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并于治疗后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比值(PGR)、胃泌素-17(G-17)、中医证候积分,2组治疗后Hp转阴率、内镜分级、不良反应以及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2组PGI、PGR、G-17、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转阴率及随访期间复发率治疗组分别为95.56%、6.98%,对照组分别为77.78%、25.7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可降低患者PGI、PGR、G-17水平,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与内镜下分级情况,提高Hp转阴率,并且具有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清热祛湿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和HP转阴率。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2018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发表的有关清热祛湿方联合(或三联/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按照RCTs质量评价的改良Jadad量表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包括1628例患者。清热祛湿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对照单用常规西药治疗,临床疗效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固定效应模型)=4.46,95% CI(3.27,6.09),P<0.00001];HP转阴率的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固定效应模型)=3.30,95% CI(2.43,4.49),P<0.00001]。结论:清热祛湿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具有较好的疗效,因纳入文献数量有限及部分文献质量偏低,仍需高质量的RCTs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三联疗法对脾胃虚弱型Hp相关性胃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脾胃虚弱型Hp相关性胃病患者74 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 例,最终2组各脱落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敷贴,连续干预2周后观察2组Hp清除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后Hp根除率观察组为85.29%(29/34),对照组为76.47%(26/3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06%(33/34),对照组为88.24%(30/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中医证候嗳气、上腹痛、纳差及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服药临床不良反应中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皮肤及附件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虽对Hp根除效果不明显,但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具有优势,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患者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糜烂性胃炎(CEG)中年人群不同中医健康状态、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胃镜下不同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8 例CEG患者,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健康状态、Hp感染情况以及胃镜下表现进行采集,将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78 例患者中,已病态的病性要素为痰者有35 例,为湿者有29 例,为气虚者有14 例。不同中医健康状态已病要素间患者糜烂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平坦型糜烂者气虚要素占比最高(100%),发生隆起型糜烂者痰要素占比最高(25.7%)。不同中医健康状态已病要素间患者在年龄、性别及Hp感染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G患者不同中医健康状态与胃镜下糜烂形态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为糜烂性胃炎人群的健康状态辨识提供证据,为临床治疗及用药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解烟台多棘海盘车种群个体大小分布及繁殖特征,自2010年5月至12月及2015年3月到5月,在烟台近海对该种群分别进行逐月采样调查。利用性腺指数(GI)和幽门盲囊指数(PCI)以及解剖组织学方法预测其产卵周期。结果表明:在所有的采样月份中,体长大于143mm的个体与体长小于42mm的个体在种群中均同时存在;在5-8月期间,种群结构特征以体长小于55mm的个体为主。同时该海域不同站点的采样月份中均有小个体存在,说明种群的产卵周期存在延后现象或者由于食物短缺造成了海星生长缓慢。腕长可以很好的用来衡量还行身体湿重。性腺在2010年5月-9月发育相对缓慢但在十月份迅速到达峰值20.95,之后明显下降,表明其产卵期从10月份持续至11月份。2015年3月-5月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表明该种群自3月-5月存在另一个产卵期,且通过对卵的组织学分析也进一步证实该产卵期的存在。性腺指数和幽门盲囊指数呈负相关关系。由于食物来源短缺,烟台近海海星种群的繁殖特征极有可能受到当地近海扇贝养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