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300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130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608篇
海洋学   333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12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5篇
  1964年   1篇
  1945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回归预测模型的稳健性讨论--以润扬大桥工程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的LS估计法(least squares estimation,LS estimation)是对每个观测数据都给予相同的权重,由此带来了对于异常值的处理不当,从而影响了回归模型的有效性,本文采用迭代加权最小二乘法来进行稳健估计(RobustEstimation),并基于MATLAB软件结合润扬大桥工程实例说明了此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2.
郭丙政 《地质通报》2006,25(9):1194-1195
定向羽状水平井是指通过定向井、多分支水平井技术,由地面垂直向下钻至造斜点后以中、小曲率半径侧斜钻进目的煤层主水平井,再从主井两侧不同位置水平侧钻分支井,进而形成像羽毛状的多分支水平井.这一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在中国煤层气领域还处在研究和试验阶段,尚未形成一系列成熟的工艺与技术.  相似文献   
83.
通过钻井、测井资料分析,建立了台兴油田下第三系阜宁组(Ef3)下亚段测井相与沉积微相的关系,研究了台兴油田的沉积微相类型及主要含油气单元———各砂体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研究表明,Ef3下亚段主要砂体沉积微相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河漫滩、河口砂坝以及席状砂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84.
关于东亚副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的再认识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何金海  祁莉  韦晋 《大气科学》2007,31(6):1257-1265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和CMAP(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降水资料, 分析了东亚副热带夏季风与热带夏季风的区别和联系, 以及两者相互作用问题, 深入讨论了东亚副热带季风的本质。分析发现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建立早于热带夏季风, 于3月中旬已经开始建立。两者是相互独立的两个过程, 前者并非是后者向北推进的结果;相反, 前者建立后的突然南压有利于后者的爆发。副热带夏季风为渐进式建立, 但撤退迅速;热带夏季风爆发突然, 但撤退缓慢。副热带夏季风的建立以偏南风的建立为特征, 而热带夏季风的建立以偏东风向偏西风转变为特征。热带夏季风的建立时间取决于经向海陆热力差异转向, 而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则更依赖于纬向海陆热力差异的逆转。亚洲大陆(含青藏高原)与西太平洋之间的纬向海陆热力差异的季节逆转无论对东亚副热带夏季风还是热带夏季风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5.
以天然粉石英为基本原料,通过氢氟酸与盐酸混合酸溶蚀技术和机械强力搅拌处理,制备了高纯球形-准球形亚微米晶质SiO2材料。XRD,SEM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高纯球形亚微米晶质SiO2材料为纯结晶SiO2相,粒子呈球形-准球形,球化-准球化率达80%~90%,粒径一般为300 nm~800 nm;其化学组成为:w(SiO2)99.90%,w(Al2O3)192×10-6,w(Fe2O3)33×10-6,w(Mg)1×10-6,w(Ca)2×10-6,w(Cl-)20×10-6。  相似文献   
86.
铂族元素稀释剂溶液的制备及标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高温高压酸溶,同位素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以铂族多元素标准溶液和铂族单元素标准溶液标定了^99Ru、^105Pd、^191Ir、^198Pt稀释剂溶液的浓度。根据最佳稀释比和最佳测量比,配制了三组待标定稀释剂溶液,所得浓度结果不确定度在1%左右。建立了一套溶解金属Ru、Ir的方法,同时确定了测量Ru、Pd、Ir、Pt时检测器死时间。用标准溶液测得各元素的多组同位素比值和质量数,拟合出Ru、Pd、Pt的分馏系数方程,通过分馏系数校正丰度测量中的质量分馏。  相似文献   
87.
酸溶法测定硫铁矿中的全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香  钟蓓 《贵州地质》2007,24(3):242-243
在野外地质队实验室仪器少的条件下,用酸溶的方法分析硫铁矿中全硫,简单、快速、易操作,取得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8.
重金属离子在胡敏酸-高岭石复合体上的吸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胡敏酸存在下高岭石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①胡敏酸和Cu2 溶液按先后顺序或同时加入高岭石中反应,在Cu2 平衡浓度<10mg/L时,3种加入顺序对Cu2 的吸附量基本相同,当Cu2 平衡浓度>10mg/L时,(K Cu) HA和(K Cu HA)两种加入顺序对Cu2 的吸附量比(K HA) Cu的略大。②在pH=5时,胡敏酸-高岭石复合体对Cu2 的吸附量明显大于纯高岭石。这是由于胡敏酸含有大量的羧基和酚羟基等活性基团,吸附在高岭石上的胡敏酸增加了其表面吸附位,在复合体表面形成了S—HA—Cu三元配合物,且Cu2 的吸附量与复合体中胡敏酸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③溶液pH值在4~7之间变化可调控复合体对Cu2 的吸附机制。④在Cu2 和Cd2 共存时,随着金属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大,Cu2 的吸附量呈直线上升,而Cd2 的吸附量增加缓慢,表明复合体对Cu2 的吸附能力比对Cd2 强。  相似文献   
89.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南部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沉积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南部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沉积时期,松辽盆地地形平缓,基底沉降缓慢,在湖平面整体扩张及浅水背景下河流入湖成三角洲沉积。通过岩心观察、相标志与测井相研究,该区储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角洲3种亚相,以及分支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支河道间湾、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决口扇、河口坝、远沙坝、水下分支河道间湾9种微相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广泛发育,前三角洲不发育。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通过填积和频繁的分叉改道,向湖盆中心方向长距离推进,在三角前缘的浅水区域发育了大量水下分支河道,分支河道与水下分支河道砂体相互切割、叠加,形成了平均宽度200~600 m、平均厚度3~8 m的道单砂体,(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构成了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该区沉积相的精细研究,为进一步调整开发井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0.
《古地理学报》2007,9(5):512-512
地层学是地质学中既古老而又极富活力的学科,从理性地层学的诞生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地层学知识和内涵积淀深厚,各种观念和思想发展迅速、交替明显。由龚一鸣和张克信教授领衔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地层学基础与前沿》一书,从历史的角度并站在现代地球科学的前沿,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地层学及其分支学科的主要概念、内容和方法,是一部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好书,其特征可概括为两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