及其在形变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参数的期望估计”能准确定位、定量粗差及参数的期望估计不受粗差影响折特殊性质,寻找地壳变形区域和不变形区域,以确定拟稳点,进而进行拟稳变换,分析地菜变,将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0.
溧阳震区地壳深部结构的探测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天然地震转换波法所测得的漂阳震区地壳深部主要界面的构造图。简要地讨论了溧阳震区深部构造与震中分布的关系,认为溧阳两次中强地震都发生在较厚的花岗岩质层中,其深部构造特征表现为上地幔隆起、或界面埋深变化剧烈的梯度带,同时又处于两组以上深断裂交汇的特殊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