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461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探讨八段锦联合同伴支持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依从性及BODE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69 例由COPD急性加重进入稳定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 例)和对照组(34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肺康复指导及发放康复处方执行记录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八段锦运动训练,建立同伴支持管理微信群随访干预。比较2组患者肺康复依从性和BODE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肺康复量表各项指标(除BMI)评分及总分、BODE指数各项指标及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在肺康复过程中应用八段锦联合同伴支持管理,能激发患者康复依从性,改善BODE指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2.
β诺达病毒利用其缺乏校正功能的聚合酶进行基因组复制, 易导致突变, 因而具有广泛的宿主感染性, 而且可引发致死率极高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症, 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检测及防御方法。本研究以感染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β诺达病毒为对象, 利用引物设计, 将His标签编码序列连接到完整病毒衣壳蛋白C端,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 采用SDS-PAGE及质谱对表达产物进行分离和鉴定; 重组衣壳蛋白经镍离子亲和柱纯化后进行复性条件的正交优化。结果表明4个肽段经质谱鉴 定与预期一致; 纯化产物产量可达36mg/L; 4°C条件下, 复性缓冲液中尿素和PBS的最适浓度为0.8mol/L和0.05mol/L。本研究建立的制备方案可为研制相关疫苗以及开发针对该病毒的快速检测产品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3.
养殖活动对超微型浮游生物分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辉  汪岷  汪俭  宋雪  邵红兵  甄毓 《海洋与湖沼》2014,45(6):1272-1279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河北省扇贝养殖区微微型浮游植物、异养细菌、浮游病毒4季的丰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三者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与渤海、北黄海非养殖区的超微型浮游生物丰度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养殖区海域,聚球藻丰度在9.00×102—7.07×105cell/m L之间,峰值出现在秋季,且与其他季节差异显著(P0.01)。微微型真核藻类丰度在5.80×102—3.23×105cell/m L之间,夏季赤潮暴发期间,丰度达到3.23×105cell/m L,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1)。异养细菌丰度在3.10×105—3.79×106cell/m L之间,峰值出现在秋季,夏、秋季丰度显著高于春、冬季(P0.01)。浮游病毒丰度在2.50×105—2.17×106cell/m L之间,峰值出现在秋季,但无显著性季节差异(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聚球藻、微微型真核藻类、异养细菌和浮游病毒的丰度在不同季节受到不同环境因子的影响。在春、冬季,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而在夏、秋季,主要受到营养盐的影响。养殖区与非养殖区超微型浮游生物主成分4季均有显著差异,养殖区异养细菌4季均是超微型浮游生物的主成分,而非养殖区超微型浮游生物的主成分4季均是微微型浮游植物,结果表明养殖活动显著影响了养殖区超微型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54.
刘超  赵培  梁艳  高强  刘升平  黄倢 《海洋科学》2014,38(3):104-110
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危害对虾的主要病原,给全球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为研究阻断WSSV的途径,前期研究WSSV与宿主相结合的受体蛋白发现,白斑综合征病毒囊膜蛋白VP31可以与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精氨酸激酶(FcAK)发生结合作用。精氨酸激酶(AK)通过调节无脊椎动物体内磷酸精氨酸与三磷酸腺苷(ATP)之间平衡在能量代谢、储存和利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者通过重组表达的rFcAK与rVP31的far-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实两者有结合作用,此外,rFcAK还与WSSV的VP19、VP28等6种结构蛋白有结合作用。双向电泳分析观察到,rFcAK与rVP31的磷酸化反应后,rVP31部分发生pI降低现象,提示rVP31可能发生了磷酸化。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VP31存在21个精氨酸残基,FcAK具有12个精氨酸结合位点,这可能为VP31和FcAK的结合活性提供了靶位。为进一步研究WSSV与宿主结合机理及阻断感染的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5.
56.
用6.0×104拷贝、1.2×104拷贝和6.0×103拷贝3种剂量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对凡纳滨对虾和斑节对虾进行人工注射感染,比较了两种对虾对WSSV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死亡时间随病毒剂量降低而延长,斑节对虾死亡时间没有明显差异;随病毒剂量的降低,凡纳滨对虾人工注射感染后病毒复制高峰时间显著延长,斑节对虾感染后病毒复制高峰时间相同,WSSV在凡纳滨对虾体内比在斑节对虾体内复制慢。对虾携带WSSV数量最低为3.3×107拷贝.g-1,最高为4.3×108拷贝.g-1。凡纳滨对虾比斑节对虾对WSSV的抵抗性更强。  相似文献   
57.
日本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的科研小组,目前已证实,25年前在世界上流行并从自然界消失的一种流行性感冒病毒,仍在里海的海豹之间继续感染。该小组成员之一、海洋科学技术中心的大石和惠研究员从1993年-2000年和俄罗斯的科研小组一起,从里海的77头海豹提取的血液中,检查出28头感染有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H3N2的抗体。把这种抗体与  相似文献   
58.
本文探索虾病防治新途径,采用低值海藻江蓠和对虾混养的生态学方法,江蓠吸收水中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同时吸收有机物的分解物 NH_3—N,加速有机物分解。减少 H_2S 积累;从而消除水中紧迫因子威胁,大大减少池水自污及病害,起到抑菌、抑虫、净化水质作用,提高成活率,试验圹对虾成活率达95.1%,对照圹56.6%。试验结果表明,虾病防治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59.
1信息网络存在的问题(1)信息网络硬件配置的安全策略不够全面。一般都能够部署边界防火墙和配备网络病毒查杀软件等基础设施,但缺乏有针对性及病毒库更新及时的防护软件。在内外网分离的工作环境中,内网也只重视边界防护,一旦突破内网,安全无法保障。部分业务和网络节点还存在缺陷,对网络技术的恶意代码检测手段及安全事件的事中分析、事后溯源能力不足,因此存在被网络攻击的风险。  相似文献   
60.
用RT-PCR方法从1个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A/Chicken/Guangdong/DH/1997扩增NA基因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MD-NA,并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的NA基因长度为1350bp,编码449个氨基酸,与其它H5N1亚型AIV分离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0%~99.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7%~99.1%,提示禽流感病毒NA基因保守性较高。NA基因氨基酸序列的聚类分析表明该毒株与来自香港的A/Pheasant/HK/FY155/01和A/Ch/HK/FY150/01两个分离株处于同一进化枝,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