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6篇
  免费   424篇
  国内免费   686篇
测绘学   116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343篇
地质学   1341篇
海洋学   1052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211篇
自然地理   16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5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山西省大型水库水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大型水库1983年至1985年及1996年至1998年水质监测资料的分析评价,表明67%的水库水质只要进行简单处理后,即可满足各类用水要求,其余33%污染较重的水库,其污染物质也十分单一。因此山西省大型水库开发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大型水库水质保护和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2.
DB16智能大型岩土工程无损检测仪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介绍一种智能大型岩土工程无损检测仪及其应用。该仪器以大功率稀土超磁致伸缩换能器作震源,以与计算机并行接口连接的高速数据传输的16通道DB16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声波采集,以高灵敏度的低频压电陶瓷(PZT)换能器作接收,用声波层析成像(CT)技术进行数据处理,检测结果用彩色等高图表示。该仪器从参数的设置到数据的采集、保存、CT数据的处理、CT成像等全在一专用软件中完成,操作方便快捷。给出了利用本仪器对某大型水库的泄流深孔挑流鼻坎混凝土浇注质量无损检测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3.
钱江初 《沉积学报》1997,15(A12):96-101
根据对取自东北太平洋“克拉里昂”和“克里帕顿”两断裂带之间的430号柱状岩芯的多学科的综合分析结果,发现该岩芯中至少存在四个比较明显的沉积间断。这四个沉积间断分别处于岩芯的表层,28cm,215cm,和320cm处,其年代分别为全新世,中更新世,上上新世和中中新世-上上新世。南极底层流的发育则是造成上述沉积间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4.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雪层中淋溶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侯书贵  秦大河 《冰川冻土》1996,18(3):227-234
利用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雪坑和表层积雪样品的实测资料,初步探讨本区雪层中离子淋溶作用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冰芯记录的干扰。研究发现淋溶作用能够对数周至数月时间尺度的雪层记录产生“平滑”作用,但不会影响冰芯记录的长期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5.
文章着重分析了早元古休伦超群、阿尼米克超群沉积时的大地构造环境以及受裂谷控制,仅出露于苏必利尔湖区的基维诺超群的岩石地层特征。最后以上密执安地区为例说明早元古宙沉积环境地层组合及受平诺克造山运动影响出现的地体组合.  相似文献   
116.
管缝式锚杆防治软岩巷道底臌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钟新谷  徐虎 《岩土力学》1996,17(1):16-21
根据对巷道围岩移动趋势的分析,充分考虑到锚杆在垂直于锚杆轴向方向上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将其用于软岩巷道底臌的防治,简化了软岩巷道施工工艺。矿井的实际应用表明支护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17.
朱自强  程真 《物探与化探》1996,20(5):393-396
用快速准确重力三维正演算法计算白垩系顶面及以上各密度界面的重力异常,采用“剥皮法”从实测重力异常中减去自垩系顶面及以上各密度界面的重力效应后得到剩余异常,由此反演研究区内白垩系底面深度。由于采用快速三维反演算法并顾及地质及航磁异常信息,求得了白垩系厚度,计算出的底板埋深等更为合理、精细,为洞庭地区油气资源基础性研究及评价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8.
李治平 《岩土力学》1997,18(A08):253-256
论述了软岩巷道底臌的防治措施:新奥法施工,选择合理断面形状,提高巷道围岩强度,利用支架预防底臌等。  相似文献   
119.
钻孔扩底灌注桩施工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钻孔扩底灌注桩的施工新工艺,多应式扩底钻头特点,成桩技术标准,适用范围及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20.
气生藻类在云南石林景观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云南石林碳酸盐岩表面的气生藻类及其生物溶蚀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室研究. 通过运用光学显微镜(实体显微镜、生物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100多个藻类标本和岩石标本进行逐步观察、鉴定和统计, 重点分析了石林表面的藻类和藻类群落与石林溶蚀形态的关系和成因机制. 研究认为, 气生蓝藻有着积极的生物溶蚀作用, 能够影响喀斯特溶蚀形态的形成, 这种影响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 直接的影响是指藻类对喀斯特形态形成的主动控制(藻生物控形作用), 主要反映在微形态(<10&#8722;3 m)及小形态(10&#8722;3~10&#8722;1 m)上, 分为藻个体控形作用和藻群落控形作用, 前者主要控制微形态, 后者主要控制微形态和较小的小形态; 间接的影响是指藻类对喀斯特形态形成的促进作用, 它贯穿于所有喀斯特形态形成的过程中. 藻类的生物溶蚀作用加速了整个石林喀斯特地貌的风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