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46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223篇
海洋学   31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31.
逆时偏移成像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初高性能计算技术进步促进了逆时偏移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解决逆时偏移存在的低频噪音等问题,可利用优化的角度域成像条件对成像进行改进;为实现真振幅逆时偏移,选择合适的成像条件也至关重要.根据不同的成像目的,有必要对逆时偏移使用的成像条件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给出了逆时偏移的五类成像条件,并主要从噪音与振幅等方面对各种方法分别进行了分析说明,为逆时偏移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方法对比.  相似文献   
732.
2011年4月在黄、东海的大面调查中观测到一种多管水母大量发生,在现场通过表层目测计数了其分布特征,采集现场样品测量了伞径、湿重和干重,并结合水文数据分析了其分布与水团的关系。经鉴定,该种为水螅水母纲、软水母亚纲、锥螅水母目、多管水母科、多管水母属、墨绿多管水母(Aequorea coerulescens)。在69个站位中,有11个站位出现,出现率16%,主要在东海南部近岸海域。个体伞径在17.40—142.00mm之间,湿、干重分别在3.07—75.47g和0.12—3.06g之间,湿、干重与伞径呈现显著的指数关系。碳含量占干重的3.15%±0.56%,氮含量占干重的14.44%±2.65%,碳氮比为4.58±0.30。伞径和温度、盐度显著相关。作者认为,墨绿多管水母来源于舟山群岛附近海域,受海流的作用,输送到观测海域;离源地越远的站位,由于生长时间长,水母伞径增大。  相似文献   
733.
郭东晖  李刚  何静 《海洋与湖沼》2012,43(3):584-588
根据2007-2011年每年春季在珠江口中东部水域6个站位的调查数据,对该水域的水母种类组成及其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春季水母种类组成上以软水母为主,总种类数在2007-2009年略有下降(平均为13种),2010年下降明显,仅为7种,而2011年大幅增至18种。软水母和栉水母在水母总丰度中占有较大比例,2007-2010年水母平均丰度为91.77ind/m3,2011年水母数量急剧上升,高达1185.07ind/m3,其中河口半咸淡水种弗洲指突水母(Blackfordia virginica)和近岸暖水种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增加尤为明显;浮游动物总丰度中水母所占比例从2007年的0.5%上升至2011年的51.1%。地理分布上,水母密集区主要位于调查区域的中北部;环境因素如表层叶绿素a、桡足类丰度、地形和潮汐等对水母的集群现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34.
董婧  孙明  王彬 《海洋与湖沼》2012,43(3):556-561
白色霞水母是我国沿海主要致灾水母种类之一,利用野外调查和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盐度对白色霞水母螅状体存活、生长和横裂生殖的影响以及盐度对白色霞水母碟状幼体存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霞水母螅状体生存的盐度上限为35,下限为12.5,生长最适盐度范围为15—32.5。盐度30和32.5组螅状体横裂率最高,与其它各盐度组的螅状体横裂率差异极显著(P<0.01)。白色霞水母碟状幼体生存的盐度上限为35,下限为15,生长最适盐度范围为20—35。  相似文献   
735.
感应测井视电导率和真电导率关系的积分方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感应测井仪器测量的感应电动势和视电导率的关系、视电导率和地层真电导率的关系.假定格林函数中的电导率是场点坐标的函数,运用格林公式推导出电场强度的视电导率表达式,建立了视电导率和真电导率关系的积分方程,通过对所得积分方程的深入分析,得出等效电导率与视电导率相等以及视电导率函数值包含真电导率两个结论,并提出由井轴视电导率函数求取真电导率的方法,通过数值计算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按照上述做法,仪器每移动一点,发射线圈产生一个电场分布,若干接收线圈得到一个视电导率分布,这就形成了感应电场测井.  相似文献   
736.
