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4篇
  免费   777篇
  国内免费   947篇
测绘学   1638篇
大气科学   1509篇
地球物理   549篇
地质学   1106篇
海洋学   69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18篇
自然地理   67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4篇
  1966年   4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8篇
  1946年   8篇
  1945年   3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8篇
  193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南极地区大气环流的流体物理实验(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一系列物理实验,研究了南极大地形及其表面冷却对南极附近大气环流的影响.实验中的主要动力相似参数是热力Rossby数R_(OT)及Taylor数T_a.实验表明,在与大气接近的实验参数值条件下,在南极上空,在流体下层形成向外的排溢流,在中高层形成极地涡旋.极地涡旋包括3~4个沿极圈按顺时针方向东移动的低压槽,形成沿极地外围的行星波环流结构.发现东移行星波的波形及强度有准周期低频振荡,其振荡周期相当于地球大气的21d.东移的槽在110°E以东逐渐发展,在160°W的Ross海附近发展得最深,再往东则逐渐减弱.实验表明,南极大陆地形及其地面冷源强迫作用,对南极附近大气环流特征的形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2.
点位错引起的单层密度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求解地壳单层密度变化的一般公式,导出其平面近似公式并给出了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将点位错引直民的地表形变和重力变化同时解析延拓至Bjerhammar球面上,得到了点位错引直民的地壳单层密度变化的图像。  相似文献   
163.
2002年7月开始,山西省地形变观测项目陆续出现了5项异常,其中2项异常(定襄台地倾斜、临汾台地倾斜)到2003年2月已经结束,分析认为,这些异常与2002年9月3日太原5.0级地震有关,其余3项异常仍在发展,调查了周围环境及干扰因素,认为异常较为可信,需密切跟踪监视。  相似文献   
164.
本文以1:10000单色数字化地形图为例,简述了国家基本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与地貌相关质量问题。对部分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以SCS多用途数字地形地籍测绘与管理系统软件和CASS5.1软件为例,对数字化地形图存在问题的修改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5.
任意圆弧形凸起地形中隧洞对入射平面SH波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助辅助函数的思想,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圆弧形凸起地形中隧洞对入射平面SH波影响问题的一个解析解.数值结果表明,凸起地形中隧洞的存在以及隧洞大小,对凸起地形表面运动,以及凸起地形中的隧洞的动应力集中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6.
大连地方性冷流降雪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从高空和地面形势演变特征、云系发展及地形对其贡献等出发分别对冷流降雪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大连地区以及渤海、黄海沿海和海面的冬季冷流降雪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较强冷空气入侵以及渤海湾的地理条件所致。  相似文献   
167.
秦家屯油田储层的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的敏感性评价是研究储层损害机理、保护储层或减小储层损害的依据,是搞好油田注水开发的基础。采用岩心流动实验装置,开展了储层敏感性的室内实验。结果表明秦家屯油田储集层对流体速度表现为弱敏感性,对盐敏表现为中等偏弱盐敏性,对酸表现为无敏感性,随着注水速度的增加,岩心的渗透率也随之增大,并未出现“桥堵”和“卡堵”现象,说明储层中不稳定的固相颗粒含量低,不能堵塞地层,油层增产可采用提高注入速度、酸化等措施,油层水敏为中等偏弱到中等偏强,注水前要注入稳定剂。碱敏表现为弱碱敏或中等碱敏,对该区三次采油作业中,尤其是碱水驱油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68.
利用单向嵌套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MM5,对1998年7月4~5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侧一次典型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这次过程,并成功地模拟出了与这次过程密切相关的中尺度系统;去掉冷空气的影响后,低层辐合气流减弱,造成降水明显减弱;而盆地内能的增加则能促进中尺度系统的形成;改变初始时刻不同地区低层水汽含量的试验证明,暴雨过程前水汽的聚集程度和暴雨过程中是否维持水汽输送机制是判断一次暴雨过程雨量大小的关键因素之一.地形试验证明,大地形发生显著改变后,影响系统、低空急流的位置和强度、冷空气路径等也都发生了显著改变.由此推断,四川特殊的气候特征就是由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9.
170.
金沙江流域(云南境内)山地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唐川 《山地学报》2004,22(4):451-460
云南境内的金沙江流域是斜坡不稳定的敏感区,根据1988-2000年的区域调查和统计,区内发育山地灾害点1697处,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km2的泥石流沟808条,体积大于1×104m3的滑坡580处,体积大于1000m3的崩塌309处。用于山地灾害危险性评价的主要敏感因子包括岩土体类型、山坡坡度、降雨、土地利用、地震烈度和人类活动。在对这些因子进行了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应用GIS对敏感因子集成评价而产生了云南金沙江流域山地灾害危险性评价图。评价结果表明:高危险区面积占全区面积6464km2的8 77%,中危险区占全区总面积的41 51%,低危险区占41 12%,无危险区占8 60%。山地灾害危险性评价图可以帮助规划者或工程师在土地发展规划中选择最佳建设场所,以减轻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