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15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1098篇
综合类   16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对虾养殖生态系有机质含量及其不同测定方法的数值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个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有机质含量及其不同测定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总量波动在7.56 ̄19.76mg.L^-1(TCO)或4.76 ̄6.25mg.L^-1(COD),平均为13.05±2.85mg.L^-1(TOC)或5.52±0.40mg.L^-1(COD)。总有机质中,溶解有机质所占比例为76%(DOC/TOC)或82%(DCOD/COD);溶解有机质与颗粒有机质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虾塘鼓风机充气增氧精养高产试验,目前在我国很少见到报道。 鉴于当今养虾业日趋严重的虾病危害,又缺乏经济、有效的防治办法,在对虾养殖活动中实行精养高产,面临重重困难。为另辟蹊径,以求既能防止病害,又能达到高产高效的  相似文献   
13.
刀额新对虾幼体的培育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伟雄  洪万树 《台湾海峡》1991,10(3):199-204
在水温26~28℃,pH8.1~8.3,海水盐度27.6~29.7的条件下,刀额新对虾幼体从无节幼体第一期(N_1)培育至仔虾幼体第一期(P_1),历时10d,成活率81.9%;至仔虾幼体第8~10天(P_(8~10)),成活率为80%。刀额新对虾幼体发育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对虾类幼体的发育特点,其糠虾期身体仅稍倾斜而不呈倒悬状态,极少摄食丰年虫无节幼体,直至P_(3~4)摄食丰年虫幼体现象才较多见。  相似文献   
14.
凡纳滨对虾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凡纳滨对虾原产于太平洋沿岸水域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桑诺拉一带。1988年由张伟权教授引进我国。本文对国内外凡纳滨对虾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凡纳滨对虾养殖生态学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虾池溶解氧的收支平衡状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 O'sbeck)为我国沿海养养殖的主要品种.为提高产量与经济效益,研究虾池溶解氧的收支平衡状态具有重要意义,至今此类研究报道较为罕见.本试验于1990年及1991年7-8月测定了杭州湾畔的历年产量高、效益好的金山潜径对虾养殖公司中国对虾池溶解氧的收支状况.据试验结果估算了虾池溶解氧收支平衡状,并提出了水质管理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幼体发育阶段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分析了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幼体发育阶段8种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EST、AMY、MDH、GDH、Gd、LDH均随发育其同工酶谱表现出明显的差异。EST在无节幼虫期只有1条酶带至仔虾期增至6条,且酶活性亦随发育而渐增;AMY共检测出3种,即α-AMY、R-AMY和Q-AMY,酶带数由无节幼虫早期的3条增至仔虾期的8条,且随发育酶带的表型及活性均有明显的变化;MDH显示的酶带数量较多共15条,此酶谱在无节幼虫早期为3泉至仔虾期则增至15条;GDH共有8条酶带,在无节幼虫早期为5条至仔虾期为7条;Gd有8条酶带,在无节幼虫期为5条,以后渐增至8条,此外,LDH的酶谱变化差异不大,即除无节幼虫期外,其他各期均为3条酶带,且表型基本相似;而ALP和ACP则表现。相对稳定,其酶带数在ALP为2条,ACP为1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虾弧菌病的药物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对虾病原弧菌的药物敏感性和最低抑制浓度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氯霉素,四环素,痢特灵和SMZ等药物是治疗成虾轻度弧菌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童保福 《海洋科学》1991,15(3):31-35
本文通过扫描电镜的观察,研究了对虾科中5个属10种虾的雄性交接器联合缘上的小钩,对小钩的形态特征及小钩的机能进行了分析和描述。研究表明,小钩的研究将为对虾形态分类工作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于1992年4-10月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前湾育苗场和胶南市红石崖镇邵家村养殖场,采用载玻片挂片和对中国对虾现场取样的方法,研究中国对虾育苗池和养成池载玻片挂 表面和对体表微型污着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楠生 《海洋科学》1996,20(2):61-67
报道了中国对虾幼体及早期仔虾( 1)对轮虫(活体、死体)和卤虫无节幼体 (活体、死体)的摄食过程及摄食率;(2)对悬浮砂粒的摄食情况;(3)摄食水流的产 生机制、方向及模式;(4)对食物的化学敏感性。结果表明,中国对虾幼体及早期仔 虾化学感觉机能不明显。摄食附肢的协调运动产生摄食水流。摄食水流一方面将 食物带到口器附近,另一方面能促进对虾对食物的机械感受。摄食水流的方向还可 以逆转。幼体及早期仔虾对食物的选择主要依据其大小、形状和运动性,而与食物 的化学组成(味道)关系不大。此阶段的对虾采取了悬浮摄食模式,且主动和被动两 种模式并存。本研究还表明,将幼体和早期仔虾的食性简单地区分为草食或肉食性 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