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81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633篇
综合类   145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1.
龙须菜是一种重要的产琼胶海藻,对其繁殖发育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龙须菜的生长,有助于育种。本研究对龙须菜不同育性品系(981和鲁龙1号)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谱数据,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方法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共获得32个模块。其中,模块最大基因数量为2 577个,最小基因数为66个。经过筛选发现与品系相关的模块(以0.7为阈值)共5个,涉及基因共2 301个,对模块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富集以下功能上:信号转导、转运、细胞分化、翻译、细胞稳态、生物合成过程等。981品系与鲁龙1号品系的富集结果对比表明981品系在孢子放散过程中生物活性不高,生物合成水平较低,内环境稳态较差。经过KEGG富集,筛选到21个与981品系II期四分孢子形成相关的备选基因,主要富集到DNA复制和染色体形态变化等与细胞周期相关的功能上,表明981品系在孢子形成时期的细胞分裂可能出现异常。本文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揭示龙须菜四分孢子体发育分子调控机制提供思路和导向。  相似文献   
712.
争斗残食已成为制约甲壳动物集约化养殖提质增效的瓶颈之一。甲壳动物的争斗行为受诸多外部因素影响,同时受机体生理代谢和基因调控。本文介绍了甲壳动物争斗行为的研究方法,概述了争斗行为的影响因素、生理代谢特征及基因调控等研究成果,提出了系统开展甲壳动物争斗行为量化的必要性及机制研究方向,以期为深入研究甲壳动物争斗行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13.
作为海洋中最丰富的有机含硫化合物之一,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不仅在浮游植物细胞内具有重要的生理生化及生态功能,同时也是海洋微生物的重要营养物,其分解产物二甲基硫(DMS)还是海洋中最重要的还原态挥发性生源有机硫化物,因此DMSP的代谢在全球硫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细菌可通过脱甲基与裂解这两条途径降解海水中的DMSP,从而决定硫元素是以含硫蛋白形式进入微生物食物网还是以DMS形式进入大气。截至目前,在高纬度北极海域开展的有关细菌降解DMSP的相关研究报道很少。本文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首次对北极王湾夏季(2015及2016年)海水中涉及细菌降解DMSP的两条主要代谢途径中的脱甲基酶基因dmdA及裂解酶基因dddP的丰度及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 2015—2016年海水中DMSP降解酶基因(dmdA、dddP)与细菌16S rRNA基因的丰度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25%±0.31%、0.32%±0.58%。2015年水样中,除K5站位的dddP基因之外,表层水中dmdA及dddP的丰度相对值从湾口至湾内均呈递增趋势。但2016年的结果却显示出很大差异:湾口附近dmdA基因丰度相对值总体高于湾内;表层水中的dddP基因丰度相对值变化趋势不明显,而深层水中dddP基因丰度相对值从湾口到湾内总体呈递减趋势。本次研究的结果初步表明,含有DMSP降解基因的浮游细菌在王湾夏季水体中丰度很低,而且参与不同代谢途径的DMSP降解菌在海水中的时空分布存在很大变化。对于王湾水域中细菌参与DMSP分解代谢及其在当地硫元素循环中的生态地位的进一步认识,尚待后续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714.
三种鳜鱼(Siniperca)生长激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长片段PCR及T-A克隆技术,从基因组DNA成功克隆翘嘴鳜、大眼鳜和斑鳜含完整阅读框的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DNA全序列,翘嘴鳜序列全长5548bp,大眼鳜序列全长5483bp,斑鳜序列全长5789bp,提交GenBank数据库后获得注册号分别为EF205280、EF205281、EF441623。三种鳜鱼GH基因均由六个外显子、五个内含子组成;均在第二内含子中相同位置发现“AG”微卫星重复序列;均在第三内含子末端发现一处剪接位点序列的相邻重复。三种GH基因在第一、二、三内含子处存在碱基长度差异。序列间差异主要表现为邻近序列的重复、DNA片段的缺失或插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翘嘴鳜与大眼鳜GH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两者与斑鳜序列在第150位有一个氨基酸残基差异。采用MEGA软件对三种鳜鱼GH基因DNA序列及编码氨基酸序列分别构建UPGMA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在系统发育中,斑鳜可能最先从共有祖先物种中分化出来。  相似文献   
715.
