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41.
3月6日,受市国土局委托,由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编写的《北京市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工作方案》通过该局组织的评审。该方案是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通知》要求编写的,主要任务是查明1800平方公里工作区浅层地热能分布特点、富存条件和地层热物性参数,进行适宜性分区,并评价计算工作区可利用资源量,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建立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信息化平台;编制《北京市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  相似文献   
142.
本刊讯(段金平)8月30日至31日,国土资源部在天津召开全国浅层地热能与地热资源管理工作会议。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指出,要强力推动浅层地热能开发,大力推进地热资源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43.
郑州市地下水源热泵适宜区浅层地热能资源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模拟法确定了郑州市地下水源热泵适宜区最佳井间距,评价了郑州市地下水源热泵适宜区浅层地热能资源。  相似文献   
144.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是在干热岩技术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清洁能源概念,水力压裂建立人工热储是开采地下干热岩热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利用TOUGH2系列软件对增强型地热系统进行模拟,具体介绍了对水压致裂过程中裂隙网络模拟的处理方法。裂隙中的水流可以采用不同的概念模型,最为常见的模型包括双空隙率、双渗透率、多重相互作用连续统一体(MINC)以及有效连续统一体(ECM),这些模型明确了对离散的裂隙和基质的模拟方法。应根据基质的渗透性和裂隙的性质灵活地选择裂隙处理方法,也可将不同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提出了几种有效的混合模拟方案,对将来高温岩体地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5.
齐河县地热资源丰富,总经济储量33.99×1018J,折合标准煤11.59亿t,地热水静储量254亿m3,达到大型地热田规模。地热水温度一般在34~57.9℃,矿化度适中,微量元素丰富,是优质的洗浴、医疗用水水源。  相似文献   
146.
针对当前社会各界对大气治理方面的迫切需求,同时又面临地热新能源开发利用严重滞后的形势,本文站在传统地勘单位的角度,根据国际流行的基础设施“政府民间联合开发模式(PPP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基本理念,深刻分析了以地勘单位为主体,实施地热产业化开发PPP模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同时本文还为此类项目设计了一个由“各级政府、地勘单位、战略合作方、银行、项目载体、最终用户”等多方,共同参与的产业开发运营合作框架,初步设定了以实现双赢及多赢目标的各方的权责利关系。  相似文献   
147.
《探矿工程》2014,(4):9-9
《科技日报》消息(2014-04-01)经过2年钻探验证,“青海省共和县恰卜恰镇中深层地热能勘查”项目日前取得重大突破,盆地中北部地下2230 m处勘查到埋藏浅、温度高的干热岩,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可大规模利用的干热岩资源。  相似文献   
148.
《探矿工程》2014,(7):57-57
《中国矿业报》消息(2014-07-15)国家能源局和国土资源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编制本省(区、市)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并于12月底前上报国家能源局和国土资源部。  相似文献   
149.
共和盆地处于西秦岭、南祁连、东昆仑造山带结合部,其中发现了高温干热岩及多套烃源岩,但地热藏和油气藏的成因、资源潜力与分布规律尚不清楚,难以对其开展准确评价和有效勘探开发。本文在系统研究共和盆地及周缘地层发育、沉积充填、构造变形与盆地深部结构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盆地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分析了盆地地热藏和油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预测了有利分布区带和勘探方向。多期活动的哇洪山—温泉、多禾茂、瓦里贡、塘格木右行走滑逆冲断裂与青海南山左行走滑逆冲断裂异向、同向相交(切),叠加地幔上涌作用,导致在中新生代共和盆地长期处于走滑-伸展的独特环境,并控制了盆地7个隆起、断陷构造单元的展布及属性。它经历了6期演化阶段:早中三叠世处于昆北弧前盆地及陆缘火山弧带,共和盆地基底主要岩石发育;晚三叠世阿尼玛卿洋闭合并发生碰撞造山,共和盆地褶皱基底形成;晚三叠纪末期发生碰撞后伸展,发育初始小型陆内裂谷盆地;在侏罗纪—白垩纪区域性伸展环境下形成局部断陷盆地;古近纪晚期—中新世发育拉分-断陷盆地;中新世末至今发育陆内前陆盆地。形成了3个大构造-沉积层序和8个亚层序,发育了深海陆棚相-碳酸盐岩台地相-火成岩相以及多旋回的冲积...  相似文献   
150.
卢玮  尚永升  申云飞 《探矿工程》2022,49(3):146-153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减少CO2排放和抑制全球气候变化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国内浅层地热能地下换热主要有地下水换热系统和地埋管换热系统2种方式,其共同优点是能源利用系数高、安全稳定、零污染排放等,但在换热效率、开发利用条件、空间占用等方面各有利弊。本文叙述了浅层地热能地下换热系统适宜性评价指标,结合郑州市浅层地热能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分别进行了抽水与回灌试验、岩土热物性参数测试、地层热响应试验等现场试验,对浅层地热能2种换热方式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建设区岩土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和容积比热容,有利于热量的传导与保持;但区域水位埋深浅,现场试验回灌量仅107.37 m3/d,回灌能力较差。相比之后,优化设计并选择了更适用于建设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地下埋管换热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