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1篇
  免费   591篇
  国内免费   579篇
测绘学   256篇
大气科学   169篇
地球物理   537篇
地质学   1313篇
海洋学   664篇
天文学   230篇
综合类   169篇
自然地理   26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9 毫秒
991.
992.
用地基遥感方法对北京市主要大气污染类型的气溶胶散射进行多角度观测实验,对比分析不同污染类型,及在不同观测角度下污染气溶胶的散射特征;并建立对各类型污染气溶胶散射率进行了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求出观测时污染气溶胶的混浊度。为污染气溶胶的卫星遥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93.
Implementing acoustic emission experiments with large rock samples, LURR (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 theory was studied. The loading conditions in the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to simulate the complicated loading process of underground rocks. The damages emerging inside the rock samples were recorded by the acoustic emission technique during the loading proces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prediction by LURR theory. Integrating the changing processes of LURR value Y and the location process of acoustic emission events showed agreement between the variation of LURR value Y and the damage evolution inside the rocks. Furthermore, the high value of Y emerged before the complete breakdown of materials. Therefore, the damage evolution of rock specimen can b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with LURR theory, thus the failure of the rock materials and the earthquake occurrence may be predic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gave a further verification of LURR theory.  相似文献   
994.
岩石节理经历不同变形历史的剪切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人工不规则的岩石节理经历不同剪切变形历史的剪切试验,分析了岩石节理剪切变形特性及与变形历史的依存关系,为岩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5.
膨胀石墨表面非极性吸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静  肖筱瑜 《矿产与地质》2003,17(4):571-573
通过对膨胀石墨表面SEM及缸外光谱的测定发现,膨胀石墨表面具有发达的孔缘,多为中孔或大孔,且带有非极性基团,因此非常有利于非极性大分子的吸附,但膨胀石墨极轻、易碎,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局限性。以润滑油为非极性吸附物,运用改变密度及粘接技术增强膨胀石墨强度,同时研究了密度及粘接剂比例与吸附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6.
动力变形条件下Au迁移、富集的构造地球化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二甲金矿和广东河台金矿形成的动力学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构造地球化学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动力变形中发生了明显的力学—化学耦合作用。云母矿物变形强烈,塑性变形,定向拉长显著。黑云母发生了褪色作用,从褐色变成浅褐色甚至无色;白云母干涉色从鲜艳的蓝色变为黄色,甚至无色。随试验温度、压力条件的升高,岩石、矿物从脆性变形向塑性变形演变。动力变形还使岩石和矿物中的元素呈现化学迁移和富集作用:云母矿物中的杂质容量降低,导致铁质释放;硫化物矿物的反射率增高,成矿元素特别是Au在其不同部位发生一定的变化。自然金颗粒在析出过程中,与Si、Fe分离而纯化。动力变形中成矿元素(特别是Au)的迁移、富集等效应是通过压溶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多顶砧高压实验装置研究了Mg2SiO4-MgAl2O4体系在压力为22 GPa,温度为1550~1750℃条件下的相变,并考查了Al2O3在γ相中的固溶度.结果表明,随着体系中MgAl2O4组分含量的增加,相组合发生了变化,依次为γ相+镁铝硅酸盐固溶体+方镁石→镁铝硅酸盐固溶体+方镁石→镁铝硅酸盐固溶体+方镁石+刚玉固溶体;镁铝硅酸盐固溶体具有石榴子石结构,其化学成分随着体系中共存相的改变而有所变化;Al2O3在γ相中的固溶度很低(其重量百分比<0.8%),因此,在Mg2SiO4-MgAl2O4体系中Al2O3可能对γ相超尖晶石分解转变的压力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高岭石和硅/铝-氧化物对腐殖酸的吸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物结合的腐殖质可改变矿物的表面性质,矿物对腐殖酸的吸附强度与矿物的吸附位性质、密度、荷电性及比表面积有关.若按比表面积计算,矿物对腐殖酸的吸附强度顺序为氢氧化铝>高岭石>石英;按单位质量计算,吸附强度顺序为高岭石>氢氧化铝>石英.研究表明,矿物表面活性受水溶液pH值的调控,且当pH值在4~7时,上述3种矿物对腐殖酸的吸附机理为石英主要表现为氢键作用;氢氧化铝主要表现为配体交换表面配位作用;高岭石表现为多种形式并存,包括氢键、配体交换表面配位和疏水性作用以及金属离子桥键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土壤石油微生物降解影响因子的正交实验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土壤中的石油类污染物,是当前应用前景最好的土壤石油处理方法。多种因素同时制约着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为了定量化各因素对彼此的影响,探求促进正向作用、抑制负向作用的途径,为各因素制定适宜的施用时间顺序以及施用量,以最大限度地加快降解速度,笔者设计了本文中的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多因素复合处理方法可以在土壤石油处理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实验的不同阶段,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及最优水平也会不同程度地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设计了3种类型的基底收缩挤压砂箱实验模型和一种基底无收缩挤压砂箱实验模型,用于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构造的变形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基底收缩挤压模型以反冲断层发育为特色。在双侧对称对冲挤压模型中,正冲和反冲断层的发育程度基本处于均衡状态;在双侧不对称对冲挤压模型中,反冲断层更加发育,尤其在挤压速度较快一侧更加显著;单侧挤压模型中,以反冲断层发育、正冲断层很少为特征。由此表明,基底收缩作用和挤压作用的不对称性促使反冲断层的发育。根据实验结果与实际剖面的对比,笔者认为,基底收缩和不对称挤压是导致该区特殊剖面结构的可能原因,该区新生代构造变形是在基底收缩作用参与下、以祁连山为主的侧向不对称挤压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