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96篇
测绘学   253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202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721.
The so-called zebra sole includes a group of small flatfishes characterized by transverse band pairs on the ocular side and distributed throughout shallow waters along the coast of the Indo-West Pacific Ocean. Sev-eral species of the zebra sole have been recorded from the coastal waters of China. 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1 107 specimens of the zebra sole from 15 successive localities along the China’s coast demonstrated that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s among these localities were found on the basis of meristic counts and morphometric characters. Phylo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COI gene sequences of 14 individuals and D-loop of 22 indi-viduals from eight localities showed that they were indistinguishable among these localities. Therefore, both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evidence supported the occurrence of a single species of the zebra sole along the China’s coast. The available name for this species isZebriaszebrinus (Temminck and Schlegel, 1846) in-stead ofZ.zebra (Bloch, 1787).Zebrias fasciatus(Basilewsky, 1855) andSolea ommatura (Richardson, 1846) are considered here as two synonyms ofZ. zebrinus.  相似文献   
722.
On the basis of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s, life history and molecular phylogeny, Grateloupia yangjiangensis, which is similar to G. filicina, G. orientalis, G. catenata, and G. ramosissima in appearance, was re-examin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 the auxiliary-cell ampullae of G. yangjiangensis were of Grateloupia type, thalli was fleshy and gelatinous in texture, and the erect axes were compressed; the cortex was 0.25–0.30 mm thick, consisting of five to seven outer layers, and there were five inner layers of triangular or stellate cells;(2) there was no filamentous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rpospores;(3) the 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gene(rbcL) sequence of four G. yangjiangensis examined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intergeneric divergence among them, and for the phylogenetic tree, four sequences of G. yangjiangensis formed a single monophyletic subclade within the large Grateloupia clade of Halymeniaceae. In conclusion, G. yangjiangensis was a single species within the genus Grateloupia. This research provided criterion for identific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G. yangjiangensis.  相似文献   
723.
龚倩  赵媛 《地理教学》2014,(10):30-33
正《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生活性和实践性的特征:生活性是指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实践性是指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  相似文献   
724.
胡译  唐斌  王海旭 《东北测绘》2014,(1):172-173,177
介绍了利用数学形态学中膨胀运算与开启运算对栅格地形图进行处理,以此来减少计算机自动矢量化栅格图像线性地物出现的错误,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25.
火体虫科(Pyrosomatidae),隶属于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海樽纲、磷海樽目,全球海域已报道8种。本文描述了采自南海火体虫科一新记录种短轮火体虫(Pyrosomella verticillata)群体和单体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其群体长度、宽度与轮数的关系,并比较了该种与已在南海发现的大西洋火体虫(Pyrosoma atlanticum)的形态差异。研究标本保存在南海海洋生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726.
雷暴是一种严重威胁飞行安全的天气系统,利用地基多普勒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数据和改进的DBSCAN聚类算法对雷暴单体的三维结构识别及特征量计算进行了研究,并在地基平台上对雷暴单体识别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分析。识别算法核心是将插值后的反射率因子三维网格数据作为输入量,采用多层反射率因子阈值基于改进的DBSCAN聚类方法识别所有等高面上的雷暴分量,并进行结构元素为3×3的腐蚀膨胀运算及雷暴分量特征核心提取,最后基于雷暴分量重叠面积进行垂直关联。结果表明:相对于SCIT算法,雷暴单体识别算法减少了雷暴分量识别的复杂性,可很好地识别任意形状的雷暴单体;使用多层阈值及特征核心提取技术可识别雷暴簇中的雷暴单体;利用腐蚀膨胀技术可解决雷暴单体虚假合并现象。算法可应用于民航机场雷暴的识别和预警。   相似文献   
727.
