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2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308篇
测绘学   169篇
大气科学   261篇
地球物理   344篇
地质学   768篇
海洋学   268篇
天文学   68篇
综合类   214篇
自然地理   21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49年   3篇
  1947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内波、内潮汐沉积和复合流沉积是二十余年来在古代深水环境中新发现的一种具牵引流性质的沉积相类型,由于地层沉积记录十分有限,制约了深水底流沉积的沉积学研究。大比例尺实测地质剖面和精细露头测量表明,底流沉积发育于凭祥盆地深水沉积之中,通过对其沉积构造精细剖析和古水流测量,识别出内波、内潮汐沉积和复合流沉积,其中内波、内潮汐沉积以双向交错层理、单向交错层理、透镜状层理为特征,复合流沉积以复合流层理、丘状交错层理和较陡的爬升波纹层理为特征,进一步表明存在浊流和底流的交互作用,为古代地层中的深水底流沉积提供了又一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72.
紫色土水分特征曲线室内测定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寻全吸力范围内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可靠测定方法,采用沙箱排水法、Hyprop仪蒸发法、压力膜仪排水法和露点水势仪蒸发法分吸力段测定盐亭紫色土耕地表层2~7 cm和亚表层7~12 cm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对比测定结果的方法间差异,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对于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低吸力段(h >-100 cm)水分特征曲线的沙箱法和Hyprop仪法的均方根误差ERMS (θ)均较小,在0.026~0.082 cm3/cm3范围内,确定系数R2均大于0.962,说明这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之间差异不大。高吸力段(h <-330 cm)的压力膜仪法与露点仪法测定结果之间的差异较大,ERMS (θ)为0.062~0.097 cm3/cm3,R2较低,为0.775~0.952。因此,全吸力范围内水分特征曲线测定方法的选择与组合应考虑土壤孔径分布特征和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73.
《岩土力学》2016,(1):119-125
在管桩沉桩过程中产生的闭塞效应以及桩芯土的存在,使得管桩的力学特性与实心桩存在着差异,因此需要考察桩周土和桩芯土力学性质的差异对管桩振动的影响。将桩周土、桩芯土和管桩视为一个整体,利用轴对称模型和桩-土接触面的连续性条件得到了管桩的竖向振动解,为了比较,也给出了管桩竖向振动的欧拉模型解。借助数值算例,对比分析了管桩竖向振动采用轴对称模型和欧拉模型得到的桩顶复刚度,并分析了桩周土、桩芯土和桩体本身物理参数对管桩竖向振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轴对称模型得到的桩顶复刚度较欧拉模型的结果小,两种模型得到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桩周土剪切模量比桩芯土剪切模量大时,桩基动刚度和动阻尼则较小;桩顶的复刚度随管桩壁厚的减小而减小,因此,管桩管壁不宜过薄。在进行管桩设计时,需要考虑土体性质对桩基振动特性的影响,合理选择管桩内、外半径和桩长。  相似文献   
74.
张金带 《铀矿地质》2016,(6):321-332
简述了从国外到国内的砂岩型铀矿概况及成矿理论研究的发展,归纳出了我国砂岩型铀矿的"叠合复成因氧化-还原成矿理论",并就"预富集"、"板状矿体成因"、"深部油气作用"、"可地浸概念"、"大砂体"等问题进行了粗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75.
王超  刘志宏  宋健  高翔  孙理难 《岩石学报》2016,32(9):2856-2866
近年来古太平洋构造域的构造演化备受学者关注。本文报道的延边开山屯地区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体LAICP-MS U-Pb年龄表明其形成时间为早侏罗世早期(198±1Ma),所采样品可根据Zr/Hf值分为高Zr/Hf值组花岗闪长岩和低Zr/Hf值组石英闪长岩。高Zr/Hf值组花岗闪长岩起源深度浅,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贫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s),具壳源岩浆的特点。低Zr/Hf值组为壳源岩浆与来自深部的亏损地幔岩浆混合而成,岩石亏损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典型的弧型岩浆地球化学特征。岩体中存在细粒闪长质包体,镜下可见针柱状磷灰石。开山屯岩体属钙碱性系列岩石,结合前人资料,认为其与该地区同时代火成岩组成北-东向分布的早侏罗世活动大陆边缘型火成岩带,而位于该带西侧的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地区存在同时代弧后拉张带,两者构成典型的大陆弧与弧后拉张带模型,共同揭示了早侏罗世早期古太平洋板块对东北地区的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76.
