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271篇
地质学   297篇
海洋学   196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揭示钙质砂在一维压缩回弹作用下的压缩变形、颗粒破碎特性以及声发射规律,对钙质砂进行了3种相对密实度下不同粒组的一维压缩回弹实验和声发射实验。通过对不同粒组、不同相对密实度的钙质砂进行一维压缩实验和同步的声发射实时监测,获得其压缩、回弹和声发射特性,最后通过筛分获得实验后的颗粒粒径分布,得出相对破碎势Br。实验结果表明:钙质砂的压缩变形由颗粒位置调整和破碎两部分组成,其中颗粒破碎是产生压缩变形的主要因素,回弹曲线近似一条直线,表明压缩变形为不可恢复的塑形变形;压力相同时颗粒粒径越大,相对破碎势Br越大。颗粒形状不同致使颗粒间填充作用与嵌合作用不同,影响颗粒的滑移与重排列,进而影响颗粒的压缩变形。两种砂的声发射计数率随粒径增大而增大,且都集中出现在800~3200 kPa的压缩阶段,钙质砂的压缩变形及破碎特性与其声发射特征具有一致性,钙质砂声发射计数率与时间关系曲线和应力与时间关系曲线吻合较好,可通过声发射计数率与时间关系曲线来反映钙质砂的力学特性。钙质砂存在一个声发射事件最少的“临界孔隙比”,本次实验中1~2 mm钙质砂临界孔隙比为1.33~1.41,试样的初始孔隙比偏离该临界值时,声发射活动会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32.
胡景琳 《气象》1989,15(9):3-7
本文介绍了我国自行设计的SWT-1型声雷达探测系统软、硬件设计的基本思路。 本文详细介绍了SWT-1型声雷达用户软件,只需主机提传一个启动脉冲就可以实现对探测数据的连续自动采集,实时处理,屏幕三分量风廓线的直方图显示,并打印出全风速与风向廓线,湿度梯度值,层间风速风向切变值以及相应的统计参量。  相似文献   
33.
徐永林  沈萍 《地震学报》1989,11(1):46-56
对地声、极微震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一个探索性课题。我国在山东省莒县建立了一个标准地声台网。本文详细介绍和讨论了该台网及其观测系统、记录系统、监测能力、环境噪声等;介绍地声极微震高频信号的数据处理系统;讨论了该台网的定位方法及一些事件的定位结果,得到了郯庐断裂带中段四条断裂的不同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34.
徐慕玲  蒋锦昌 《地震学报》1988,10(4):415-422
本文比较研究了小白鼠对主峰频率200Hz的前兆性轰隆声和对粉红噪声的记忆反应。结果表明,小白鼠不仅能对这种地声信号产生明显的记忆反应,而且受训鼠对这种地声信号敏感性显著增高。 1.地声组(Gs.G.)和噪声组(N.G.)穿门反应的时间-强度曲线(TIC)都近似指数衰减。在1——5s內(SPL 10dB)的峰值强度分别为0.71和0.40。对照观察(Con.)的TIC近似随机事件的正态分布,1——5s內的反应强度仅为0.13,11——15s內的峰值强度为0.32。 2.地声组对10dB的地声信号穿门反应的潜伏期为2.450.5s,即比噪声组平均短0.86s;对10——30dB的地声信号穿门反应的潜伏期比噪声组约短2s。 3.地声组穿门反应的群体效应明显增高。以3只鼠和4只鼠的群体穿门反应的比率分別为Con.的1.6倍和2.9倍。 4.地声组的受试动物对250Hz纯音反应的TIC仍接近于对地声信号的反应,而对粉红噪声的反应明显地失去原来的反应特性。   相似文献   
35.
一、引言在地震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应力的积累和释放,必然要引起震区及附近地区自然界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气象、地壳形变等方面发生异常变化。如微破裂的产生,引起地声、地光和小震,甚至于明显地在地面上出现构造地裂缝。这些构造地裂缝是地壳受力后的破裂痕迹。是地壳运动的产物。地震发生之前产生的震前地裂缝,我们称为地震前兆地裂缝,或称前兆地裂缝;对  相似文献   
36.
通过一些典型节理化岩体模型变形破坏过程中的AE事件的定位分析和破裂面形态的研究,探讨了不连续岩体变形破坏过程的空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单节理岩体变形破坏的空间动态特征受节理角控制,随着节理角从小变大,岩体的变形破坏方式从AE在局部集中的突发式失稳向AE弥漫于整个节理层面的类似渐进式的破坏形式发展;失稳破裂面从简单的整体状岩-膏界面变成形态复杂的层内复合破裂面;复杂节理岩体的变形破坏受一条(组)主导构造控制,强AE事件集中发生在不连续构造交汇部位,在包含多条主构造的岩体模型中最终失稳破裂面只与最后阶段AE的位置一致。  相似文献   
37.
本文是文[1]的续篇,讨论由波动方程(?)Q/(?)t~2=v~2(x)△Q 反演波速v(x)的方法是否近似可用。作者指出,在非均匀介质条件下用此波动方程不能正确描述波的传播特性,因它不能保证弹性力在间断面上连续。以双层介质为例,分别从此方程及原始波动方程出发推导波的反射与透射公式,得到不同的反射系数与透射系数表达式。二者相差很大,不可能是近似关系,因此从波动方程直接反演波速函数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38.
双剪试验的结果表明,岩石摩擦滑动过程中的AE b 值动态曲线可归纳为锯齿状和台柱状两类,分别对应于不规则粘滑和规则粘滑.滑动瞬间滑面上摩擦系数变化△μ的分布决定岩石的滑动方式,不均匀分布易发生不规则粘滑.均匀分布易引起规则粘滑;破裂和滑动是摩擦滑动过程中的两类AE 机制,两类AE 的能量分别与破裂面面积及△μ成正比.研究结果提示,平直光滑的地震断层可能显示出特征地震的发震特点.  相似文献   
39.
给出了判断断裂之间有无相互作用的力学判据.为了研究断裂间相互作用对地球物理场的影响,对若干类常见断裂系的扩展过程及扩展过程中的声发射b 值和波速变化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断裂系由于相互作用的不同,扩展过程,声发射b 值和波速度化均有明显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40.
用数字测高仪漂移测量研究电离层声重波扰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数字测高仪Digisonde中的漂移测量,常用来研究小尺度电离层扰动,如电离层小不均匀体的漂移。文中提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利用漂移测量数据中多普勒频移和到达角参量的最大熵动态功率谱,估算声重波一类大尺度电离层扰动的水平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作为实例,研究了Millstone Hill测高仪站的漂移观测资料,并对处理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数字测高仪漂移测量数据中,可有效地提取声重波一类大尺度电离层扰动的传播参量,在电离层动力过程的研究中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