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8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313篇
测绘学   533篇
大气科学   144篇
地球物理   363篇
地质学   860篇
海洋学   219篇
天文学   45篇
综合类   192篇
自然地理   16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周鑫  周顺武  覃丹宇  孙阳 《气象》2019,45(2):216-227
基于FY-2F静止气象卫星提供的2015年5—9月的高分辨率数据,通过温度阈值法识别出深、浅对流后,分析和比较了深、浅对流在对流初生(convective initiation,CI)至发展阶段中云顶高度、云顶快速降温率(cloud top cooling rate,CTC)以及多通道差值等云顶物理量特征的变化异同。结果表明:深、浅对流在CI阶段的云顶物理量特征具有相似变化特征,即云顶高度均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CTC值均先减小后增大;深、浅对流差异表现为深(浅)对流云顶上升高度能(不能)超越水汽层高度;深对流CTC最低值较浅对流CTC最低值更低。基于CI阶段深、浅对流的CTC最低值的差异,通过个例验证,表明利用深、浅对流CTC最低值的差异,可以在识别出CI的基础,判断出CI是否发展成为深对流,从而能提前做出预警。  相似文献   
112.
本文介绍了野外地质试样中的萃取-X射线辐射测定法。该法的优点是仪器重量轻,价廉,耗电量小,简易,快速,组件部分成批生产等,可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13.
应用粒度分析辨别某些第四纪混杂堆积成因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粒度特征分析了青海昆仑山垭口地区的第四纪混杂堆积和甘肃武都泥石流堆积以及贡嘎山海洋性冰川的现代冰碛之间的差异性,明显看出,由于各种第四纪混杂堆积的搬运介质、搬运过程及沉积过程不同,第四纪混杂堆积的粒度特征存在明显的不同。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反映了沉积环境。因此,用粒度特征来辨别各种第四纪混杂堆积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4.
盐沼的侵蚀,堆积和沉积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钟  陈吉余 《地理学报》1995,50(6):562-567
最近国外对盐沼侵蚀,堆积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包括野外短尺度详细的沉积过程观测,室内物理模拟的深度和数学模拟的不断应,本文对此作了综述。这将加深人们对盐沼如何响应海平面、潮型、泥沙供给和波浪气候变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5.
据石英ESR和~14C测年结果,蒋家沟泥石流堆积可分为晚更新世形成的古泥石流堆积和近代泥石流堆积两类。古泥石流堆积再分为早、中、晚三期。扫描镜下观察蒋家沟古泥石流堆积中的石英砂表面机械结构特征和现代泥石流十分相同,例如两者的颗粒都呈尖锐棱角状,粒面上均发育很好的贝壳状断裂结构、解理面、凹坑、擦痕(或擦沟)等,这表明二者的形成环境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16.
南极冰盖与中国风尘堆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南极冰盖消长和风尘堆积物的气候事件对比,说明在4.3—2.5 Ma B.P,间南极冰盖增长和北极冰盖发展,中国第三纪风尘红壤土沉积可能是中国东部季风气候雏形形成的反映。2.6Ma以来,随着北极冰盖的迅速扩展,中国内陆进一步干旱化并促成黄土堆积。南极极锋带北移与黄土区极寒等事件的发生具有同步性,据此建立极寒事件的序列,可能反映大气环流强度变化情况。南极东方站冰岩芯气候曲线说明,黄土高原晚更新世以来的干冷期可能形成于0.115Ma B.P.。我国东部地区转暖大致发生在13000aB.P.,此后不久可能出现欧洲新仙女木寒冷事件。此外,大约在40000aB.P.可能有一寒冷事件。  相似文献   
117.
王方国 《矿物岩石》1990,10(1):61-69,T004
本文对川滇地区某纯橄榄岩体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该岩体的岩石新鲜,几乎没有蛇纹石化。岩体具层状构造,岩石中发育扭折带、巨晶、碎斑、等粒镶嵌结构、板块镶嵌结构等特殊的地幔岩结构构造。此外,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了都表明该纯橄榄岩体属于蛇绿岩层序中堆积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8.
119.
中国风尘堆积与全球干旱化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明扬 《第四纪研究》1991,11(4):361-372
通过极地冰盖增长、中国风尘堆积(包括西风带下太平洋的风尘沉积)、青藏高原隆起以及现代表面洋流形成过程等资料的分析,初步认为,影响全球干旱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极地冷源的作用,山地隆起幅度和洋流变异是干旱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据此本文对建立全球干旱化环境序列做一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20.
快速序贯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序贯算法的基本原理,与kalman滤波的关系,和序贯算法的渐近性态,得到无先验信息的序贯算法不受初值的影响。实例分析表明,此序贯算法可适于方程系数阵的求逆、求解和病态方程的快速解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