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广东海洋大学2009级53个专业1 876名(男生1 156人,女生720人)新生为对象,研究心理控制源、学习动机、学业成绩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大多数新生的心理控制源为内控,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2)学习动机多元化趋势明显,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学习动机更强;3)学业成绩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学业成绩更好;4)心理控制源、学习动机、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明确关系,心理控制源与学习动机、心理控制源与学业成绩有非常显著负相关,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有非常显著正相关;5)学业成绩受心理控制源、学习动机等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42.
易桂芳 《地理教学》2010,(12):50-51,44
认知冲突指的是认知发展过程中,原有概念(或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不相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或对立。认知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建构不能由他人代替,而在于学生自己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认知冲突正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它是促使学生知识建构的契机和动力。高中地理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能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知识的建构和注意力集中,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43.
2008年12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主持,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重庆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等单位共同承担,科研经费达3300万元,研究团队包括3名院士、2名长江学者、48名博士,研究期为5年的国家973项目“能源储备地下库群灾变机理与防护理论研究”启动大会在武汉岩土所召开。  相似文献   
44.
王海 《地理教学》2013,(17):60+59
正初中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还是一个喜欢神话传说、富有猎奇心理,甚至仍对动画片感兴趣的年龄。由于地理教材内容枯燥、抽象、难懂,学生对地理学习缺少兴趣,也就显得在情理之中,同时也成为不少教师地理教学成绩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必须紧扣学生心理,找准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在,这样才  相似文献   
45.
正一、地位与特点2012年9月,美国颁布了新的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生活化的地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提出具有地理素养的人需要掌握事实性知识、心理地图和工具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这充分肯定了心理地图在认知和理解地理空间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标准"在知识内容方面共有六大要素,每个要  相似文献   
46.
47.
提出地理教学中问题学生的问题表现在师生关系、课堂纪律、作业等三个方面,其原因包括学生缺乏地理学习的正确价值观、缺少地理学习动机、缺乏地理学习自信心等三个方面,基于教育心理视角,提出树立地理学习价值观、激发地理学习动机、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强化自我效能感等四项地理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48.
杨小华 《地理教学》2011,(15):25-26
一、提升教师有效提问的对策 1.突出学生提问主体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秩序,建立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调节学生心理状态。有效提问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富有尊严;有了思想,才敢于挑战权威,不迷信书本,才能促进生命个体自由的展开,心理状态得到更好的优化。  相似文献   
49.
地震灾害的心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地震心理研究的国际动态 (1 资料来源.20世纪在15个国家发生了约20个严重破坏性地震,其中有12个国家的19个地震研究机构研究了地震社会经济影响问题,发表的重要研究著作约130余本,论文约1200余篇,研究报告400余个.据统计,有关地震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研究论著约30余本和论文100余篇.(2 地震心理问题研究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张瑾 《地理教学》2009,(8):8-10,7
有效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理念指导下,教师在课堂上设置的提问是否有效,则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巧妙进行问题情景设置,让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不断地探索并促进思维的发展,以实现学生的个体发展,这也是新课标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