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7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测绘学   130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606篇
海洋学   195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98篇
自然地理   20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西太平洋边缘海由于地形特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它们与开放大洋以及相互之间的联通程度很不相同,用三个比值即:海槛深度与海盆最大深度的比值(S/B),海峡通道宽度与海区面积的比值(P/A)以及通道截面积与海盆体积的比值(C/V)来描述它们的封闭程度,结果表明,日本海在西太平洋边缘海中封闭程度最高,而爪哇海和东海的封闭程度最低,而不同封闭程度的边缘海对冰期旋回的反应有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892.
海岸线动态经常被作为海岸冲淤的判据,然而,由于未能涵盖物质收支和海岸剖面形态的双重因素影响,此判据具有局限性。基于沉积物收支方程性质和海滩-潮滩剖面形态的理论分析,认为将物质收支与岸线进退速率或海岸剖面形态相结合,才能准确判别海岸冲淤状态。沉积物收支方程含有沉积体系规模、冲淤强度、系统生长极限等信息;海滩剖面形态决定于物质粒径、波能大小,波能耗散最小原理决定了海滩均衡剖面的存在性,而潮滩剖面形态决定于沉积物供给、粒径组成和潮汐动力。根据沉积物收支方程和海岸剖面理论,融合极端事件(风暴等)和海面变化因素,可获取砂质海岸(以海滩为代表)、泥质海岸(以潮滩为代表)各种侵蚀现象的发生机制、速率和时间尺度信息,海岸线变化速率从低(<100 m/a)到高(101~102 m/a)有数量级的差异,冲淤过程的时间尺度包括10-2a(风暴事件)到103a(海面变化)的范围。根据沉积物收支和海岸线进退的不同组合,可将海滩、潮滩海岸冲淤动态分为4类,其中第一类为堆积海岸,其余三类为侵蚀海岸,与不同的地貌演化方向和时...  相似文献   
893.
用于海洋平台的吸力式桩桶基础作为一种新型平台基础正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为研究吸力式桩桶单桩基础的受力特性,对V-H(竖向—水平)联合荷载作用下的吸力式单桩基础桩土的承载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数值模拟的有限元解通过与API规范中对p-y曲线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来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可行性,最后采用分级作用力的加载方式对其破坏包络曲线进行绘制,并推导出相应的函数表达式。研究表明,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吸力式桩桶进行数值模拟是可行的,随着对吸力式桩桶所施加V-H联合荷载的不断增大,吸力式桩桶所能体现的应力和弯矩极限值也在随之增大,其位移变化主要在施加荷载的区域附近,最后在联合荷载作用下所体现的极限承载状态,即包络曲线大致呈四分之一的椭圆形状。  相似文献   
894.
李竹叶 《山东国土资源》2006,22(12):13-14,16
诸城市矿产资源比较贫乏,资源种类较单一,现已发现的矿种有明矾石、沸石、钾长石、金红石、重晶石、陶瓷土、膨润土、砖瓦用粘土、页岩、河砂、建筑石材等17种。矿产分布集中程度较高,南部地区主要分布明矾石、钾长石、金红石、云母等矿产。中部蕴藏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如陶瓷土、膨润土、建筑用凝灰岩等。北部矿产较少,以河砂为主,金属矿产稀少,现正在开采的重点矿种是河砂和建筑石材。  相似文献   
895.
武汉东湖甲藻水华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等原因,在全球范围内,水华频繁爆发.近来,发现武汉东湖出现了一种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 sp.)水华,该藻是广温性种,水华持续时间较长,最高细胞密度达2541.44×104 cells/L.研究了武汉东湖拟多甲藻水华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拟多甲藻密度和表层总磷、1.2 m处的总氮以及表层硝酸盐浓度成显著正相关,但是总磷、溶解性磷酸盐、总氮、磷酸盐以及氨氮浓度在形成明显水华前大幅度升高,水华消亡时,处于低谷.适合的光照条件,也是拟多甲藻水华形成的刺激因子之一.另外,从一些采样点浮游植物组成及分布来看,风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华表观的严重程度.此外,还观察到了水华的消亡及其发生过程,水华消亡时,大量拟多甲藻下沉.分析认为,水华的发生是多种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6.
