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3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450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58篇
海洋学   1414篇
综合类   227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4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童保福 《海洋科学》1991,15(3):31-35
本文通过扫描电镜的观察,研究了对虾科中5个属10种虾的雄性交接器联合缘上的小钩,对小钩的形态特征及小钩的机能进行了分析和描述。研究表明,小钩的研究将为对虾形态分类工作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2.
于1992年4-10月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前湾育苗场和胶南市红石崖镇邵家村养殖场,采用载玻片挂片和对中国对虾现场取样的方法,研究中国对虾育苗池和养成池载玻片挂 表面和对体表微型污着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3.
陈楠生 《海洋科学》1996,20(2):61-67
报道了中国对虾幼体及早期仔虾( 1)对轮虫(活体、死体)和卤虫无节幼体 (活体、死体)的摄食过程及摄食率;(2)对悬浮砂粒的摄食情况;(3)摄食水流的产 生机制、方向及模式;(4)对食物的化学敏感性。结果表明,中国对虾幼体及早期仔 虾化学感觉机能不明显。摄食附肢的协调运动产生摄食水流。摄食水流一方面将 食物带到口器附近,另一方面能促进对虾对食物的机械感受。摄食水流的方向还可 以逆转。幼体及早期仔虾对食物的选择主要依据其大小、形状和运动性,而与食物 的化学组成(味道)关系不大。此阶段的对虾采取了悬浮摄食模式,且主动和被动两 种模式并存。本研究还表明,将幼体和早期仔虾的食性简单地区分为草食或肉食性 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4.
养殖对虾病毒性疾病的细菌并发症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国成  陈金翠 《台湾海峡》1996,15(2):200-204
本文研究报道了发病对虾肝胰腺分离菌物敏感性,采用防台细菌人工感染方法进行药物饲料的筛选,在实验室及养殖池中进行药物饲料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对虾病毒流行期间,采用药物饲料可有效防止对虾爆发性大量死亡,提高对虾存活率。  相似文献   
25.
中国对虾染色体制备及染色体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中国对虾原肠期胚胎为材料,采用整体低渗法和管渗法均制备了染色体。通过比较发现,管渗法制备的染色体比整体低渗法的形态好。本文对制备中国对虾染色体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作者的观察,了解到中国对虾染色体徐正常特征外,还存在较特别的形态特征,如主缢痕增强,次缢痕变化,同源配对等。并对产生这些形态特征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6.
27.
对虾养殖生态系中有机碳的初步研究本研究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围隔养殖对虾生态系中有机碳的变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溶解有机碳 (DOC)含量波动在 5 .2 99~ 13.39mg/ L之间 ,平均为 8.5 3mg/ L± 2 .2 5 mg/ L;颗粒有机碳 (POC)含量波动在0 .6 5~ 6 .6 3mg/ L之间 ,平均为 3.2 5 mg/ L± 1.76 mg/ L;总有机碳 (TOC)含量波动在 6 .92~ 2 0 .0 2mg/ L之间 ,平均为 11.78mg/ L± 3.82 mg/ L ;其中 DOC∶ POC∶ TOC为 0 .72∶ 0 .2 8∶ 1。各种有机碳组分的含量明显高于自然海水中各种有机碳的含量 ;各种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在养殖期间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 ;其变化与 DCOD的变化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8.
曾呈奎  陆保仁 《海洋与湖沼》1994,25(4):368-371,T001
对于中国马尾藻属,真马尾藻亚属滑托组Malacocarpicae(J. Ag.)Abbott,Tseng et Lu,总状托序亚组Subsection Racemosae,具腺系Series Glandulariae的种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共有具腺系3个种,除棒托马尾藻前人已经报道外,本文建立了两个新种,它们是:1线形马尾藻,模式标本于1955年5月7日采自广东省硇洲岛,模式标本号为  相似文献   
29.
本文对栖息在我国淡水鱼苗培育池及水稻田中的6种原蚌虫(隶属于甲壳门,鳃足纲,介甲目,蚌壳虫科)进行了分类记述。其中的兖州原蚌虫Eocyzicus yanzhouensis sp.nov.及拟莱阳原蚌虫E.paralaiyangensis sp.nov.系2新种。分别列表比较了新种与其近似种佩里原蚌虫E.perrieri Daday,1914,多刺原蚌虫E.spinfer Durga Prasad et al,1981及莱阳原蚌虫E.laiyangensis Hu,1985的主要形态区别特征。文中附有6种原蚌虫的检索表及形态特征图54幅。本文记述种的名录如次: 1.东方原蚌虫Eocyzicus orientalis Daday,1914; 2.蒙古原蚌虫E.mongolianus Ueno,1927; 3.戴维原蚌虫E.davidi(Simon,1886)Brtek et al,1984; 4.莱阳原蚌虫E.laiyangensis Hu,1985; 5.兖州原蚌虫,(新种)E.yanzhouensis sp.nov.; 6.拟莱阳原蚌虫,(新种)E.paralaiyang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30.
探索塘水体理化因子与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之间的关系,反映水质好坏的理化因子主要有水温、盐度、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和硫化氢等。水温升高,对虾摄食量减少,体质下降,抗病力降低。盐度高低会影响细菌的繁殖速度和病毒的复制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