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221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南美白对虾早期幼体消化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酶学分析方法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幼体及仔虾 4种消化酶的活力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早期幼体消化酶活力表现差异,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的活力为无节幼体(N)<溞状幼体(Z)<糠虾幼体(M)<仔虾(P),类胰蛋白酶的活力比胃蛋白酶高2倍左右;淀粉酶的活力Z-M期表现较高,以后随幼体发育淀粉酶活力明显降低;脂肪酶活力在早期幼体发育阶段变化不大,且活力较低。  相似文献   
82.
为了建立新的防治重金属离子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人工育苗阶段危害的方法和进一步明确防治时机,本文研究了铜、锌、铅、镉离子对中国对虾各期幼体变态的影响,并比较了两种消除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原海水对照,铜、锌、铅、镉4种离子的加入浓度各为15μg/dm3时,无节幼体的变态率显著(0.0250.1);糠虾幼体的变态率反而显著提高(P<0.005).幼体对重金属离子的敏感性为无节幼体>溞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植物饵料对重金属离子有络合作用,可降低其毒性.采用EDTA螯合法和高分子吸附剂去除法均可消除其影响,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高浓度的EDTA有害于幼体,10μg/cm3以下为安全浓度.初步观察到低浓度的铜、锌离子似乎对溞状幼体阶段有益.建议在一般海域进行对虾育苗,在溞状幼体以后阶段,不必采取消除重金属离子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83.
中国对虾幼体和仔虾消化酶活力及氨基酸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9  
于1987年5月初在山东日照市涛雒对虾育苗场采集中国对虾虾苗;成虾于1986年春、秋两季取自青岛胶州湾水域的网捕成虾。以酶学分析方法作试验。结果表明,1.虾苗酶活力结果为:类胰蛋白酶及胃蛋白酶的活性有差异,溞状幼体期<糠虾幼体期<仔虾期;酶活性随着生长发育而增高,类咦蛋白酶活性比胃蛋白酶高4倍左右。淀粉酶的活性是溞状幼体期>糠虾幼体期>仔虾期;纤维素酶活力极微;淀粉酶活性是纤维素酶的6—13倍左右。育苗期几种消化酶的活性均远远低于成虾。2,育苗期幼虾的氨基酸含量,随着生长发育而增高,在各期,氨基酸总和的差别是:溞状幼体期<糠虾幼体期<仔虾期。  相似文献   
84.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幼体胃磨发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青蟹幼体发育过程中,胃磨呈现出明显的变化。Z1缺乏胃磨的结构,ZⅡ开始出现中齿和侧齿的雏形,明显的可以识别的中齿和侧齿出现在ZⅢ,.从ZV开始胃磨已臻完善,除具有中齿和侧齿外,还出现了4个附属齿,包括两个附属的中齿和两个附属的侧齿。大眼幼体期,中齿和侧齿比ZV更加尖锐,附属齿也更加锋利。在仔蟹前,中齿齿尖发生特化,形成垫状角质化区域,侧齿、附属齿更加锋利。这表明青蟹幼体发育过程中胃磨结构的变化与  相似文献   
85.
中国卤虫(Artemia sinica)是重要的饵料生物,是当前海洋生物学研究的热点生物和重要的生物模型。本文报告了卤虫无节幼体整体荧光原位杂交(WFISH,whole-mount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技术,用于快速对卤虫早期发育相关基因的特定时空表达图式进行分析,有助于对卤虫早期发育相关基因功能进行鉴定。人工合成带有FITC标记的卤虫trh基因(trachealess gene)寡核苷酸探针,检测到trh基因在卤虫无节幼体的头部背面盐腺中表达。  相似文献   
86.
