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研究墨吉明对虾弧菌病的防控方法, 本文通过人工注射感染的方式, 研究不同数量哈维 氏弧菌及在不同温度、盐度、pH、不同硝酸氮、亚硝酸氮和氨氮浓度条件下哈维氏弧菌对墨吉明对 虾的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人工感染哈维氏弧菌数量为3.16×108 CFU 时, 24 h 内对虾累计死 亡率为96.67%; 哈维氏弧菌数量为3.16×106 CFU 以上, 实验结束时, 对虾累计死亡率都超过了 50.00%.在20-32℃ 范围内, 随着温度升高哈维氏弧菌致病力增强, 并且低温组(20℃ 实验组与 26℃ 实验组)对虾累计死亡率显著低于高温组(32℃ 实验组)(P<0.05).在温度为(24±1)℃ 时, 盐度为 20 时对虾累计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 在温度为(24±1)℃, 盐度为(22±1)时, 96 h, pH 为8.0 时对虾 累计死亡率最低, 并且与另外两个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 温度为(24±1)℃, 盐度为(22±1), 硝 酸氮对感染哈维氏弧菌的墨吉明对虾有胁迫作用; 在亚硝酸氮浓度(1.0-10.0 mg/L)、氨氮浓度 (0.5-1.5 mg/L)范围内, 哈维氏弧菌对墨吉明对虾的致病性, 随着浓度升高而增强。本实验为墨吉明 对虾弧菌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用6.0×104拷贝、1.2×104拷贝和6.0×103拷贝3种剂量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对凡纳滨对虾和斑节对虾进行人工注射感染,比较了两种对虾对WSSV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死亡时间随病毒剂量降低而延长,斑节对虾死亡时间没有明显差异;随病毒剂量的降低,凡纳滨对虾人工注射感染后病毒复制高峰时间显著延长,斑节对虾感染后病毒复制高峰时间相同,WSSV在凡纳滨对虾体内比在斑节对虾体内复制慢。对虾携带WSSV数量最低为3.3×107拷贝.g-1,最高为4.3×108拷贝.g-1。凡纳滨对虾比斑节对虾对WSSV的抵抗性更强。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尖紫蛤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度为2~18时,3种规格尖紫蛤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先升后降,在盐度10.50~12.10内滤水率和摄食率出现最大值,最佳摄食盐度为11.41~12.10;pH在6.4~9.4时,3种规格尖紫蛤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先升后降,在pH为8.23~8.45内滤水率和摄食率出现最大值,尖紫蛤最佳摄食的pH为8.23~8.28。尖紫蛤的吸收率与盐度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室外水泥池,采用全人工配合饵料投喂的方法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进行为期274d的养殖实验,分别测定其在不同养殖盐度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成活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结果表明,在盐度12—18时花鲈生长速度、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较高。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其生长速度的最适盐度为16—17;盐度12和18组饲料系数较低,分别为1.57和1.62,盐度30组最高;各组间在成活率方面差异不显著。因此,Ⅰ龄花鲈养殖的最适宜生长盐度理论值为16—17,在此条件下可实现较高的生长速度、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换率。  相似文献   
5.