杨昀  保继刚 《地理学报》2016,71(12):2199-2211
阳朔县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旅游的县之一,其演化历程具有独特性和典型性。在旅游参与期曾出现过一段主客关系和谐、商业秩序与休闲氛围俱佳的“西街现象”,引起媒体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尚缺乏学术层面的解读。本文采用实证归纳的案例研究方法,借鉴旅游治理和目的地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西街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内在机理,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在旅游发展初期,信息完全的理性旅游消费者的到来,有助于规范目的地的商业经营环境。市场与社区自下而上互动协商达成共识的秩序,促成激励诚信经营的非正式制度嵌入于人际网络和旅游交易的场域之中,政府顺应市场规律即能实现“无为而治”的良性发展状态。本文通过归纳以有预算的理性游客作为市场推动力所触发的旅游地的发展特点,部分回应消费转型背景下旅游市场理性回归后的可能影响。对现实的启发是,适当控制旅游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给予本地人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教育游客与提升政府监管力度双管齐下,建立规则在先,更利于目的地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7.
本文分析益阳市赫山区矿山开采行为造成的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等三类地质环境问题,介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使用的三种"矿山复绿"治理模式和"矿山复绿"带来的积极改变。  相似文献   
78.
正我国《物权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不动产登记收费的规定比较宽泛,不动产统一登记以后,不动产登记机关会产生相应的运行成本,对不动产登记收取一定的费用是合理且正当的。当前,涉及不动产登记费用制度的法律法规比较零散,各地不动产登记收费标准和相关政策不同,  相似文献   
79.
为了探讨韧性剪切带中纳米颗粒的发育过程和形成机制,进而厘定纳米颗粒对韧性剪切带形成过程和应力机制的指示作用,选取了在小妹韧性剪切带里发育的3种岩石样品(花岗岩、花岗质片麻岩和石英片岩),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中的纳米颗粒结构及纳米颗粒的聚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存在2种基本形态——球形的粒状和长条形的柱状,粒状纳米粒子(纳米粒)在3种岩石中都广泛发育,而柱状纳米颗粒(纳米棒)则在花岗质片麻岩中最发育.对纳米颗粒聚集形态研究,可将发育阶段分为:粒化阶段-异化阶段-成层堆积阶段.再次活动时,首先是经过活化阶段,形成复体颗粒,然后再重复上述阶段.结合纳米颗粒形态变化过程,其形成机制可能为脆-韧性变形.   相似文献   
80.
对准格尔煤田黑岱沟露天矿煤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和矿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岱沟露天矿煤中稀土元素平均含量为248.12×10-6,约为中国煤平均值的2.83倍。LREE平均含量为236.66×10-6,HREE平均含量为11.46×10-6,LREE/HREE平均值为20.81,(La/Yb)N平均值为1.59,表明煤中LREE相对HREE富集。煤中部分稀土元素可能富集在勃姆石和黏土矿物中。稀土元素分配曲线δCeS变化区间(0.89~2.21)和δEuS中度亏损(0.46~0.86),验证了沉积环境在煤层形成演化过程中对煤中稀土元素输入的稳定性。黑岱沟煤层中微量元素明显偏高的有Ga、Pb、Se、Sr、Th 和Zr,这些元素的含量高于中国、中国华北晚古生代和美国煤的算术均值,也高于地壳克拉克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