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18篇
地质学   130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低纬度环球带和环太平洋带大地震的幕式活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统计分析低纬度环球带(E带)和环太平洋带(P带)在1900~2008年间MW≥7.5地震的时空分布,进一步证实两者本身和两者之间都存在15~18年的幕式交替活动. 将这两大地震带分别划分为5个地震区,发现这些分区地震幕式活动互不相同, 但E带各区奇数幕与偶数幕年均地震数之比OER均大于1.58, 而P带各区的OER均小于0.93, 显示出前者以奇数幕活跃为特征, 后者以偶数幕活跃为特征. 对这些地震区的组合分析进一步证明,从幕式活动的共性看, 中太平洋地区宜纳入E带. 本文推论:低纬度环球带是另一条全球尺度地震带;大地震幕式活动的成因应归因于板块运动有几十年时间尺度的非平稳幕式运动;未来5~8年, E带的大地震还会比P带多.  相似文献   
102.
地球的固体内核被对流的液体外核包围,由此创建了驱动地球磁场的地核发电机。用压缩体波研究地震显示出内核各向异性结构的半球性变化,但由于受地震和接收器分布状况所限,这一结论还不够充分。本文中,利用大地震的简正模式分裂函数测定结果,并基于扩展交叉耦合理论,我们观测到了区域变化和内核中东、西两半球的各向异性。这一模式与地球磁场的相似性说明在固化或组构演变过程中由Maxwell应力引起的晶体排列的凝入是产生各向异性的根源。这些观测结果限制了内核超速旋转的总量,但与振荡相符。  相似文献   
103.
用本溪自流井数字化水温观测资料,采用直接计算功率谱密度的方式对印尼苏门答腊9.0级大地震激发的球型自由振荡进行了提取,准确检测到了0S2~0S9低频基型球型振荡,并且还检测到了2个谐频球型振荡:1S2、1S3。用该井数字化水温观测资料提取了0S2、0S3、0S4共3个振型的分裂,虽然3个振型均只得到2个单峰,但地球自由振荡谱线分裂现象的检测为研究地球的深内部结构提供了新的、不同类型的观测资料。研究表明,用本溪自流井数字化水温观测资料可以提取到苏门答腊大地震激发的地球球型振荡,这就为地球自由振荡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观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4.
汶川大地震前宏观异常的现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敦煌 《地震》2010,30(2):121-133
笔者对汶川大地震震区进行了20余天的现场调查, 主要围绕着极震区的汶川、 都江堰等市县镇村, 以及离开震中较远的宜宾、 高县的镇县、 乐山市、 广元市的苍溪等地区。 通过与灾区居民和村民的直接交谈、 实地考察与现象拍摄, 收集到震前宏观异常现象共约120余条, 包括电磁场、 地下流体、 地质异常、 动物、 人的感觉、 气象、 地声、 植物共计八类。 调查说明, 汶川大地震前确实存在一定数量和领域宽广的宏观异常现象, 其中的一些鲜为人知。 笔者认为专群结合、 群测群防是中国地震预报事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对开拓专业研究的思路、 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均有深远影响。 在地震预报难以解决的情况下, 应该考虑更为现实的技术途径和社会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5.
GPS连续观测站基线与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1999—2009年的资料,文中应用小波方法对中国大陆的有关GPS基线时间序列进行了分离,通过对各个频段小波分解结果的分类分析,我们获得如下看法:①在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级与2008年汶川Ms8.0级强震前,部分GPS基线小波分解中低频段(A8,D8,D7,D6,D5)在数月至1年以上的时间内发生较明显的变化,说明浅源大地震的孕育发生与大区域构造活动增强相关;②与北京十三陵(BJSH)相连的BJSH-YANC,BJSH-JIXN,BJSH-TAIN,HLAR-BJSH,CHUN-BJSH基线近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显示北京周围地区压性活动增强,首都圈地区2006—2008年大面积垂直形变结果也反映该地区存在一定的异常。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这种形变异常变化是否与汶川地震有关。但也许提示2008年华北北部地区的构造活动已从常态活动开始转向异态活动,有可能是强震孕育的信号,应给予密切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106.
利用云南水管仪观测资料检测地球自由振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云南省数字化水管仪的观测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资料进行去固体潮处理的情况下,准确获得了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大地震激发的0S4~0S30基频球型自由振荡,并与前人的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照了PREM模型的理论计算周期,发现水管仪观测与这三者符合得非常好,除0S4振型的观测周期和周期1、周期2、周期3的相对误差均大于0.3%外,其余的差别在3‰以下。研究表明,利用数字化水管仪观测资料的确可以提取到苏门答腊大地震激发的地球球型振荡,这就为地球自由振荡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观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7.
LN-3A水位仪记录的高采样率大震水震波特点及仪器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海南前兆台网水位仪对苏门答腊M_S 8.7地震和我国四川汶川Ms 8.0地震的高采样率水震波记录情况,从中可较明显地看到地震波引起的井水位详细变化,但也存在水震波的丢头、仪器时间存在误差,第一代仪器水震波相互覆盖等现象,提出了在水位仪中增加在线缓存记录、自动定时校时功能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8.
编者按     
2008年5月12日突发的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使我们再一次认识到地震预报的确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虽然我们尚不能征服自然灾害,但是人类对自然灾害发生机理的执着的探索过程在过去和现在都不曾停止过。  相似文献   
109.
佚名 《河南地质》2009,(10):52-52
2009年10日1日,让我们铭记这一天吧!苏醒的东方巨龙——中国,度过了她60岁的生日。十三亿华夏儿女一同欢呼,60年,一个甲子。新中国成立,香港、澳门回归,“五一二”汶川大地震,神七发射成功,北京举办奥运会……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太多、太多……有酸、有甜、有苦、有辣,说也说不完。  相似文献   
110.
汶川大地震对地质环境影响很大,由于大地震的影响,其震前震后的地质灾害类型、数量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本文通过搜集前人资料,现场调查,分析了汶川大地震前后汶川县地质灾害的变化。结果表明,地震前汶川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泥石流为主,地震后,汶川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其次为泥石流和滑坡。地震使汶川县地质灾害数量极大增加,同时,也使得其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