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盛杰  郑永光  沈新勇  张小雯 《大气科学》2020,44(6):1291-1304
本文将计算机图形学骨架概念应用到气象学领域,发展了回波图像预处理、骨架修剪处理以及长宽比量化处理技术,该方法能自动识别出雷达回波拼图中符合气象学标准的线状对流系统(quasi-linear convective systems,QLCSs)。首先结合2016年黄淮地区一次双QLCSs过程给出了基于骨架的QLCSs客观量化算法的具体技术流程,然后利用该方法对2016年6月安徽地区的QLCSs进行客观筛选,并进一步量化识别QLCSs的移动特征,结合灾害天气实况与主观识别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表明:结合气象学标准改造的骨架图像识别算法,较好保留了气象回波形状信息,在准确量化对流系统长短轴的基础上,实现QLCSs的有效识别。而获得的量化移动矢量等特征,一方面可应用于致灾QLCSs的分类研究,为开展长序列统计及致灾机理分析提供个例识别方法和量化特征,另一方面也为QLCSs的短临监测预警业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2.
范玉梅  钟萍  王振祥 《江苏地质》2021,45(1):100-106
为探究细粒质量分数Fc、相对密度Dr、初始有效围压σ′3c对饱和砂类土剪切波速Vs的影响,基于二元介质模型,对具有不同Fc、Dr和σ′3c的饱和砂类土进行了一系列均等固结弯曲元试验。结果显示:其他试验条件相同时,Vs随Fc的增大而减小;当Dr相同时,Vs与σ′3c的相关性不随Fc的增大而改变;而当Fc相同时,砂类土的Vs随固结后孔隙比ec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与σ′3c的大小无关。研究表明,Vs与单一指标Fc、Dr、σ′3c或ec没有单一的相关性,总体上砂类土的Vs随等效骨架孔隙比e*sk的增大而减小,且两者呈较好的线函数关系,与Fc、Dr、σ′3c或ec值的大小无关,表明能综合反映砂类土颗粒组成、密实状态和粗细粒接触状态的e*sk是表征饱和砂类土Vs的一个有效物理特性指标。  相似文献   
73.
出露于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内的马尔争组沉积地层,其主体为一套沉积于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的大陆斜坡相深海-半深海浊积岩。利用砂岩碎屑组分统计分析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物源区源岩类型及其构造环境。砂岩骨架成分统计表明马尔争组砂岩主要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且成熟度较低,砂岩碎屑骨架成分为石英、长石、岩屑,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4%、21%、35%,Dickinson三角图解显示其物源类型为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和岩浆弧物源区的混合物源。砂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马尔争组砂岩样品SiO,=58.12%~72.98%,均值67.77%,REE配分曲线总体表现为右倾,∑LREE/∑HREE=6.5~12.1,δEu=0.63~0.75,Eu具弱负异常,CIA值为56说明源岩遭受初级强度风化作用,具近源沉积特征。研究结果指示马尔争组砂岩物源区构造环境为大陆岛弧,源岩性质为长英质火山岩和花岗岩类源岩且主要来源于北侧东昆仑造山带加里东期岩浆弧与变质基底,沉积盆地类型为深海半深海盆地。它是古特提斯洋北支布青山阿尼玛卿洋演化历史过程中一次重要的沉积响应。  相似文献   
74.
含裂缝多孔介质渗透率预测是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一个紧迫问题.现有多孔介质岩石物理模型通常利用圆形孔管模拟宏观岩石孔隙空间,难以定量描述软孔隙/裂缝在压力作用下的闭合情况,缺乏裂缝/孔隙间流量交换的连通机制.本文提出含三维裂缝/软孔隙网络多孔介质模型,将储层岩石裂缝/软孔隙表示为椭圆截面微管,建立了周期性压力作用下微观裂缝流量表达式,通过网络模型和流量守恒条件,得到含有三维裂缝/软孔隙网络的多孔介质渗透率计算方法.数值算例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分布范围吻合很好,能够给出不同类型岩心对应孔隙纵横比的分布图.三维裂缝/软孔隙网络模型建立了宏观可观测量与裂缝参数之间关系,能够定量分析岩石渗透率随裂缝体密度、纵横比、孔隙流体类型和围压等因素的变化规律,为复杂条件下储层渗透率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西湖凹陷砂岩岩石薄片资料的研究,分析成岩作用过程中长石含量、Q1/(F1+R1)、F1/R1等敏感的矿物指数,并结合水动力学背景、物源特征,探讨了砂岩骨架颗粒横向及垂向差异控制因素。在横向上,由于平湖组至花港组沉积时期西湖凹陷为宽缓地貌、水动力背景相近,砂岩骨架颗粒在东西方向上没有显著变化;砂岩骨架颗粒南北向差异较大,成分成熟度却相似,可能与南北物源差异和铝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影响有关。在纵向上,受物源区距离、堆积速度等方面的差异影响,从平湖组到花港组,砂岩的成分成熟度降低。花港组和平湖组下部地层段长石减少主要与两个主要烃源层的有机酸性流体对长石等铝硅酸盐的溶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6.
