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84篇
大气科学   676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建国以来当年登陆我国最早的台风“浣熊”的特点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海表温度、向外长波辐射及再分析等资料,对台风“浣熊”的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拉尼娜”事件触发了热带西太平洋西侧海洋的异常活跃的状况,为“浣熊”的形成提供有利环流背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北,西脊点处于120°E附近,配合中南半岛高压环流,使“浣熊”处于鞍型场,偏北移动路径稳定。同时高空强辐散流场对“浣熊”起到非常重要的维持作用,使“浣熊”成为2008年登陆我国最早的台风。地形辐合作用配合台风右侧潮湿东南气流向中纬度槽前输送大量水汽,加上高空强辐散,使登陆阳江的台风“浣熊”主要风雨区在珠江口两侧及粤东地区。另外,应用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图对环境引导风的判别,把握好“浣熊”登陆前路径转折的可能,及时调整登陆地段预报。  相似文献   
632.
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粤北冻雨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中尺度模式MM5,分别考察了Reisner、Reisner2和Goddard三个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2008年初粤北冻雨过程的敏感性进行实验。结果表明:2008年初粤北冻雨天气过程是非对流性降水,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冻雨的预报没有太大影响;MM5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冻雨天气过程,God—dard云微物理方案模拟结果略好于Reisner和Reisner2方案。另外还发现MM5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地面温度分布和大气逆温层的结构特征,850~650hPa是大于0℃的溶解层,雪下落到这一阶段溶解成雨水;1000~850hPa的近地层是低于0℃的冻结层,雨水下落到这一阶段时冻结,这是形成粤北冻雨的特殊逆温层结构条件。但逆温层结构只是产生冻雨天气的必要条件,而雨量的大小和降水中心的位置还与其它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633.
江苏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聪 《广东气象》2008,30(3):9-13
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2.2)对2007年7月7~9日发生在江苏的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模式输出资料,利用位涡与湿位涡理论分析了这次大暴雨维持发展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正位涡异常区对应着强上升区,低层湿位涡负值中心对应降水中心,高层正值区的移动也能预示雨区的移动,湿等熵面的陡立面的出现致使对流不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34.
影响广州白云机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利用常规探测、机场自动观测、卫星和雷达等资料,对2007年4月2日发生在广州自云机场附近的冰雹和飑线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层的暖平流以及低层的负涡度平流和高层的正涡度平流强迫出广州偏北地区上升运动,促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从而生成了一个引发强对流天气的MCS。MCS的外流边界和飑线扫过白云机场,而冰雹是由MCS的外流边界激发出的冰雹云产生的。  相似文献   
635.
1996~2006年韶关热带气旋暴雨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对1996~2006年11年来登陆华南沿海的热带气旋对韶关市造成的降水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登陆华南沿海的热带气旋中有40%会造成韶关市大到暴雨以上降水,其中珠江口以东至福建登陆的热带气旋对韶关市的影响比珠江口以西登陆的大.韶关市的热带气旋暴雨主要分为3种类型:①热带气旋和西风槽及弱冷空气的共同作用;②热带气旋与西南季风的结合;③热带气旋环流及其倒槽的直接影响.经过统计分析可知,热带气旋与中尺度天气系统相结合是造成韶关市暴雨以上降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36.
2008年初广东罕见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成因初探   总被引:34,自引:23,他引:1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的海温监测资料等,初步分析2008年初我国南方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的成因的结果表明,此次罕见天气过程是在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拉尼娜”事件背景下发生的,与欧亚地区持续大气环流异常密切相关。在“北脊南槽”和西太平洋副高偏北偏强的形势下,北方冷空气不断从青藏高原东北侧南下,同时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源源不断的水汽往北到东北方向输送,冷暖气流在我国南方地区频繁交汇,使对流层中低层形成逆温层和局地经向环流产生异常,造成了持续低温雨雪冰冻过程。  相似文献   
637.
2008年初粤北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5,他引:1  
利用NCEP地面、探空、海温等分析资料,以及本地自动站和灾情资料,对2008年1月中旬-2月中旬粤北一场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的特点、气候背景、地面和高空形势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长时间的冻雨和雨夹雪是造成粤北损失巨大的主要原因,冷暖空气长时间在粤北上空交汇是造成雨雪天气的直接原因,拉尼娜事件引起大气环流异常是这次过程的气候背景,异常偏强的副热带高压和孟加拉湾到广西一带低槽的共同作用,为粤北上空输送了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北方长时间稳定的强冷空气从边界层侵入粤北后的冷舌,与对流层中低层的暖舌构成的逆温层,为冻雨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大气层结,极涡异常偏心对这次过程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38.
随着数值预报的发展,预报员有时过多依赖数值预报产品,忽略了对实况资料的分析。本文以2007年6月7日~9日连场暴雨过程为例,通过分析数值预报和实况资料的异同信息,对数值产品预报结果进行订正,正确判断暴雨影响系统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39.
对1961~2010年影响珠江流域的热带气旋(T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到,近50年年均4.24个TC影响珠江流域,其中台风以上等级1.02个,两者以每10年0.3个逐渐减少。其平均中心气压为984.0 hPa,平均极端最低气压为968.7 hPa,前者无明显的变化趋势,后者每10年减弱1.4 hPa。影响珠江流域热带气旋生成源地的平均最南位置为10.3°N,平均最北位置为17.5°N,两者均表现出向北移动的倾向,其中前(后)者每10年北移0.9°(0.6°),近几年影响珠江流域热带气旋生成源地位置向10°N~19°N区间汇聚。影响珠江流域热带气旋的平均初旋日在7月1日,终旋日在9月15日,台风季为76.5 d,其中初(终)旋日每10年推迟(提前)1.3(6.0)d,台风季以每10年8.2 d的速率减少,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前期处于偏短时期,近几年又开始呈现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640.
大运会期间深圳重度灰霾天气特征及环流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第26届大学生运动会将于2011年8月在深圳市举办,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深圳8月份重度灰霾天气的分布特征、环流形势,以期为大运会期间天气服务保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8月是深圳一年中霾天气相对较少的月份;8月份深圳霾和重度灰霾天气均呈上升趋势;霾天气造成能见度明显下降,重度灰霾日平均能见度仅4 km,08:00~14:00是重度灰霾最容易出现的时段;大运会期间重度灰霾天气影响概率较低,且持续时间低于6 h;深圳8月份重度灰霾天气主要发生在副热带高压控制、热带气旋型两种不同的环流形势下,其中热带气旋型是8月份造成深圳重度灰霾天气的主要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