根据细菌16S rDNA3端和23S rDNA5端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PCR扩增了5株溶藻弧菌、2株河流弧菌和2株创伤弧菌的16S—23S rDNA间区,克隆到pGEM-T载体上,测序;采用BLAST和DNAstar软件对16S—23S rDNA间区序列及其内的tRNA基因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弧菌共测出的16S—23S rDNA间区有33条,类型有6种:IGSGLAV、IGSGLV、IGSIA、IGSG、IGSA和IGS0,其中IGSIA和IGSG最为常见,9株弧菌均包含有此两类IGS;在3种弧菌中,大部分IGS序列tRNA基因两端的非编码区具有较高的种内同源性,可以成为设计种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的靶区。16S—23S rDNA间区结构的差异为建立一类新的弧菌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溶藻弧菌的16S—23S rDNA间区序列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测量北部湾86尾野生长毛明对虾体长、头胸甲长、胸高、胸宽、第一腹节宽、第一腹节高、第三腹节高、额剑上刺数、额剑下刺数和体重等10个性状,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9个性状和体重的关系。结果表明:体长、头胸甲长、胸高、第一腹节宽、第三腹节高和额剑下刺数6个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在单独的决定系数中:头胸甲长对体重的决定系数(14.44%)最大,共同决定系数中,体长与头胸甲长最大为21.13%。通过分析,建立长毛明对虾的体长、头胸甲长、胸高、第一腹节宽、第三腹节高、额剑下刺数对体重的最优理想回归方程,为长毛明对虾选育种和保种提供理想的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设置不同温度、盐度、pH值和摄食状态的方法,研究凡纳滨对虾在不同条件下的无机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结果表明,温度、体重、盐度、pH值和摄食状态对其代谢存在影响.无机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与体重呈负相关;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凡纳滨对虾磷、亚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均上升,...  相似文献   
8.
以自然成熟的亲虾为材料,观察并描述了墨吉明对虾(Fenneropenaeus merguiensis)从受精卵到幼体孵化出膜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显示,在水温29°C,盐度28的条件下,墨吉明对虾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要11h左右。水温和盐度对幼体出膜时间和受精卵的孵化率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孵化水温从32°C下降到23°C时,幼体出膜时间由555min(9.25h)增加到1108min(18.46h)。胚胎发育的最适水温为26—32°C,在此温度范围内,墨吉明对虾的幼体出膜时间与水温呈负相关。胚胎发育的最适盐度25—35,在此范围内,墨吉明对虾的幼体出膜时间和孵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墨吉明对虾的胚胎发育的盐度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9.
研究盐度渐变和突变对WSSV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内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由起始盐度(23±1)往高盐度(32±1)和低盐度(14±1)突变在整个实验中对凡纳滨对虾的累积死亡率和对虾体内病毒增殖的影响显著(P0.05),先感染WSSV实验,高盐度、起始盐度、低盐度累积死亡率分别为(61.1±10.7)%、(48.9±1.9)%、(63.3±12.0)%,病毒含量分别为6.0×107、3.7×106、5.3×107 copy/g;后感染WSSV实验,分别为(75.6±3.8)%、(52.2±13.4)%、(63.3±3.3)%;病毒含量分别为5.7×107、2.3×106、2.8×107 copy/g。盐度渐变实验各组至24h对虾死亡率低于18.9%,48h出现死亡高峰,72—96h存在显著差异(P0.05),先感染WSSV实验,高盐度、起始盐度、低盐度最大死亡率分别为(75.6±5.1)%、(38.9±5.1)%、(69.3±6.9)%,病毒含量分别为7.6×107、5.3×106、2.4×106copy/g;后感染WSSV实验分别为(46.7±10)%、(45.6±18.9)%、(74.4±13.9)%;病毒含量分别为5.1×106、4.8×105、1.0×107 copy/g。因此盐度变化会影响对虾的抗病能力,可造成对虾体内WSSV快速增殖;对携带WSSV对虾,盐度变化会大大提高WSSV从潜伏感染转为急性感染的可能,盐度是引起WSSV从潜伏感染转为急性感染的关键影响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0.
采用群体选择和家系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有代表性的优良群体103个,经过2代的群体选育,保留5个基础群体进行家系选育,育出全同胞家系180个,半同胞家系60个,选留其中的35个家系作为下一代的亲本,选育的D2家系生长速度与进口F1代相接近,养殖有效积温2 000℃时体重分别为26.17 g和26.47 g,抗WSSV能力较进口F1代强,感染WSSV 5 d死亡率分别为53.57%和72.73%。提出用等同的有效积温的体重来比较不同家系的生长,用生长速度、存活率和个体均匀度作为家系选育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