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浅层地热能与地热资源管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节能环保的工作要求,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浅层地热能与地热资源开发管理的主要任务,完善思路,强化措施,推动浅层地热能与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2.
该技术的思路是,通过使CO2穿过地下几公里深的热区循环流动,把热量带到地表,然岳利用这种热能发电。这一工艺可以把大量CO2保留在地下,避免其释放到大气层中。  相似文献   
133.
为满足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快速发展的需要,引导浅层地热能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使浅层地热能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12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通知》,从调查评价、编制规划、加强监测三个方面,对大力推进我国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部署。  相似文献   
134.
能源地下结构是将热交换管埋设在建筑基础构件和地下结构物中,兼具承载及换热功能的结构形式,在有效节省宝贵且不可逆的地下空间资源的同时,还能充分利用非碳基的连续稳定、安全清洁的地热能资源,这比传统的地源热泵更具优势。系统总结了能源地下结构的概念、优势、国内外研究及应用进展,重点阐述了能源隧道、能源桩(能源锚杆)、能源地下连续墙和能源综合管廊4种目前常见能源地下结构的现状。将地源热泵系统与煤矿巷道等矿区建设相结合,既能够对地热能资源进行综合利用,还可有效解决传统深部采矿掘进作业时的高温热害及寒区煤矿巷道的保温防冻难题,具有环保、低碳、节能、高效的显著优势,是实现绿色矿井建设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可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现有能源地下结构的研究模型均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研究结果与实际工况存在较大偏差、能源地下连续墙和能源综合管廊研究较少等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能源地下结构的研究工作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并尽可能考虑所有因素对结构工程的影响,以期提升研究成果的精度和水平;此外,对煤矿巷道等矿区建设中运用能源地下结构的可行性和前景进行了探讨,在能源地下结构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5.
干热岩是指地下高温但由于低孔隙度和渗透率而缺少流体的岩石(体),储存于干热岩中的热量需要通过人工压裂形成增强地热系统(EGS)才能得以开采,赋存于干热岩中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开采的地热能被称为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它是人类未来的重要替代新能源之一.干热岩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50年的不断发展,干热岩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继投入巨资进行干热岩勘查、评价和开发实验,并且初步形成了商业开发的成功范例.实践表明,干热岩地热资源是深层地热能的一部分,往往与高温水热系统共热源且存在共生关系,但其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较大,应倡导“深层地热能”和“广义EGS”概念,即按照EGS技术着眼深层水热型和干热岩型地热能整体开发.为了克服诱发地震等环境安全问题,干热岩压裂造储技术研发方向正在从“刚性造储”向“柔性造储”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分别在青海、西藏、四川、福建、广东、湖南、黑龙江、海南等高热流区域进行了干热岩地质勘查,并在青海共和、山东利津、广东惠州、四川康定、冀东马头营和琼北等地相继开展了干热岩初步钻探,但仅在青海共和的干热岩勘探与开...  相似文献   
136.
推广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是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上海近三年来已在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地源热泵系统技术规程编制、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管理政策制定、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浅层地热能科学实验场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扎实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将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7.
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住建部等四部门近日发布了《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下文称《意见》)。业内人士认为,这将给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打开政策空间。  相似文献   
138.
安徽省浅层地热能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徽省浅层地热能地质背景、气候特征、社会及经济技术因素等开发利用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论述,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浅层地热能资源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9.
《国土资源》2014,(1):56-57
正近年来,全球严峻的能源形势以及使用常规能源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促使世界各国努力地寻找新的替代能源来构建多元化能源结构,以保证本国能源安全。地热能以其清洁和储量丰富的特点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予以关注,本文将美国、冰岛、日本这3个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突出国家的经验进行梳理介绍,以飨读者。目前国际上有100多个国家开发利用地热能,并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能源专家普遍预计,到2100年地热能利用将在世界能源总值中占30%~80%。地热能是指蕴藏在地球内部距地表5公里以内  相似文献   
140.
郑州市地下水源热泵适宜区浅层地热能资源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模拟法确定了郑州市地下水源热泵适宜区最佳井间距,评价了郑州市地下水源热泵适宜区浅层地热能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