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164篇
海洋学   42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701.
滕刚的微型小说的文体自觉表现在作品高屋建瓴的立意、陌生化的艺术手段和整体性的系列化等方面,他的创作实践代表微型小说发展的一种倾向。  相似文献   
702.
黄河入海口水域春季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8、2009年黄河入海口水域春季浮游动物进行调查,采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 index)、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cNaugton优势度指数对其浮游动物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鉴定出6大类44种,以甲壳动物种类最多;2008年5月黄河入海口水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92~2.65,均匀度变化范围为0.25~0.66;2009年5月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76~2.87,均匀度变化范围为0.21~0.70。黄河入海口水域浮游动物时空分布较不均匀,群落特征(包括丰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优势度等)在同一时期同一水域各采样点间差异较大,同一采样点不同年份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03.
黄土滑坡微型桩抗滑作用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现场大型模拟试验和数值(FLAC3D)模拟,研究了黄土滑坡中微型桩滑坡推力及桩后土体抗力分布规律。综合试验结果及数值分析认为:滑坡推力在微型桩上的分布形式可近似认为为三角形,推力在滑面处达到最大值;滑坡推力在五排桩上的分配系数为:0.279,0.195,0.189,0.161,0.176;桩后土体抗力与滑坡推力变化趋势相对应,在滑面附近达到最大值;根据实测值绘出微型桩P-y曲线,并拟合出相应公式,其成果可为微型桩变形破坏机理分析提供基础资料,为微型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4.
在浩瀚的海洋里,旋转式的运动几乎无处不在,当巨大的海流流经海面时,它们的所到之处便留下了一些巨大的旋涡,这样的情形,在有岛屿和半岛的地方更是明显,这些大旋涡可以在海上保持很长时间。大旋涡有种种类型,有的温暖,有的寒冷:有的含盐量高,有的含盐量低;有的营养丰富,有的营养贫瘠。它们游动在浩瀚的大洋,将热量从一个地方带到别一个地方,将营养物质从海洋深处带到海洋表层。研究表明,这些行踪诡秘的海洋旋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洋气候和海洋生物的行为,因此科学家们对它们充满了兴趣。  相似文献   
705.
WG-1型微型贯入仪是为建筑、工程地质专业创造出的一种新型测试仪器。操作简便,提交成果快。但生产厂家提供的查对表参数值的准确度局限于当地。不能广泛用于地基土特性多变的其他地区。为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我们作了大量试验,探求出一套建立经验公式和查对表的统计计算方法。依据均质土特性相同的理论基础,将微型贯入试验与土工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同步比照进行,从已知求未知,采用《修正曲线方程》 ̄[1]法,建立了有关土指标的经验公式和参数查对表。经生产实践验证,误差很小,可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06.
微型无人机遥感应用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自控微型无人驾驶飞机遥感试验》实施过程中开展的无人机遥感监测应用成果,包括武鸣县城土地利用遥感调查、武汉东湖水色遥感监测、桂平市蒙圩镇洪涝遥感监测等,同时分析讨论了自控微型无人驾驶飞机遥感监测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07.
蒸散是岛礁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珊瑚岛礁生态有重要意义。2018年6月27日—2018年8月8日利用自制的微型蒸渗仪及蒸发皿,在中国西沙群岛赵述岛开展了野外蒸散观测实验,获得了岛礁砂壤土裸地雨后实际蒸发速率,以及不同下垫面及钙质砂质地情形下潜在蒸散特征。其中,砂壤土裸地实际蒸发观测表明,雨后第2日至第4日平均蒸发速率为(1.6±0.2) mm/d,第5日至第7日迅速下降,7日后蒸发速率逐渐稳定在(0.5±0.2)mm/d,实际蒸发过程受土壤含水量调节,裸地实际蒸发(E)与蒸发皿潜在蒸发(Eo)的比值E/Eo与土壤表层含水量关系表明两者呈明显的线性相关。蒸散控制实验表明,蒸渗仪潜在蒸散呈现空旷地草地>空旷地砂壤土>林间带草地>林间带砂壤土的规律,林间带遮挡减少草地蒸散比减少裸地蒸发影响更加明显。裸地蒸发速率受岛礁钙质砂质影响,岛礁钙质砂颗粒越大,快速蒸发阶段持续时间越短,蒸发速率越小。微型蒸渗仪日蒸发量和午间蒸发速率呈一定线性相关,其中细粒钙质砂、中粒钙质砂及砂壤土三种土壤类型两者相关性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08.
用集成在移动船载温盐剖面仪(MVP)的激光型浮游生物光学计数仪(LOPC),于2012年7月底在南黄海35°N断面调查浮游动物丰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情况,并对获得高时空分辨率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的丰度为西高东低,浮游动物分布可能受温度、浮游植物分布、潮致涌升等因素影响,其中温度为最主要因素。该仪器可以作为中国近海浮游生物调查,特别是对浮游动物资源的走航大面调查、垂直分布及其生态学研究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09.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现存量的上下行控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0—2011年度3个季节的调查资料以及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研究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现存量(以叶绿素a浓度表征)的上下行控制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在叶绿素高值区,三航次营养盐含量均比整个海区平均值偏低,且春季呈现三季节最低的磷酸盐(PO4-P)和硅酸盐(SiO3-Si)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48和8.96μmol/L)以及最高的氮磷比(DIN/P为43.3),为该海域春季甲藻赤潮频发提供了有利条件。夏季叶绿素高值区的硅氮比(Si/DIN)相对整个调查区较高,而春季和秋季却相近,这与夏季藻华种类主要是硅藻相一致。春、夏两季叶绿素高值区的悬浮物浓度(TSS)在时空比较上均显著低值。浮游动物高值区分布与叶绿素高值区分布虽不完全重合,但有交叉或两者相邻。GAM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各环境因子变化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叶绿素变化的贡献可达70%以上,且主要影响因子为盐度和营养盐,而与TSS、浮游动物生物量和温度三因子的直接相关性不显著(p0.05)。受长江冲淡水的影响,盐度与DIN、PO4-P、SiO3-Si、TSS等因子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01),说明盐度对叶绿素变化的影响可能体现了营养盐和光照条件等因子的作用。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营养盐的上行效应是浮游植物现存量的主要控制作用,而光照条件和浮游动物生物量与浮游植物现存量虽然在时空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联系,但非决定性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710.
Micro-phytoplankton density, genera composition,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were investigated at five stations(S1—near the coast; S2 and S4—at the edges of the aquaculture set-up; S3—in the center of the set-up; and S5—nearby patch of corals) in and around a coastal channelbased fish farm. The highest total micro-phytoplankton density(TPD), including diatoms, dinoflagellates and cyanobacteria, was recorded at S3((6.28±2.00)×106 cells/L) followed by S4((5.87±2.81)×105 cells/L), S1((4.92×105±8.70×104) cells/L), S5((3.54×105±5.33×104) cells/L) and S2((2.60±1.14)×105 cells/L). Chlorophyll a and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st at S3 and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PD. Among the 35 genera documented in this study, Chaetoceros spp. was the dominant diatom while Peridinium spp. was the most dominant dinoflagellate. Very low densities of toxic bloom-forming dinoflagellates were encountered during this stud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occurrence of non-bloom densities of micro-phytoplankton, possibly due to the natural flushing of the existing lagoonal channel at the aquaculture site, yielded in little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can represent an appropriate sustainable approach for future aquacultur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