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ma esculenta)铁结合蛋白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已报道的铁结合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法,成功地从可口革囊星虫体液中获得铁结合蛋白基因的全长序列.结果表明,该基因cDNA全长1017bp,5'-端非编码区为15lbp,3'一非编码区为341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25bp(括一个终止密码子),可编码175个氨基酸(GenBank:EU091352).该序列与加洲海兔、皱纹盘鲍、刺参、微小牛蜱、叉尾鲴、非洲爪蟾、小家鼠、人等的铁结合蛋白基因有67%-75%的同源性,而相应的氨基酸同源性为59%-76%.氨基酸相似性为74%*-89%%.分析结果表明,铁结合蛋白基因在动物进化中是高度保守的.  相似文献   
716.
报道了中国台湾海峡多管水母属一新种——台湾多管水母(Aequorea taiwanensis n.sp.),详细描述其形态特征,并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序列,比较、分析了该新种和乳突多管水母、锥状多管水母的序列差异及遗传距离。形态学和分子学数据都支持台湾多管水母为多管水母属有效种。3种多管水母mtCOI基因片断序列在种间存在明显的多态性,3种多管水母的种间序列差异为9.10%~11.9%,种间遗传距离为0.097~0.130,说明该基因片段适用于多管水母属种、种以下阶元及地理种群甄别和种间系统进化学分析。结合其他学者研究结果,认为mtCOI序列差异10%~20%可以作为多管水母属及其他水螅水母纲动物同属种间差异的标准。  相似文献   
717.
王博文  郭东晖 《海洋学报》2019,41(6):93-102
记述了采自九龙江口桡足类1个新种——沈氏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sheni Guo&Wang,sp.nov.),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拍照、绘图和描述。形态上,新种头部钝尖,雌性胸部后侧角内缘乳状突起明显、生殖厣末端突起呈长倒刺状、尾叉外侧第2和第3尾刚毛基部膨大、第5胸足外肢第1节内末角突起尖细,雄性第5胸足左足第2基节后缘中部三角形突起狭尖,与火腿伪镖水蚤[P.poplesia(Shen,1955)]存在显著的形态差异;两者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mtCOI)基因片段的遗传差异为17.4%~19.5%。沈氏伪镖水蚤的命名旨在纪念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甲壳动物分类学家沈嘉瑞(1902-1975)研究员,模式标本保存于厦门大学海洋科技博物馆。  相似文献   
718.
秋刀鱼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亚热带到温带水域中,是一种资源量较高的上层洄游性鱼类。为了对秋刀鱼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2016年6月-11月,在38°38′-44°31′N,146°36′-162°26′E海域随机取145条秋刀鱼,取其肌肉与DNA、PCR以及测序后获得421 bp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b)基因的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45条序列中共发现了1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0.258±0.049,核苷酸多样性π=0.000 87±0.007 56。计算得出Tajima′s D与Fu′s Fs均呈负值并且绘制的核苷酸不配对曲线呈现单峰,可得出秋刀鱼群体经历了种群扩张。Nm值表明4个采样点的秋刀鱼群体之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AMOVA分析结果显示97.22%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结合遗传分化系数Fst得出群体遗传分化水平较低。单倍型网络图呈现星状拓扑结构、系统发育树分枝不明显均显示地域性差异不显著。研究发现秋刀鱼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需对其进行合理保护。  相似文献   
719.
目的:观察健脾消癌方对Wnt信号分子β-连环蛋白(β-catenin)、Axin及靶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CD44的影响,探讨其抗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HCT116细胞分为空白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5-Fu组及健脾消癌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干预48h后,收集细胞,PCR检测β-catenin、Axin及MMP-7、CD44表达。结果:健脾消癌方含药血清可以降低人结肠癌HCT116细胞中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上调Ax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抑制MMP-7 mRNA及CD44 mRNA的表达。结论:健脾消癌方抗结直肠癌转移侵袭的药理作用可能与其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信号分子β-catenin及上调Axin的表达水平并有效降低靶基因MMP-7、CD44的表达水平有关,这可能是健脾消癌方抗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20.
河南乡土聚落形式多样,蕴含着朴素而生态的营建智慧,其景观因子对于保护和发展乡土聚落具有长远意义。以豫北石板房乡土聚落为载体,通过对西韩家凹、水段、益伏口、高家台等典型聚落的研究,提出乡土建筑的景观因子这一概念,探讨影响乡土聚落景观因子的要素分类及其决定条件,并分为聚落格局、村巷肌理、建筑单元3个层级分别进行宏观、中观、微观分析,构建乡土聚落建筑景观因子体系。结果表明:地域气候的作用、材料的制约、工匠地域活动范围的固定是豫北石板房景观因子的决定条件,且各决定条件相互关联、相互包含成为整体的动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