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6篇
  免费   608篇
  国内免费   719篇
测绘学   379篇
大气科学   1185篇
地球物理   646篇
地质学   977篇
海洋学   621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293篇
自然地理   20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4年   3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902.
杨松 《气象科学》1990,10(2):192-200
水文分析了1981年6—9月风场和温压场资料,发现各物理量都存在明显的准40天周期振荡,其振幅在200百帕上表现最为明显。结果表明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低频振荡的垂直结构和机制不同。振荡系统在中纬度地区表观为准正压结构,而在低纬地区具有明显的位相向上传播特征,其传播速度大约为300百帕/10天。指出了西风带的长波调整和东亚两支东风急流强度的变化与准40天振荡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03.
本文给出了激光准直系统垂直折光改正的数学模型。在温度梯度的精确值难以获得时,利用精密水准成果计算折光系数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文中还以BEPC工程为例,讨论了模型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04.
70年代以来,一种新的勘探油气的经济、有效的方法——石油化探方法开始兴起。以吉林省延吉盆地和廊固凹陷的石油化探工作为例,阐述了石油化探在油气普查勘探中的作用,提出应采用地质、物探和化探相结合的方案,以提高勘探油气田的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905.
重力垂直梯度测定是应用地球物理学和物理大地测量学的一个重要的实验性课题。研究重力垂直梯度(以下简称垂直梯度)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与变化,可以增加对地球重力场和地下地质构造及其活动性的了解。1982-1984年,我们在研究垂直梯度测量原理和  相似文献   
906.
冷传仁 《地下水》1990,12(1):51-53
一、优点塑料软管外护三、七灰土浆地下防渗输水管道,灌溉农田,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防渗性能好,易于在农村大面积推广应用,在我们建成后一年多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其效果良好,确有不少优点和独到之处。其优点是: 1、防渗效果显著。地上渠由于渠底渗漏和水面蒸发,渠系水利用系数低,而地下低压管道采用改性聚乙烯软管作内衬,在外护上半管之前充水作内膜时,就已经受考验故不存在渗水问题,渠系水利用系数几乎达到100%。 2、工程经久耐用。据科学预测,地埋塑料软管由于不受气温变化影响(外护0.5m  相似文献   
907.
AltanTurgut  杨文平 《世界地质》1990,9(2):93-104,113
本文提出了海洋沉积物垂直地震剖面(VSP)的数值模拟,在多孔弹性水平层状介质中,用垂直入射波计算所得的理论地震记录包括有用毕奥理论预测的频散和衰减效应,根据毕奥理论激发出快纵波和慢纵波而且在界面上存在波型转换,由于在整个慢纵波传播过程中存在能量损失机制,所以在反射和透射系数的计算中,我们考虑了这种效应,最后,我们探讨了从合成地震记录资料中求取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谱比率法,根据弱框架近似法,求出了速度和单位衰减的解析表达式,一旦计算出与频率有关的速度和单位衰减,就可以用提供的弱框架近似法计算出海洋沉积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关于合成模拟的谱比率计算表明;与VSP法相联系的毕奥理论能够用用来确定海洋沉积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相似文献   
908.
根据深地震反射数据的反射特征对布置在北秦岭-渭河地堑-鄂尔多斯南部的10个大炮(药量 ≥ 500 kg)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反映下地壳-莫霍面结构的单次覆盖剖面。初步解释结果显示:在北秦岭,莫霍面反射的双程走时约为13 s,自南向北缓慢抬升变浅,可能表示秦岭正在经历造山后的均衡演化过程;进入渭河地堑,莫霍面加深至15 s左右,可能表明新生代形成后的莫霍面受到了强烈的挤压作用,渭河地堑两侧的莫霍面呈不对称上隆;在鄂尔多斯地块南部,莫霍面反射为14 s左右,向北有逐渐抬升的趋势,但变化平缓, 130~140 km两侧的莫霍面具有显著的反射特征差异,可能代表了渭河地堑和鄂尔多斯地块南部的深部界限。  相似文献   
909.
为了研究气溶胶粒子浓度垂直分布及其与温度廓线及云水的关系,选取河北地区2013—2014年的9次气溶胶飞机探测资料(高度大于4000 m)进行分析,用指数函数a×exp(b×x)对气溶胶粒子浓度的垂直分布进行拟合、分类,对于出现强逆温的情况将气溶胶粒子浓度与温度廓线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当气溶胶本底浓度较低时,云的出现对气溶胶的垂直分布影响较小;当气溶胶本底浓度较高时,气溶胶垂直分布的极大值并未出现在云底,而是存在于距离云底下方1000—1500 m高度处。逆温层对气溶胶粒子浓度的垂直分布有重要作用,粒子在逆温层下累积,出现浓度的极大值。在逆温强度较弱的情况下,数浓度最大值一般出现在近地面附近,但若受到强的平流作用,在该平流层高度处的气溶胶粒子浓度可能会出现超过近地面气溶胶粒子浓度的情况。气溶胶浓度的垂直分布可以分为缓慢递减型、快速递减型、温度相关型三种类型。在出现强逆温的情况下,气溶胶浓度的垂直分布为温度相关型,可以直接通过大气温度廓线和气溶胶本底浓度判断气溶胶浓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910.
利用2006 2013年CALIOP激光雷达Level 1B数据的气溶胶衰减后向散射系数、退偏比和色比观测,分析了华北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垂直分布特征。统计结果显示:2010-2013年,华北地区4-8 km高度范围内衰减后向散射系数均值呈减小的趋势,而0-4 km高度范围内衰减后向散射系数均值呈增长趋势。说明2010年以后近地面层(0-2 km)气溶胶散射作用逐渐增强,高层(4-8 km)气溶胶散射作用逐渐降低,这与近年华北地区霾天气(颗粒物主要聚集在近地层)日趋增加、沙尘天气(沙尘气溶胶层经常存在于4-8 km的范围)有所减少相吻合。20062013年,华北地区冬季0-4 km高度范围内衰减后向散射系数均值最大,近地面层气溶胶散射作用最大,这与该地区冬季取暖燃烧排放增加有关。春、秋两季4-8 km高度范围内衰减后向散射系数均值较大,夏季0-8 km各高度范围内衰减后向散射系数均最小,说明春、秋季节的气溶胶散射贡献主要来自4-8 km的对流层上部大气。春季对流层上部的高后向散射系数与华北地区春季频发的沙尘天气有关,秋季对流层上部的高后向散射系数与华北收获季节的生物质燃烧有关。2008年以后,华北地区2-8 km范围内各高度层的退偏比均值逐年减小,这说明规则的球形气溶胶粒子在近几年有所增加。0-4 km范围的低层大气,2009年后色比均值缓慢增加。而6-8 km范围内的色比均值从2008年后一直都是减小的,说明2008年后对流层上部大气(4-8 km)气溶胶粒子的尺度在减小,这也与近几年沙尘天气减少、霾天数增加的现象是一致的。0-8 km各个高度范围内的退偏比和色比均值春季最大,且退偏比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再次证明春季华北受沙尘天气影响,不规则的粗粒子气溶胶最多。夏、冬季节近地面层(0-2km)退偏比和色比均值略大于2-4 km高度层的,夏、冬两季近地面主要以人为活动排放的气溶胶为主,冬季除了汽车尾气排放和工业排放外,还有取暖增加的排放。近地面层易受人为活动影响混合一些不规则气溶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