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0篇
  免费   660篇
  国内免费   982篇
测绘学   1866篇
大气科学   1252篇
地球物理   549篇
地质学   1109篇
海洋学   486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279篇
自然地理   29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21.
GPS网数据处理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在GPS网平差中有关精度评定、权的确定以及坐标转换所产生的控制点间隙等存在问题,供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22.
GPS RTK测量技术的应用与体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GPS RTK测量技术以快捷、精准的特点广泛地被测量人员所接受,但是在到量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本文介绍了几种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3.
虽然傅氏转换能够筒化波动方程式的解法,但在频率-波数领域中,求解波动方程式,计算震波模型,该方法不能适应传波介质之界面弯斜或传波速度横向变化。把界面视为一组不连续的绕射点,用各点反射系数作为讯号源强度,各绕射点分别在频率-波数领域中实施波场向上外插,再把各点外插波场相加,由此得到震波模型。利用相位转移函数,取代每一绕射点的傅氏转换,能节省大量电算时间。这种频率-波数领域震波模型法,比时间-空间领域法更容易处理复杂介质模型。用新的方法对几种典型之地质模型,包括断层、背斜、尖灭、多层簿地层岩相突变等进行了计算,所得震波特性相当合理,符合震波传播理论。实例表明,即使对于岩相突变,计算的震波模型与实际震波记录,亦相当吻合。频率-波数领域震波模型法,对于复杂界面和速度变化之地质模型,其数学处理上远比射线理论和克希霍夫积分方程来得可行且单纯。且比定差法和定元法显著节省网格点和容易处理边界条件。唯这种频率-波数领域绕射点法,随绕射点数之增加,其电算时间之增加幅度似乎较高。关键词震波模型傅氏转换波动方程式频率-波数领域波场外插相位转移函数  相似文献   
124.
125.
GPS在大同市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文敏 《三晋测绘》2003,10(1):44-46
通过寻找国家统一坐标和现有地方坐标以及独立坐标之间的转换关系,解决GPS定位成果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26.
文中简述了陀螺经纬仪中光电转换的作用,并以一实例介绍了光电转换的组成及光路、电路原理。光电传感器是光电转换系统中最重要的器件,以此为重点讨论了影响光电转换系统分辨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7.
本文就军用矢量数字地图新旧入库格式数据转换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分析了新旧入库格式在编码、数据格式、层与层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异同之处,并给出了解决新旧入库格式数据转换中拓扑关系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8.
假拉  周顺武 《高原气象》2003,22(10):132-137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对印度洋海表面温度距平(SSTA)进行分解,分析了印度洋海温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合成分析、奇异值(SVD)分解等方法,结果表明,前期和同期的印度洋海表温度距平分布场与夏季高原降水相关显,西印度洋-非洲东海岸赤道地区的SSTA与高原夏季降水联系最密切;当春、夏季印度洋西部海温出现明显负(正)距平时,当年印度夏季风偏强(弱),高原夏季降水普遍偏多(少)。  相似文献   
129.
2002年南海季风建立及其雨带变化的天气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南海海 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结合NCEP ,GPCP以及GMS - 5云图资料 ,综合分析了 2 0 0 2年 5~ 6月南海西南季风建立过程及其雨带变化 ,确定 5月 14日西沙及北部海区西南季风爆发 ,5月 15日整个南海季风爆发 ,季风爆发时间属于正常年 ;季风爆发时风向、风速、云量、降水、湿度、辐射及海面温度等要素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是由大气环流的突变造成的。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环流变化过程是 :80~ 90°E越赤道气流加强 ,同时印缅低压加深 ,孟加拉湾南北向气压梯度增大 ,而后东亚大陆上气旋发展东移 ,副热带高压东撤 ,孟加拉湾低压槽前的赤道西风突然加强越过中南半岛 ,南海北部首先出现强西南风 ,继而南海季风迅速地全面爆发。孟加拉湾西南风加强到南海季风爆发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大陆冷空气南下起了重要的作用。南海季风爆发时呈现单雨带型 ,而后由单雨带型转变为双雨带型 ,雨带受副热带高压和季风系统共同影响 ,并且随着副热带高压移动位置变化。  相似文献   
130.
孟加拉湾季风爆发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影响Ⅰ:个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南海季风试验分析场和NCAR向外长波辐射通量(OLR)资料研究了1998年孟加拉湾季风和南海季风爆发期间副热带环流的大尺度和天气尺度特征,探讨了孟加拉湾季风爆发与南海季风爆发之间的物理联系及孟加拉湾季风气旋的对流凝结潜热释放对副热带高压“撤出”南海的影响。结果表明,1998年5月爆发的东亚季风展现出典型的从孟加拉湾地区东传发展到南海地区的过程。随着孟加拉湾季风爆发和对流活动增强、北移,南海北部出现了低层西风和对流活动,领先于副热带高压在南海地区减弱和撤退。结果还显示南海北部地区的对流凝结加热有助于该地区经向温度梯度的反转,在热成风关系的制约下南海上空副热带高压脊面的垂直倾斜由冬季型转向夏季型,季风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