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22篇
  免费   3883篇
  国内免费   4511篇
测绘学   3632篇
大气科学   1769篇
地球物理   3090篇
地质学   10773篇
海洋学   3112篇
天文学   1049篇
综合类   1596篇
自然地理   1595篇
  2024年   235篇
  2023年   819篇
  2022年   1013篇
  2021年   1107篇
  2020年   861篇
  2019年   1182篇
  2018年   801篇
  2017年   837篇
  2016年   805篇
  2015年   939篇
  2014年   1333篇
  2013年   1009篇
  2012年   1265篇
  2011年   1373篇
  2010年   1152篇
  2009年   1065篇
  2008年   1037篇
  2007年   967篇
  2006年   876篇
  2005年   798篇
  2004年   698篇
  2003年   602篇
  2002年   594篇
  2001年   656篇
  2000年   456篇
  1999年   490篇
  1998年   470篇
  1997年   490篇
  1996年   417篇
  1995年   396篇
  1994年   387篇
  1993年   281篇
  1992年   280篇
  1991年   252篇
  1990年   206篇
  1989年   180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8篇
  1964年   5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11篇
  1943年   7篇
  193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分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物理海洋、古气候、沉积环境和构造环境分析入手,研究了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南海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条件是存在差别的。南海,东北部,在氧同位素2、4、6期,由于菲律宾海的高盐度海水的注入,使这里的生物生产率特别高,陆坡上沉积了丰富的有机物质,加上此期间该处的沉积速率高,为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另外,自中新世末以来,由于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台湾地区发生碰撞,对南海北部产生北西向挤压,加快了流体在沉积物中的活动,为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提供了良好的构造环境。因此认为南海东北部陆坡应是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最丰富的地区。  相似文献   
72.
针对海洋综合测量多种声学测量系统间的窄带相干声学干扰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针对克服窄带干扰提出了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73.
利用1998年"大洋一号"调查船近海底作业所获的深拖海底电视和照相系统资料,对中国开辟区不利开采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海底地形的坡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中国开辟区东、西两区海底的东向坡和西向坡是均衡分布的。东、西两区海底地形坡度的分布特征明显不同,东区海底地形坡度以0~15°为主,而西区坡度大于3°的地形则很少。坡度大于5°的地形主要分布于坡脚处,特别是坡度超过15°的地形总是出现在水深变化的转折点处。(2)研究区不利开采地形可分为坡度为5~15°和大于15°两种类型,东区地形坡度大于5°的不利开采地形比西区多14%,东区坡度大于15°的地形为3.6%,比西区(仅为1.4%)多,东、西两区都有少量坡度近90°的地形出现,并且这种地形在东区所占比率比西区大,说明东区断崖、陡坎和断裂沟槽比西区多,地形也更为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74.
Diatom Skeletonema costatum Cleve is one of the main predominant phytoplankton species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in China.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basic information for future assessment of the potential risk on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in this estuary caused b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 this alga was selected as a representa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hotoinduced toxicity of PAHs, in single and mixture. Four PAHs including three-ring phenanthrene and anthracene, four-ring fluoranthene and pyrene were tested in the laboratory. The single toxicity of each PAH on this microalga was compared with and without the simulated solar UV radi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microalga was sensitive to PAH's photoinduced toxicity. Ratios of the 72 h median effect concentration obtained for fluorescent and UV light tests were about 8.4 for phenanthrene, 13.0 for anthracene, 6.5 for fluoranthene, and 5.7 for pyrene, indicating that UV light enhanced the PAH toxicity to this alga significantly. Under the fluorescent radiation (lacking UV), the dose-response curves based on chemical concentr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order of toxic strength was fluoranthene greater than pyrene greater than anthracene greater than phenanthrene; while under the UV radiation (476 μW/cm2 for UVA, 6.5 μW/cm2 for UVB) it became fluoranthene approximately equaling anthracene greater than pyrene greater than phenanthrene, indicating that the UV light also changed its relative toxicity to this alga. The photoinduced toxicity of PAHs to the marine diatom S. costatum might be a synergistic effect of photosensitization reactions (e.g., generation of single-state oxygen) and photomodification (photooxidation and/or photolysis).The combined effects of six binary mixtures on the marine diatom S. costatum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additive-index method. Four binary-mixtures (phenanthrene plus anthracene; phenanthrene plus pyrene; anthracene plus fluoranthene; anthracene plus pyrene) were found to be synergistic joint action mode, while two binary-mixtures (phenanthrene plus fluoranthene; fluoranthene plus pyrene) displayed antagonist, revealing a complex pattern of possible interactions. The combined action mode of PAHs might be related to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mixture compounds, mixture ratios and test conditions, etc.  相似文献   
75.
陈红  陈新华 《台湾海峡》2007,26(4):562-568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简称A.f)是一种能够以亚铁、单质硫、以及硫化物作为能量来源的化能自养菌,因为此特性,其是生物湿法冶金中主要浸矿菌种之一.本试验中,通过从4个不同来源样品中分离到了4株A.f菌,然后通过改变影响其生长的因素来比较其氧化亚铁以及硫的活性.试验中使用了6种不同条件,其中每个条件下仅改变一个影响因子,这些影响因子包括温度、离子强度、pH、重金属离子浓度、外加离子浓度、硫培养、浸矿培养.通过比较结果,发现不同条件下,4株菌表现均不一样,而活力最强的菌株也不一样.例如,A.f.3菌株在以亚铁为能量来源的时候,一般是活性最强的菌株,而A.f.2一般是活性最差的菌株;但是在用硫和黄铁矿为能量来源的时候,A.f.2的活性不再是最差的,硫培养时,A.f.2是活性最强的菌株.通过比较,人们可以筛选得到一个高活性以及工业应用价值更高的菌株.  相似文献   
76.
本文推导出σ坐标系斜压大气的准地转位涡方程,该方程形式与P坐标系的准地转位涡方程非常相似,但本质不同,本文还用WKB方法讨论了大地形坡度对斜压大气扰动发展的影响。指出:东西走向山脉的南坡有利于低层大气槽线呈西北-东南向的扰动发展,也有利于高层大气槽线呈东北-西南向的扰动发展  相似文献   
77.
本文应用现场勘测和数据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预测了开发区近期(2000年)及远期(2010年)的开发建设对该海域的污染影响,探讨了对该海域污染影响较小且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污水排海方案,为开发区的建设和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8.
根据1995年9月中日合作南黄海现场观测资料,对南黄海生物-光学算法进行研究。首先对南黄海现场多光谱反射比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解反射比协方差矩阵的特征问题;解出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求出主因子,然后建立叶绿素α对主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对算法进行回报和预报检验。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精度,同时也显示出天气条件对估算精度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9.
烟台市污水处理工程是德国政府赠款项目,烟台市重点工程,污水排海管道是污水处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水排海是合理利用海洋水体的自净能力处理污水的一种方式,其目标是利用临海的区位优势,在满足水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处理系统的投资费用,从而达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本文简术字排海管道位置的选择,排海管道工艺设计(包括放流管长度计算,扩散管长度计算,孔口间距计算,孔口直径计算,调压井水位计算),排  相似文献   
80.
介绍作者自行设计、研制的控制增氧机运行时间的自动控制电路及其原理.该电路采用CMOS集成芯片,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价格低,业经试验证实: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