洞庭湖湖区水质时空演化(1983-2004年)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根据洞庭湖湖区的1983-2004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参照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运用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分析了洞庭湖湖区22年来的水质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洞庭湖湖区水质污染在时间上呈有升有降的波动变化.洞庭湖湖区丰水期和洪水期的水质较差,但是从2002年以后,丰水期的水质逐渐好于平水期.污染空间变化表现为入湖河道的污染程度高于湖体,湖体污染呈西洞庭湖的污染较为严重,南洞庭湖其次,东洞庭湖的水质仍较好的格局.  相似文献   
897.
监测海岸线变迁对于保护和开发海岸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湛江市白茅海砂质海岸为研究对象,以6个年份(1987年、1991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2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利用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法(MNDWI)、迭代式阈值分割法提取瞬时水边线,之后通过潮汐模型对其进行校正得到平均大潮高潮线,运用数字岸线分析系统(DSAS)的统计模型对6个年份的平均大潮高潮线变迁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987—2020年白茅海海岸线以-4.28 m/年的年平均速率向陆侵蚀后退,海岸线变化呈现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海岸线年平均侵蚀速率较快的时期为1987—1991年和2010—2020年,分别为-18.23 m/年和-7.22 m/年;侵蚀最严重的位置为白茅海旧灯塔附近,部分岸段存在侵蚀和堆积两种现象,整体上白茅海砂质岸线侵蚀等级为极高侵蚀,亟须修复和保护。  相似文献   
898.
不同污染程度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4  
首次对湖北梁子湖水系污染程度不同(中营养型、中富营养型、富营养型)的4个湖泊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周年研究,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种类数、物种多样性与湖泊受污染程度呈负相关系,密度与污染程度大体上呈正相关.还讨论了底栖动物环境指示种生态特性,研究表明中国长足摇蚊的密度与水体营养水平呈正相关,软体动物种类数与湖泊污染程度呈负相关.通过对软体动物、寡毛类及摇蚊类密度和生物量在不同湖泊之间的差异的分析,表明湖泊水体污染导致了底栖动物多样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99.
鲜水河断裂是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一条NW向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炉霍段断裂在不到160年的时间发生了1816年7级和1973年7.6级两次大地震,强震复发行为表现出丛集特征,其断层现今活动特征值得关注.本研究利用虾拉沱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从断层运动方式和平均速率两个方面分析了虾拉沱断层现今活动特征,结...  相似文献   
900.
海岸线是海岸开发活动的重要载体,随着沿海开发活动日益活跃,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海岸线保护与利用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基于海岸属性特征,从底质类型、生态特征、海岸动态和人为干扰4个方面建立海岸线类型划分标准,并以江苏省海岸线为例,对岸线属性空间分异和空间关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海岸线底质类型以泥质岸线为主,占比可达89.37%,基岩岸线和砂质岸线仅在北段部分区域分布;生物岸线分布广泛,覆盖34.16%的海岸线区域,集中分布中段和南段的淤长型泥质岸线;海岸动态方面61.00%岸线属于淤长型,主要分布在中段和南段,23.78%的岸线为稳定型,主要分布在北段,15.22%的岸线为侵蚀型,集中分布在废黄河口两侧岸段;海岸线人为干扰显著,原生岸线仅占总长度的3.85%,分布在北段基岩岸段和中部自然保护区内的淤长型泥质岸段;江苏省海岸线可划分为11种岸段类型、55个岸段,岸段类型集中在"泥质-非生物-淤长型-次生岸线"和"泥质-生物-淤长型-次生岸线"两种,累计长度分别为233.03km、200.80km,合计占比达57.73%。研究成果可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实践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