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3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465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65篇
地质学   752篇
海洋学   84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南黄海春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现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 2 0 0 0年 1 0月和 2 0 0 1年 3月在 1 2 1°— 1 2 5°E、33°— 36°N海域范围内的 1 7个取样站采集的 482号采泥样品和 5 4 6号拖网样品共计 2 72种动物 ,经实验室鉴定、称重、计数、计算 ,分析研究了南黄海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在春季和秋季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 ,在 2 72种大型底栖生物中 ,多毛类 84种 ,软体动物 76种 ,甲壳动物 83种 ,棘皮动物 2 9种。从分析结果看 ,春季和秋季大型底栖生物的栖息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而生物量却变化很大 ,秋季的生物量远高于春季。这与底栖生物在春季繁殖 ,多为幼体或低龄个体 ,而秋季基本长大成熟有关。与 1 95 9— 1 960年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对南黄海底栖生物的调查结果比较 ,表明当前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分布格局和生态学特点没有根本的改变 ,但春季的生物量较 1 95 9年低  相似文献   
992.
氮源对隐甲藻( Crypthecodinium cohnii )生长和DHA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氮源对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 ATCC30556)生长及DHA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一氮源,胰蛋白胨和蛋白胨有利于隐甲藻生长,在总氮量0.34g/L浓度下,隐甲藻生物量分别达到2.78gDW/L和2.70gDW/L。蛋白胨培养时DHA产量最高,为338.56mg/L。保持总氮量不变,采用蛋白胨和硝酸钾为复合氮源,当混合氮源中蛋白胨-N:硝酸根-N为1:2时,隐甲藻有着最大的生物量和DHA产量,分别为2.98gDW/L和527.97mg/L。  相似文献   
993.
对1998年4月22—24日采集于广东珠江口大规模赤潮海域之一的深圳湾的活体水样和福尔马林固定水样进行赤潮原因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群落构成研究。结果发现,深圳湾赤潮水样里仍以甲藻为主,但硅藻也具相当的数量。其中,最占优种为无纹螺沟藻(Gyrodiniuminstriatum),其最高密度为3.6×10  相似文献   
994.
九龙江口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的生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1987年2、5、8、11月的调查资料,研究了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生态。结果表明,该区共有底栖动物172种,主要由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组成,以近岸广盐性种类占优势。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48.03g/m~2和311个/m~2,以甲壳动物占优势;数量的季节变化显著;中潮区数量较大。潮汐、盐度和沉积物是影响本区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5.
作者对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进行了春、夏、秋、冬(1989年4月~1990年1月)四个航次的综合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和个体数量极为贫瘠(分别为0.03g/m~2和2.0个/m~2),生物种类组成简单,经鉴定有33个种类,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表现出鲜明的河口或近岸性广温低盐的生态特点。属杭州湾的白虾—长臂虾群落,夏季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占绝对优势。水动力因子、沉积作用和盐度是决定调查区域底栖动物种类、数量和分布的关键因子,而季节变化则主要受温度所控制。  相似文献   
996.
深圳湾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深圳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淡水种类占绝对优势 ,藻类5门32属45种 ,其中硅藻12属18种 ,绿藻1属15种 ,蓝藻7属10种 ,裸藻、金藻各1属1种 ;浮游动物共计37种 ,其中原生动物9种,轮虫14种 ,枝角类2种 ,桡足类8种 ,浮游幼虫及其它4种 ;底栖动物20种 ,分别为环节动物的多毛类7种 ,寡毛类2种 ,软体动物8种 ,甲壳动物2种 ,鱼类1种。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数量和分布的特征是 :藻类细胞密度为2.4×106~1.4×107个/L ,平均6.43×106 个/L。浮游动物为514.0~8049.2个/L,平均1690.8个/L。底栖动物个体数为180~8860个/m2,平均为2364个/m2。这三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与距深圳河河口的距离有密切关系。因此 ,三类生物多样性指数湾内段与湾口段差异明显,且平均值偏低 ,说明深圳湾水体有一定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997.
红树林区底栖动物污染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丽  蔡立哲  袁东星 《台湾海峡》2003,22(1):113-119
综述了底栖动物污染生态学研究的现状。目前有关底栖动物的污染生态学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污染物在底栖动物体中含量测定及一些污染物在底栖动物中累积分布的研究。(2)污染物对底栖动物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3)污染物如城市污水对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4)底栖动物在水质和底质污染中的监测应用。分别综合和评述了红树林底栖动物污染生态学在重金属、城市污水和有机物污染对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的生态效应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今后红树林区底栖动物污染生态学的研究,应着重生态毒理学和实验生态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8.
福建闽东海域具齿原甲藻赤潮与生态因子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陈国斌  李奶姜  戴红 《台湾海峡》2003,22(4):431-436
本文根据2002年5月闽东海域一次大面积赤潮的监测数据。对赤潮区赤潮生物——具齿原甲藻密度与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现场水文气象因子对赤潮区具齿原甲藻密度影响不大,但影响赤潮面积的消长;水化因子中对赤潮区具齿原甲藻密度影响明显的因子有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具齿原甲藻密度与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39X-1.77,Y1.55X-0.56.活性磷酸盐是本次赤潮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999.
采用二维非线性或线性潮波微分方程和三种不同底摩擦形式,在考虑岛屿或忽略岛屿(线性平滑)两种情况下,分别对渤海单个M2、S2、K1、O1分潮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了这4个分潮在不同情况下的同期时线和等振幅线图及在部分站位上的调和常数值。计算表明,对渤海M2、S2、K1、O1单个分潮进行数值计算时,非线性方程中浅水和对流非线性项存在或不存在,对计算结果几乎没有影响,亚网格尺度岛屿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不大。用实测资料检验并与已有研究结果比较得出:由于水深过浅,底摩擦形式取非线性比取线性好;忽略尺度比网格尺度小得多的岛屿所得结果更合理,计算也更方便。  相似文献   
1000.
山东半岛东部海域诸岛潮间带底栖海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报道山东半岛东部海域主要以威海市北面和南面8个岛屿春、秋两季期间带底栖海藻群落组成、生物量、季节变化及主要环境因子。在两季度月得到海藻88种,秋季比春季种数多,北面4岛种类略多于南面4岛,群落构成都以红藻类为主。各岛平均生物量秋季高于春季,北面4岛高于南面4岛。就各岛生物量而言,北断面高于南断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