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24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61.
162.
介绍甘爱萍教授运用膏方治疗慢性脾胃病的经验。其总的原则是重视脾肾双补,尤以调补后天脾胃为先;辨证施治,以衡为本,调和气血阴阳;攻补相益,不可一味进补。其特点是补中寓治、治中寓补、补治结合。对运脾和胃膏方的处方原则、方义及典型病案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中医同道运用膏方治疗慢性脾胃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3.
目的:观察钟氏回春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组38例采用钟氏回春膏治疗,对照1组30例采用龙珠膏治疗,对照2组18例采用白凡士林治疗。观察各组的溃疡面愈合情况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1%,对照1组为73.3%,对照2组为22.2%,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面愈合情况治疗组及对照1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3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钟氏回春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疗效显著,可缩小溃疡面面积、改善溃疡面色泽、促进溃疡面皮肤生长,并促进软组织新生肉芽生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并于治疗后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比值(PGR)、胃泌素-17(G-17)、中医证候积分,2组治疗后Hp转阴率、内镜分级、不良反应以及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2组PGI、PGR、G-17、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转阴率及随访期间复发率治疗组分别为95.56%、6.98%,对照组分别为77.78%、25.7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可降低患者PGI、PGR、G-17水平,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与内镜下分级情况,提高Hp转阴率,并且具有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5.
目的:研究3种不同配伍的复方猴头菇提取物对胃黏膜损伤动物模型的作用,并以此为依据筛选最佳的复方猴头菇提取物配方。方法:分别观察3种不同配伍复方猴头菇提取物(复方猴头菇提取物A:猴头菇提取物1g、蒲公英提取物0.8g;复方猴头菇提取物B:猴头菇提取物1g、蒲公英提取物0.8g、三七提取物0.2g、陈皮提取物0.4g;复方猴头菇提取物C:猴头菇提取物1g、蒲公英提取物0.8g、三七提取物0.2g、陈皮提取物0.4g、党参提取物0.46g、山药提取物0.5g)对急性酒精性胃溃疡大鼠的影响及对甲巯咪唑所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小鼠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方猴头菇提取物A、B、C均能显著降低急性酒精性胃溃疡大鼠模型的损伤积分指数及慢性浅表性胃炎小鼠模型的病理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复方猴头菇提取物C在降低急性酒精性胃溃疡大鼠模型的损伤积分指数及降低慢性浅表性胃炎小鼠模型的病理学评分方面优于复方猴头菇提取物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猴头菇提取物C是3种复方猴头菇提取物的最佳组方。  相似文献   
166.
167.
慢性肾脏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对其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发生;既病阶段,防止疾病传变;病愈之后,防止疾病复发。本文从“治未病”思想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探讨中医药在防治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为中医药预防医学提供一定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8.
169.
慢性疼痛给人们的身心带来伤害,让生活质量下降,但由于它发生缓慢,也很容易被人们忽视。樊碧发教授指出,其实这是最大的误区,很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70.
目的:探讨隔药灸合针刺干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隔药灸合针刺干预。干预8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失眠、自汗盗汗)及心律异常性指标[全程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5 min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全程内差值超过50 ms的连续正常R-R间期所占的百分率(PNN50)]。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71.67%(43/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分、心率变异性指标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药灸合针刺疗法能够减轻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症状,改善心率变异性,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