浮游纤毛虫是真核微型生物的重要类群,在浮游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传统形态学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于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对莱州湾三山岛近岸浮游纤毛虫进行每月两次的调查。对环境DNA的18S rRNA基因的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无壳寡毛类(占纤毛虫序列丰度的40.14%)和砂壳纤毛虫(10.67%)是优势类群,并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无壳寡毛类在冬季序列相对丰度最高,主要由急游虫属(Strombidium)和急游虫科未定类群(Strombidiidae_X)组成;砂壳类在春夏季序列相对丰度最高,主要由砂壳目未定类群(Tintinnida_XX)和拟铃虫属(Tintinnopsis)组成。浮游纤毛虫群落的β多样性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而α和β多样性在站点间差异均不显著。与环境因子的RDA分析显示,总有机碳和溶解氧含量是影响纤毛虫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形态学方法共检获鉴定17种纤毛虫,分别隶属于7个属,其中砂壳类在多样性和检获频率上均为最优势类群。研究填补了莱州湾三山岛海域浮游纤毛虫的多样性、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研究的空白,同时为深入研究温带海湾近岸浮游纤毛虫群落的长期变化规律以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提供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728.
道路综合特征下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如何提高道路信息提取的准确度和信息量这一问题,通过对影像光谱和纹理特征的分析,将影像特征按照2种光谱特征和3种纹理特征进行分类,进而改善传统的图像分割方法,选择灰度级数和像素对的相对方向、距离和窗口大小作为参数,再通过灰度共生矩阵运算获取影像的纹理信息,通过对这些纹理特征的综合比较分析,最后确定角二阶矩、熵和对比度作为道路纹理特征统计量;再通过对图像像元分析比较,将图像像元标准差和灰度均值作为道路信息提取的光谱特征;在对道路综合特征分析基础上,再通过对遥感图像几何特征分析,最后利用数学形态学的开运算、闭运算、腐蚀、细化等模型算法对遥感图像进行精细化处理,得到道路提取较好的结果。该方法可用于复杂路况的道路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729.
大桥坞铀矿床位于赣杭构造带东段,其赋矿围岩为一套流纹质火山-侵入杂岩。目前对该套杂岩成岩时序的认识仍有争议,且缺少精确的年代学数据。因此,本文对大桥坞铀矿床火山岩及花岗质角砾开展锆石形态学和年代学的研究,以厘定本区的火山喷发旋回。扫描电镜形貌研究结果表明,黄尖组火山岩中锆石晶型主要为S24、S25、P3、P4和P5五种。晶型频率统计显示黄尖组上、下段火山岩岩浆性质不同,分别为碱性和亚碱性到碱性。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两者成岩时代也不同,分别为128 Ma和133~135 Ma。以上特征表明黄尖组上、下段火山碎屑岩是不同期次、不同来源岩浆喷发的产物。火山碎屑岩中花岗质角砾的成岩时代为138 Ma,代表了大桥坞地区最早的岩浆作用,暗示该地区可能存在花岗质侵入岩基底。综合年代学、岩性特征以及钻孔资料,本区岩浆作用可分为如下阶段:(1)花岗质侵入岩基底形成(138 Ma);(2)早期火山作用(136 Ma),形成劳村组红色砾岩和火山沉积岩;(3)强烈火山喷发期,第一阶段(135~133 Ma)形成黄尖组下段巨厚层熔结凝灰岩。第二阶段(128 Ma)形成黄尖组上段灰白、灰绿色沉凝灰岩和含砾晶屑凝灰岩;(4)脉岩侵入阶段(128~125 Ma),形成花岗斑岩脉和辉绿岩脉;(5)晚期火山作用(123 Ma),形成寿昌组页岩、细砂岩、沉凝灰岩和晶屑凝灰岩。赣杭构造带长英质火山岩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且东段火山作用明显强于西段。赣杭构造带东段的火山岩型铀矿床赋矿层位较西段年轻,时代主要集中在135~127 Ma。  相似文献   
730.
针对矿集区大地电磁(MT)信号受环境噪声和人文噪声污染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了经验模态分解(EMD)和数学形态学滤波的组合滤波方法,对矿集区大地电磁信号的时域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介绍了方法原理和计算步骤,评估了该方法的去噪效果;在与小波变换去噪效果对比的基础上,用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并对某矿集区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去噪处理。结果表明,组合滤波方法充分利用了EMD多尺度分解及其可重构特性和数学形态学滤波方法的优点,在滤除噪声的同时为MT信号尽可能多地保留了有用信息。去噪后,估算的响应曲线方差减小到原来的一半,为进一步正确资料处理和地质解释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