孝文 《地理教学》2013,(14):63-64
正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在中国长江流域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灵长类动物化石,距今5500万年。这种灵长类动物被命名为"阿喀琉斯基猴",体型很小,还不及侏儒鼠狐猴,可以放在手掌上。侏儒鼠狐猴是当前世界上最小的灵长类动物。在《自然》杂志上,科学家对这种最古老灵长类动物的骨架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77.
近年来,薄壁钢管混凝土柱由于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施工性能在各类建筑结构和桥梁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震害表明,普通薄壁钢管混凝土柱抗局部屈曲能力和屈曲后抗震性能较差。提出了一种薄壁波纹钢管混凝土柱,为了初步探索其抗震性能,以轴压比和截面形式为主要参数,进行了2根薄壁波纹钢管混凝土柱和2根普通薄壁钢管混凝土柱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在轴压比相同的情况下,薄壁波纹钢管混凝土柱的滞回曲线明显要比其它两种截面形式的饱满;在相同位移时,薄壁波纹钢管混凝土柱的耗能能力明显好于方形和圆形的。三种截面形式的延性较接近且延性系数均超过3,且强度退化和刚度退化趋势和程度基本一致。综合分析,薄壁波纹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较之圆、方形薄壁钢管混凝土柱的相当或稍好。研究结果可供城市高架桥的分析与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8.
在水介质中顺序添加分散粘土颗粒、油珠、导电骨架颗粒、层状泥质,并对每一种成分进行连续积分,建立了一种适用骨架导电及含有分散粘土和层状泥质的泥质砂岩通用电阻率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泥质分布形式对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有很大影响;对应两个不同粘土颗粒电阻率或骨架颗粒电阻率的地层电导率之差,几乎与总含水饱和度无关,而对应两个不同层状泥质电阻率的地层电导率之差,随总含水饱和度增大而增大;骨架胶结指数变化对地层电导率与总含水饱和度关系曲线的影响最大,而粘土胶结指数变化对地层电导率与总含水饱和度关系曲线的影响最小;饱和度指数对地层电导率与总含水饱和度关系曲线的影响随总含水饱和度的增大而减小.通过一组骨架导电的人造岩样的试验,表明当地层水电阻率.小于颗粒电阻率时,该模型可以用于不含粘土的骨架导电的岩石.通过两组分散泥质砂岩岩样实验测量数据和一组层状泥质砂岩测井资料及实际测井资料的计算,表明本文给出的电阻率模型既适用于分散泥质砂岩地层解释又适用于层状泥质砂岩地层解释,同时,还适用于含有分散粘土和层状泥质的混合泥质砂岩地层解释.  相似文献   
79.
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聚集地,是三维GIS应用的主要领域。本文结合房屋的二维轮廓数据与屋顶的基本信息(倾斜角度、屋顶高度、纹理属性),以“骨架线提取-房屋模型构建”为框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边形骨架线自动生成简单房屋模型的算法,详细描述了该方法的基本思想,并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证实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0.
骨架砂体作为油气输导体系的重要组成要素,控制着油气在空间上侧向的运移以及分布,其有效连通常受到砂体内部断层发育以及砂体微观非均质性的影响.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西翼地区主要井位进行单井分析,在明确区域地层格架与沉积相的基础上,划分侏罗系头屯河组及八道湾组各段的骨架砂体;并在此基础上绘制骨架砂体连井剖面图以及平面分布等值线图,对研究区骨架砂体的宏观连通性进行研究;再进一步通过对各层位的砂体系统取样,进行孔渗性分析,定性描述其微观连通情况;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对骨架砂体微观连通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从剖面、平面、微观3个方面针对侏罗系头屯河组和八道湾组骨架砂体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区骨架砂体连通性相对较好的组段为侏罗系头屯河组三段及八道湾组三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