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8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394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1167篇
海洋学   588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22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资江是洞庭湖的第二大支流,其中上游锑(Sb)矿采矿冶炼工业发达,给资江下游及洞庭湖区带来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风险。以资江河口区为研究区,采集了132个农田土壤样品及7个资江水样,综合采用多种污染评价方法、空间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研究区重金属进行了污染评价及来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平均质量分数表现为ZnCrNiPbCuAsSbCd,旱田土壤重金属平均质量分数除Pb外均高于水田。Sb、As、Cd为主要污染元素,Sb达到了中等污染和中等生态风险的程度,总体处于轻微-中等生态风险程度。资江水体Sb质量浓度较高,平均为10.51μg/L。Sb主要来源于中上游的锑矿工业,受高锑质量浓度地表水灌溉、垃圾填埋场以及燃煤等人为活动的控制;Cd主要来源于农药化肥、生活垃圾和城镇废水等人为活动;Cr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而Cu、Zn、As、Ni、Pb受成土母质和人为活动的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102.
为探讨Cu(Ⅱ)对膨胀土胀缩特性的影响,针对初始状态相同的膨胀土试样,采用浓度为2.5 g·L-1、5.0 g·L-1、10.0 g·L-1的CuSO4溶液以及去离子水进行处理,开展一系列重金属Cu(Ⅱ)污染作用下的胀缩性试验,并运用Does Response模型对胀缩时程曲线进行描述;利用马尔文激光粒度测试,分析了污染前后膨胀土的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膨胀土试样的膨胀率、收缩速率、竖向收缩率及膨胀含水率皆随Cu(Ⅱ)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膨胀土试样的损失含水率并不随Cu(Ⅱ)浓度的变化而变化;试样的无荷载膨胀时程曲线可分为快速增长、变减速及缓慢增长阶段;膨胀土的收缩过程可分为缓慢收缩、快速收缩与收缩稳定阶段;Does Response模型不能完全适应无荷载条件下的膨胀时程曲线,但能较好地描述收缩时程曲线;随着Cu(Ⅱ)浓度的增大,未污染膨胀土颗粒在80 μm处的粒径分布峰值消失,在47 μm处的粒径分布峰值往小粒径方向偏移,说明胶结物逐渐溶蚀,引起部分膨胀土大颗粒分解,依附在土颗粒表面的水膜面积增大,膨胀土吸水能力增强,进而导致高浓度环境中的膨胀土胀缩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3.
104.
建立了四酸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OES)同时测定土壤中Cu、Pb、Zn、Cr、Mn、Ni 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方法.通过试验确定了6种重金属元素的特征分析谱线,同时确定了仪器的最佳工作参数为:高频发生器射频功率1 300 W,等离子体气流速15 L/min,辅助气流速0.3 L/min,雾化器流量0.55 L/min,泵流速1.5 L/min,观测方式为水平观测.根据仪器参数,方法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检出限为0.25~1.00 μg/g,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选取土壤标准物质GBW07406(gss-6)验证方法,6种重金属元素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达到分析测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5.
在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较低的情况下,重金属的高光谱特征响应非常微弱,不易构建精确的高光谱直接反演模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依据土壤化学变量间的理化性质,将重金属富集特征转移到与之相关的化学主量元素上,使重金属微弱的信息得以间接定量反演。文中以海伦市黑土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确定了主量元素氧化铁(Fe2O3)与微量重金属As、Zn、Cd之间存在明显吸附赋存关系。选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了研究区氧化铁含量的最佳反演模型(决定系数为0.704,均方根误差为0.148,F检验为12.732),并利用氧化铁与As、Zn、Cd之间的赋存关系,通过神经网络构建了氧化铁预测值与重金属真实值间的非线性拟合模型,得出As含量的拟合程度最高,Zn的拟合程度较好,Cd的拟合效果较理想,总体相关性分别为0.796、0.732、0.530。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氧化铁含量的间接预测模型能对微量重金属As、Zn、Cd进行较好的定量预测,为微量重金属含量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参考,为高光谱遥感技术预测土壤重金属含量提供了依据,增强了土壤微量重金属反演可行性,对细化自然资源质量监测、深化开展地学系统综合分析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nutrients (N and P) and heavy metals (Cu, Zn, Pb and Cd) in the intertidal sediments at Dongtan wetland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Yangtze River) Estuary were examined by laying one transect running seaward to landward during January, April, June, August and October of 2005. Total nitrogen (TN) and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the intertidal sediment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from open bare °at to the high marsh, with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s in the high marsh and the minimum values in open bare °at. In contrast, sediment total phosphorus (TP) concentrations changed little among sampling sites. One-way ANOVA found that there were signiˉcantly temporal variations of nutrients and heavy metals concentrations in the intertidal sediment (P <0.05).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generally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from January to October. As compared with other large estuaries,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in the intertidal sediment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was relatively low.  相似文献   
107.
2007年8月和12月两次对舟山钓梁垦区周围的沉积物中Cu、Pb、Zn、Cr和有机碳(OC)、硫化物(HS)的含量进行了全样分析。元素Zn、Pb、Cd和Cu的含量在8月测次中分别为1 51.85~1 94.85 ug/g、43.75~56.25 ug/g、0.1~0.11 ug/g和20.37~25.22ug/g,12月测次分别为109.6~144.97 ug/g、31.25~50.00 ug/g、0.01~0.07 ug/g和22.7~30.93 ug/g。受物源和各组分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Cu和Cd的含量冬季高于夏季,而Pb和Zn则夏季明显高于冬季。受当地水动力条件和冲淤影响,8月和12月各组分的空间分布状况有所差别,表现为冬季高含量区向西南偏移。Lars 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各重金属含量均超过了浅海沉积物中质量标准,但各金属元素单因子生态风险系数相对较小,属于轻度风险,总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属于中度,12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明显大于8月。  相似文献   
108.
根据1979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重金属Cd在胶州湾水域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胶州湾水域,水质没有受到任何Cd的污染。在胶州湾和湾口水域只有两个Cd的来源。一个是来源于地壳岩石风化,通过陆地径流把重金属Cd注入胶州湾水域;另一个是来源于海底,经过海洋水流的作用把重金属Cd注入湾口水域。作者提出了重金属在水域的环境本底值结构:基础本底值、陆地径流的输入量和海洋水流的输入量,并且应用于胶州湾水域。作者认为在来源的迁移过程中,有陆地来源迁移和海底来源迁移。根据杨东方的水域迁移过程研究,陆地径流决定了Cd的表、底层质量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109.
110.
汪寿松  陈昌明  Irion  G 《沉积学报》1988,6(2):78-96
本文目的在于说明有限区域内潮坪小环境沉积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点及沉积过程的改造作用。沉积物样品取自汪额诺格岛与联邦德国的德国湾南岸之间的障壁潮坪。粒度分析表明,障壁潮坪由大体平行于大陆的泥坪、混合坪到砂坪三个带组成。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蒙脱石、高岭石和绿泥石,与北海粘土矿物组合一致。粘土矿物组成和重金属Fe、Mn、Cu、Pb、Zn含量在潮坪不同部位相差无几,说明沉积物受到潮汐水流反覆侵蚀和再沉积作用的混合作用。近潮口附近有机碳含量增高是潮汐水流从北海通过进潮口携入有机物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