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170篇
海洋学   117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弗拉斯-法门期(晚泥盆世)动物灭绝事件是显生宙五次主要生物事件中的一次,在此事件中,大约有21%的海洋生物科和50%的生物属消亡,低纬度热带生物礁生态系和浅水海洋动物所受影响最为严重,而高纬度生态系,深水生物和陆地动、植物群仅受到微弱影响,对于该事件的持续时期和最终原因存在广泛分岐。  相似文献   
92.
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是山东近海众多鱼类的饵料生物,其分布与水深、海水底层温度等环境要素息息相关。根据2016年10月、2017年1、5和8月在山东南部近海4个航次获取的渔业资源及环境调查数据,分析山东南部近海脊腹褐虾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广义加性模型研究脊腹褐虾的分布与水深、海水底层温度等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研究显示,脊腹褐虾CPUE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特征,全年平均CPUE为2.07 kg/h,春季为2.43 kg/h,夏季为2.47 kg/h,秋季为1.18 kg/h,冬季为2.19 kg/h。水深和海水底层温度对脊腹褐虾分布影响显著(p0.01),脊腹褐虾CPUE与水深呈显著正相关,在水深80 m海域CPUE较高。海水底层温度为6~12℃时,脊腹褐虾CPUE与海水底层温度呈正相关,海水底层温度为12~20℃时呈负相关,最适宜海水底层温度约为12℃。  相似文献   
93.
分析普里兹湾及其附近海域温、盐分布特征,提出在艾默里冰架外侧有一片温暖水域。指出:1、变性极大的南极绕极深层水的前沿混合水可以影响到陆架上的南纬67°左右;2、在两个“CTD”探头直达海底的测站,深层观测到了温度为负值、盐度为34.67。据此,作者指出该水体属于南极底层水。此外,还对整个海区的跃层现象进行分类,计算了跃层的强度、厚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94.
对海阳湾外侧浅水区域实测水体运动特征及其对应的沉积磁组构参量 ,采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取得的结果是 :EV1 (估算流速 1) =17.372 4- 2 .16 87(P- 1.0 )× 10 0 +10 .890 9(Fs- 1.0 )× 10 0 ,其估计平均误差 (V(实测流速 ) - EV1 ) =0 .2 83;EV2 (估算流速 2 ) =- 886 .1178- 2 87.6 32 1P+1191.1870 Fs,其估计平均误差 (V- EV2 ) =0 .2 98。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水体运移小潮期最大涨潮流底层流流速与沉积磁组构参量 P、Fs对应关系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5.
黄海冷水团的环流结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运用定性分析和数值模拟,对黄海冷水团的环流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海冷水团的垂向环流结构为双环结构:跃层以上区为中心上升,边缘下降的弱环流;跃层以下区为中心下降,边缘上升的强环流;在冷水团的中心区域,流动很弱,且无穿越温跃层的垂向流动。同时也对以往有关黄海冷水团垂向环流结构的工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6.
IODP 306航次将继续303航次的北大西洋气候研究.建议的543-Fu112钻探站位在Newfoundland大陆坡和西北大西洋大洋峡谷间的海山Orphan Knoll。同时.将在ODP 642E孔安装实时记录和监控底层水温度变化的长期观测系统(CORK)。  相似文献   
97.
托阿尔期早期早侏罗世大洋缺氧事件(T-OAE,~183.8 Ma)是一次全球性的地质事件,鄂尔多斯盆地下侏罗统富县组记录了此次地质事件的陆地响应过程。主要基于盆地东缘野外地质调查、扫描电镜及薄片分析,本次研究描述了盆地东北部富县组岩性、颜色和沉积序列,利用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了富县期岩相古地理变化规律及沉积模式,认为富县期经历了由干旱到湿润的古气候变化: 富县组下部含植物化石较为丰富的白色砂砾岩及黑色、灰色泥页岩沉积于湿润气候时期,对应着盆地下切河谷发育期和填平补齐期; 而上覆的罕见植物化石的杂色、红色泥页岩为(富县期晚期)相对平坦地形条件下的沉积,对应着早、中侏罗世湿润气候背景下的一次干旱气候脉动,为托阿尔期大洋缺氧事件在陆相环境的气候响应,可由此进行富县组区域等时性对比。研究认为“粗富县”为下切谷内河流充填沉积, “细富县”形成于湖泊环境或河漫环境, “黑富县”和“白富县”是湿润气候条件下沉积产物,而“红富县”和“杂富县”为T-OAE期后干旱条件下形成。  相似文献   
98.
卢贤志  沈俊  郭伟  冯庆来 《地球科学》2021,46(7):2329-2340
为了研究火山作用对黑色泥岩有机质富集机制的影响,以重庆市武隆区焦页143-5井岩心为研究对象,借助汞元素含量、总硫、总有机碳和钡元素含量等手段,分析上扬子地区奥陶系与志留系之交(五峰组-龙马溪组)火山活动和有机质富集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汞元素富集层位(龙马溪组底部)对应着海洋生产力指标(总有机碳和生源钡)的高值,同时,上扬子地区多个剖面的火山凝灰岩的厚度分布与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亦表明火山作用与有机质富集具有紧密联系.因此,认为多期次的、广泛的火山喷发可能是奥陶纪与志留纪之交中上扬子地区有机质富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
综述了二叠 -三叠纪转折期放射虫动物群的研究进展 ,长兴阶晚期放射虫动物群 90 %以上的种在二叠纪末期灭绝 ,只有少数在浅海灰岩和远洋硅质岩中均能够发现的属种才成功残存到三叠纪 ;三叠纪放射虫的复苏和辐射经历了较长的过程 ,Griesbachian至 Smithian为放射虫残存期 ,Spathian 为放射虫的复苏期 ,Anisian是放射虫的辐射期。Anisian放射虫的辐射受到强缺氧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南海北部陆坡渐新世的蛋白石沉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海北部陆坡ODP1148孔蛋白石沉积的研究发现, 在距今约30-27.5 Ma的早、晚渐新世界线附近, 放射虫、硅藻和海绵骨针丰度以及沉积物孔隙水中的H4SiO4突然增加, 反映南海在这段时间有较高的蛋白石沉积和保存. 几乎与此同时(约30-28 Ma), 赤道中太平洋的生物硅质沉积的含量亦高. 与大西洋ODP929孔蛋白石沉积的对比表明, 渐新世太平洋与大西洋低纬区的蛋白石沉积呈互补性关系. 早、晚渐新世界线附近在大西洋保存的生物硅质沉积物降低而在太平洋增高, 可能反映了北大西洋深层水的形成和加强, 从而导致两大洋盆之间底层水分馏作用的增强. ODP1148孔沉积物的X衍射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发现, 大部分放射虫、硅藻和海绵骨针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溶解和再沉淀作用的改造, 已经由蛋白石-A转变成蛋白石-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