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315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71.
文章以假设发生在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海域的1279m深水井喷溢油事故为例,采用深海溢油输移扩散模型,以2020年冬季(1月)和夏季(7月)三维流场和海面风场为主要环境动力,数值模拟研究未实施和实施海底消油剂处理情景下的溢油在海洋环境中的输移扩散全过程。模拟结果显示:不同深度的海流对溢油输移轨迹有着显著的影响;深水环...  相似文献   
272.
生境等价分析法(habitat equivalency analysis, HEA)作为国际上较为推广应用的自然资源损害评估方法,更加适于衡量中大型溢油事故生态损害。文章以发生于2010年7月16日的大连新港溢油事故为例,结合恢复费用法思想,认为该次溢油对该港造成的生态损失达90.27亿元。运用HEA的相关原理及方法对恢复工程规模进行估算,发现种植153.84 km2的海草床才能使该港的生态服务功能恢复至最初水平。最后,鉴于评估的准确性,进行结果敏感性分析,结论是受损生境服务的最大恢复水平和服务水平恢复函数的形式对结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以上分析将为海洋管理相关部门评估生态损害及补偿提供参考支撑。  相似文献   
273.
文章基于海上溢油应急回收设备现状及稠油回收困难的问题,根据工作原理差异介绍多类型溢油回收设备,统计并分析现阶段国家级、地方级及溢油应急专业单位应急设备库的溢油回收设备配置;重点阐述现有溢油回收设备在稠油泄漏处置过程中存在的结构设计缺乏针对性、泵送传输能力不足以及输油管线承压能力不足等问题;介绍海外溢油应急设备制造厂商为解决稠油回收困难问题而设计和改进的新型收油机及泵送系统,为我国海上稠油回收设备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74.
海面发生大面积溢油事故时,由于太阳耀斑区的存在,海面的油膜在遥感影像上会发生明暗的变化。这对溢油的检测会产生严重的干扰。如何在海面太阳耀斑区准确地检测出溢油是目前溢油检测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利用Landsat7 ETM+多光谱影像数据,开展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海面太阳耀斑区溢油检测方法研究。通过设置对照实验,对比支持向量机、最大似然、随机森林等分类方法,我们发现在相同实验条件下CNN模型的分类精度为95%~99%, Kappa系数为0.92~1,均高于其他三种分类方法,表明了CNN模型在海面太阳耀斑区溢油的检测具有更高的精度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275.
张天龙  过杰 《海洋科学》2021,45(5):103-112
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图像溢油暗斑准确识别对海上溢油应急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减少SAR图像特征提取、特征选择过程中人为因素对溢油检测精度的影响,本文将Faster R-CNN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引入SAR图像溢油检测并进行了改进。针对溢油暗斑形状多样及SAR图像背景复杂的特点,选用结构一致且实用性强的VGG16卷积网络获取图像特征,并使用软化非极大值抑制算法(Soft-NMS)进行优化。同时基于相同的数据集,提取常用的SAR图像几何特征、灰度特征和纹理特征,构建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人工神经网络溢油检测方法并与Faster R-CNN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Faster-RCNN模型的溢油检测方法溢油检测率达到0.78,且溢油检测虚警率低于0.25,相比BP人工神经网络溢油检测方法样本识别率、溢油检测率分别提高了4%和5%,溢油虚警率降低了5%。  相似文献   
276.
陈韩  谢涛  方贺  孟雷  赵立  艾润冰 《海洋学报》2019,41(9):181-190
针对海洋表面SAR影像的特点,采用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方法是提取海面溢油信息的常用方法,但实际海洋表面复杂的信息使得SAR图像上产生类似溢油现象的暗斑区域,这导致在利用纹理特征方法提取溢油信息时存在虚警率,降低了溢油信息的提取精度。基于RADARSAT-2 SAR四极化影像,本文提出基于SAR极化比影像的纹理特征识别方法对海面油膜进行识别提取。结果显示,基于SAR极化比影像的纹理特征识别方法可以有效且准确地提取海面溢油信息,相比于VV极化影像的纹理特征识别方法,溢油监测过程中的虚警率降低了17.96%,溢油监测总体精度达到96.83%。  相似文献   
277.
278.
Oil droplet size distribution(ODSD)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rising velocity and transport of oil droplets in subsurface oil releases. In this paper, subsurface oil releas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ODSD under differ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n a laboratory water tank observed by two high-speed cameras in March and April 2017. The correlation formulas Oh=10.2 Re~(–1) and Oh=39.2 Re~(–1)(Re represents Reynolds number and Oh represents Ohnesorge number) were established to distinguish the boundaries of the three instability regimes in dimensionless space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oil droplet sizes from the experimental data showed an excellent match to the Rosin–Rammler distribution function with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s ranging from 0.86 to 1.00 for Lvda 10-1 oil. This paper also explor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and change rules of oil droplet size. The volume median diameter d50 decreased steadily with increasing jet velocity, and a sharp decrease occurred in the laminar-breakup regime. At Weber numbers(We) 100, the orifice diameter and oil viscosity appeared to have a large influence on the mean droplet diameter. At 100We1 000, the oil viscosity appeared to have a larger influence on the relative mean droplet diameter.  相似文献   
279.
基于DRLSE模型的SAR溢油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海上溢油轮廓SAR提取精度,验证了FCM(Fuzzy C-Means Algorithm)与DRLSE(Distance Regularized Level Set Evolution)模型结合的方法提取SAR溢油信息的有效性;鉴于其无法避免细小噪音的影响以及薄油膜提取效果不好的问题,提出了阈值和DRLSE模型结合的溢油信息提取方法,通过阈值构建溢油区域初始轮廓,克服了图像细小噪声对溢油提取的影响,更有利于提取薄油膜信息,溢油提取精度优于H/A/alpha-Wishart非监督分类方法和FCM与DRLSE模型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0.
为深入研究井喷和管道破损等海底事故后溢油在水下环境中的输移扩散过程,文章利用自制的组合式环形水槽(周长9.7 m、宽0.45 m、深1 m),以阿曼原油与消油剂混合物和淡水(含示踪剂)为模拟污染物,初步开展静水和动水环境中海底溢油浮射流的物理模拟实验,并应用基于拉格朗日积分方法的水下溢油浮射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静水环境中,水下溢油浮射流主要沿喷口的垂直中心线向水面输移扩散;非均匀流动水环境中,横流速度越大,浮射流输移轨迹的弯曲程度越明显;数值模拟的浮射流轨迹总体上与实验观测结果符合较好;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相关物理实验和数值模型的改进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