深部层状节理岩体分区破裂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绪涛  张强勇  向文  高强  袁圣渤  王超 《岩土力学》2014,35(8):2247-2254
随着地下工程开挖深度的增加,深部洞室围岩将产生不同于浅部洞室的分区破裂现象。为深入研究深部岩体分区破裂现象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以淮南矿区丁集煤矿的深部巷道为工程背景,利用模型相似材料和高地应力真三维加载模型试验系统,首次开展了带有软弱夹层的层状节理岩体的真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在满足一定应力条件下,带有软弱夹层的层状节理试验模型出现明显的分区破裂现象;(2)软弱夹层是影响层状节理岩体分区破裂现象的重要因素,在相同的应力条件下,软弱夹层使得巷道围岩的径向位移和应变明显增加;并且软弱夹层的间距越小,洞周破裂区的层数越多,范围越大;(3)洞周破裂区的形状近似为圆形,与是否存在软弱夹层及软弱夹层间距均无关。模型试验结果有效揭示了分区破裂的影响因素,为深入研究高地应力深部岩体的非线性变形破坏特征奠定了坚实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737.
比较不同温度、光照及海水相对密度条件下无菌与自然带菌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生长的差异。结果表明:在20℃时,无菌藻的比增长率(μ)和叶绿素a(Chla)含量分别为0.398d-1和0.117mg/L,均显著高于带菌藻(P<0.05),在28和35℃时,无菌藻和带菌藻生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照度为16μmol·m-2·s-1时,无菌藻平均比增长率μ和Chla含量分别为0.345d-1和0.123mg/L,均显著高于带菌藻(P<0.05),在照度为39和88μmol·m-2·s-1条件下,无菌藻和带菌藻生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海水密度为1.007、1.020和1.030g/mL时,无菌藻和带菌藻的生长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μ和Chla含量分别为0.325~0.374d-1和0.085~0.133mg/L。  相似文献   
738.
李丹  白世伟  陈陆望  陈浩  赵瑜 《岩土力学》2010,31(Z1):145-149
为解决软岩隧道工程的支护优化设计问题,研制出力学曲线与原岩相似的模型材料,形成软岩工程常用的支护设计方法对应的物理模型,即锚杆支护、锚喷支护、锚杆加长的锚喷支护,加上毛洞模型作为参考模型,4种平面模型形成三维模型后,置入大型真三轴模型试验机,在模型边界相同的条件下对软岩隧道的支护方法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支护方式具有不同的超载能力和不同的破坏特点;该相似模型材料对软岩大变形特点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试验还为软岩隧道支护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39.
张铎  刘洋  吴顺川 《岩土力学》2016,37(Z1):509-520
通过一系列真三轴离散元数值试验,模拟了不同应力路径下的等b试验中散体材料的强度特征。根据模拟结果详细地分析了三维应力条件下中主应力和应力路径对散体材料峰值强度的影响,研究了峰值摩擦角、峰值应力比的变化规律,并根据真应力的概念和组构张量的演化结果分析了散体材料的强度成因。研究表明,在不同类型的数值试验中峰值偏应力随b参数的变化规律不同,但采用初始围压归一化后的应力-应变曲线规律一致。峰值强度线的斜率只与b值有关而与应力路径无关,且随着b值的增加,峰值应力比qf /pf逐渐减小,数值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随着应变的发展,数值试样的组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产生了明显的应力诱发各向异性;散体的强度为颗粒摩擦及材料各向异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论上,组构比-应力比坐标系中破坏点位置仅取决于颗粒摩擦角 ,而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值的差异源于颗粒间咬合和滚动摩擦的影响,其影响与颗粒表面摩擦系数有关,也受空间应力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0.
目的:分析CT对胰腺及胰周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7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病变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胰腺假性囊肿18例,胰腺先天性囊肿7例,胆总管囊肿9例,淋巴管瘤4例,浆液性囊腺瘤11例,胰腺粘蛋白性囊性肿瘤8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蛋白性肿瘤6例,胰腺癌囊性变8例。结论:了解胰腺及胰周囊性病变的CT特征从而作出鉴别诊断,指导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