陈旭  胡明毅  宋昊  张君龙  金吉能 《沉积学报》2022,40(5):1313-1322
微生物丘作为新型的碳酸盐岩油气储层,是现今深层油气勘探和研究的热点。以塔东南地区寒武系微生物丘为例,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分析测试和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在微生物丘微相组成和外部形态分析基础上,探究海退背景下微生物丘的发育期次、叠置样式及其生长发育、迁移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寒武系处于相对高能的台地边缘相带,有利于微生物丘的生长发育。钻井揭示微生物丘岩性为菌藻类微生物颗粒白云岩(局部硅化),储集空间为晶间(溶)孔、溶蚀孔洞及微缝隙。2)中、上寒武统发育4期微生物丘复合体,依次向广海方向推进叠置,近南北向条带状展布,叠合面积大于1 400 km2。3)①期微生物丘形成于早寒武世缓坡台地之上,“三明治”式垂向加积生长,形成较对称的丘状,生长规模大。②期发育在丘前塌积岩之上,古地貌坡度陡,可容纳空间大,水动力强,垂向加积—弱前积生长,形成不对称丘状。随着相对海平面快速下降和生物丘建隆进一步发展,③期丘体楔状前积于②期丘的靠海一侧,侧向叠置分布。④期丘体生长具有继承性,规模变小。寒武纪末期,海侵作用加强,微生物丘停止发育。总体上反映海退背景下研究区由缓坡—镶边型台地—淹没型台地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7.
2010 年, 浙江湖州部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育苗场在幼体培育阶段, 暴发 了幼体大规模发病死亡的新病害。从2 个育苗场6 个发病育苗池的发病幼体匀浆液中分离得到6 株 优势生长菌株(编号为NTH01、NTH02、NTH03、316D、316X、316C), 菌落形态较为一致。取代表 菌株NTH01, 以浸泡方式进行人工回感, 结果菌株NTH01 能够导致幼体发病死亡, 且症状与生产表 现一致。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 与gyr B 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关系构建, 鉴定菌株 NTH01 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以阴沟肠杆菌omp A 基因片段为靶序列, 建立了PCR 检测方法, 对另外5 株优势菌进行检测, 结果该5 株菌都是阴沟肠杆菌。2011 年, 对4 个发病育苗场 幼体与亲虾进行检测, 结果发病幼体中分离的优势菌检测呈阳性, 亲虾肝胰腺与肠道组织检测到该 菌存在, 但亲虾不表现病症。对30 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菌株NTH01 对恩诺沙星、氧氟 沙星、庆大霉素等6 种抗生素敏感, 对发病幼体进行针对性用药, 效果明显。本试验结果表明, 阴沟 肠杆菌是导致罗氏沼虾育苗期间幼体大规模发病死亡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88.
作物发育期积温计算方法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山西介休农业气象试验站冬小麦京冬6号从出苗至三叶期为研究对象,比较3种模式的计算方法,分析期间日均温及积温与发育天数的关系,得到冬小麦在此期间发育期天数变化幅度最大。3种模式得到的有效积温变异系数都大于活动积温,活动积温中又以模式2稳定性最大。建议以模式2计算活动积温来模拟冬小麦出苗至三叶期的模拟。从统计角度分析,日均温与发育天数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但以日均温模拟发育进程是不准确的。模式3对温度的订正方法会产生日均温和积温偏离现象,日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高于上限温度时,订正结果将低于实际;日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低于上限温度时,订正结果将高于实际。作物模型中计算日均温和积温时,不宜采用模式3的订正方法。  相似文献   
89.
甘肃黄土高原地温与冬小麦发育期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费晓玲  丁春兰 《干旱气象》2009,27(2):148-151
用黄土高原代表站甘肃省庆阳西峰站1971~2005年5、10、15、20 cm地温和1981~2005年冬小麦发育期资料,分析了地温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对冬小麦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峰10 cm地温除夏季外,其余季节呈持续升高的趋势.地温与冬小麦发育期成负相关,与冬季地温相关最显著的是乳熟期,相关系数为-0.57~-0.65,与春季地温相关最显著的是返青期,相关系数为-0.60~-0.63.冬季典型年份各平均发育期差异最显著的是冬小麦的起身期提前了15 d,春季典型年份最显著的是冬小麦的全生育期提前了23 d.  相似文献   
90.
利用卫星遥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数据和站点气象数据,从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角度,分析了1981~2008年华北平原农田在12个生长发育期(冬小麦8个、夏玉米4个)对降水和温度不同的响应特征。研究区农田植被指数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性强于对温度的滞后性,其中对降水最为敏感的是前1和前2个生长发育期,对温度最为敏感的是同期和前1个生长发育期。不同种类作物在不同时期对气候因子响应不同:冬小麦发育中后期、夏玉米发育中期,绝大多数站点植被指数与降水呈正相关;冬小麦生长发育前中期植被指数与温度呈显著甚至极显著正相关。冬小麦出苗期温度、返青期温度和返青期降水分别与不同时期植被指数显著相关,出苗期和返青期为研究区农田长势对气候因子响应的敏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