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MPN计数法对胶州湾大肠菌群丰度进行7年(84个月)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大肠菌群丰度的周年变化明显,全年最高丰度与最低丰度相差约2.2倍。胶州湾大肠菌群丰度自2005—2009年明显下降,降幅达67%,说明胶州湾环境质量有所好转。研究还发现大肠菌群丰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河口区最高,湾内区最低,差异近11倍。大...  相似文献   
12.
大肠菌群是海水浴场水质状况的重要检测指标,传统检测方法以多管发酵法为主,其方法较为成熟,但耗时较长、操作繁琐;高灵敏度大肠菌群测试片法获国际官方认证,我国也已将其纳入标准方法。文章以厦门海水浴场的水质检测为例,开展2种方法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对粪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高灵敏度大肠菌群测试片法具有简便、快速和省力的优点,更加适用于日常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王璞玉 《城市地质》2023,(4):113-118
分别以温度和时间为变量,比较了滤膜法、酶底物法检测地下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数量。研究表明,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随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35、36、37℃时,大肠菌群生长最快,3个温度下的检测结果基本无差异(P <0.05),而与28、32、40℃下的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明显。滤膜法和酶底物法的培养时间在22、24、28 h时总大肠菌群基本无差异(P <0.05),而16、18、20、32 h的总大肠菌群数差异明显。因此为保证实验数据真实准确,2种检测方法都应严格控制培养温度和时间。培养温度为36±1℃,培养时间为22~28 h。  相似文献   
14.
胶州湾水域异养细菌、大肠菌群和石油降解菌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1991~1998年的胶州湾10个常规监测站的有关微生物方面的分析研究,发现胶州湾水域中异养细菌、大肠菌群、石油降解菌的数量普遍较高,三者在表层水体中的最高值分别达1.1×106,4.6×104,4.6×102个/ml;异养细菌和大肠菌群的数量在胶州湾沿岸区域数量最高,湾心、湾口、湾外数量减少;大肠菌群和异养细菌的数量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天数量多,冬天数量少,春、秋数量居中,与水温有着紧密的关系;石油降解菌的数量一年四季变化不大;异养细菌和大肠菌群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且二者的数量与水域中的溶解有机碳、无机氮、无机磷等营养盐的含量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秦皇岛4个海水浴场6个监测站位2015—2018年采集水质样品中粪大肠菌群和溶解氧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海水水质标准》和《海滨浴场游泳适宜度分级规定》,对4个浴场的水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粪大肠菌群是海水浴场的主要污染物,粪大肠菌群浓度的变化主要受降雨、游客数量、温度和陆源污染物影响。尤其强降雨后,粪大肠菌群浓度升高较明显。浴场的溶解氧含量变化不大,年均值均满足二类水质标准,其主要受水温和浮游生物等因素影响,高峰值多出现在9月和10月。秦皇岛4个海水浴场的水质优良状况表现为南戴河浴场最好、东山浴场和北戴河浴场次之、西浴场最差。  相似文献   
16.
大肠菌群寄居于人和其他温血动物的肠道之中,是其粪便中的主要细菌,应用大肠菌群作为饮用水的卫生质量和是否受粪便污染的指示生物,已有较长历史。目前已逐渐建立起一整套比较成熟的确定样品中大肠菌群密度的方法,这些方法已公认为对不同用途水的卫生质量进行细菌学检验的标准方法( A. P. H. A., A. W.W. A. & W. P. C. F,1971)。 大量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生活污水中存在着数量惊人的肠道类细菌。这些肠道类细菌随污水进入海洋后,由于环境条件的骤然改变,以及海洋微生物的拮抗作用和抗菌素的产生,它们会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Jones, 1971; Lessard & Sieburth, 1983;钱振儒、张景镛,1985a, 1985b)。然而,仍有一定数量的肠道类细菌能在海水里存活一段时间,特别是在有机物质含量丰富的污染海水中,其存活时间更长些(薛廷耀,1962)。 所以,在海洋环境污染的监测和评价中,尤其对河口近岸水域以及养殖水体、海水浴场的污染监测和评价时,把海水的大肠菌群密度作为一项监测和评价项目,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为此,世界多数国家己作了明确规定,一般海水每升水样中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10000个(此标准也适用于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浴场海水),而养殖水体则每升不得超过700个。我国也作了同样的规定。但是在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和评价的实际工作中,运用生物监测手段的工作,包括大肠菌群的监测,不仅做得不多,而且尚未受到普遍重视。 本文是1984年海河口区有机污染现状调查和评价中有关大肠菌群数量分布及其与水域有机污染程度相关分析的总结,试图通过海河口区这一典型实例,来论证大肠菌群作为河口海域有机污染的指示生物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于2003年1月到2005年12月对罗源湾海区表层海水中的粪大肠菌群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罗源湾表层海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数量在〈2~540个/100mL之间,3年中月平均高值出现在8到10月份,低值出现在1到4月份,且年平均值呈逐年递增。原因分析发现,影响湾内海水中FCB的月平均值数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量。另外通过多点采样结果比较,发现罗源湾表层海水中FCB的空间分布呈现为:湾内腹海区〉湾中间海区〉湾口海区。通过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对本次的调查监测结果进行评价,从2003年到2005年罗源湾海区海水中粪大肠菌群的达标率分别为100%,98.0%和97.9%,表明罗源湾海区表层海水的FCB污染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8.
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精确、快速、可靠的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对确保海水浴场和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控制流行疾病的发生传播,从而保障公众健康安全及生态平衡有重要的预报价值和科学意义.在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详细归纳了检测粪大肠菌群发酵法、滤膜法、酶底物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自动化检测方法等的各自的优缺点及研究进展,并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粪大肠菌群检测新技术将与传统方法并存,在新技术支持下的精确、快速、可靠、环保、低廉的检测仪器将会被研发和得到应用与普及.  相似文献   
19.
采用强制通风堆肥工艺对团岛污水处理厂消化污泥进行堆肥化处理.通风系统采用时间和温度联合自动化控制,在消化污泥和木屑的体积配比为1∶1的情况下,堆肥温度能够顺利地达到设定温度(60 ℃),并维持在3 d以上,堆肥高温使大肠菌群的数量级由107降到102,达到了国家高温堆肥标准.温度、含水率、有机质、pH等参数的监测表明堆肥过程能顺利进行.第41天种子发芽指数达到了93.74%,表明堆肥已消除植物毒性,达到了完全腐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将纸片法和多管发酵法的实验结果做t检验,发现,二者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可以用纸片法取代多管发酵法,并且纸片法还具有多管发酵法不具备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