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2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980篇
测绘学   402篇
大气科学   864篇
地球物理   327篇
地质学   1541篇
海洋学   31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预测和控制深基坑变形的抗隆起稳定系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在软土基坑工程设计施工中所涉及到的抗隆起稳定系数的合理计算方法;通过对大量上海深基坑工程的计算分析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论证了利用抗隆起稳定系数进行基坑变形预测和控制的合理性,并提出了适用稳定系数法控制基坑变形的设计计算预测公式:δh/H~Ks关系式。  相似文献   
82.
某滑坡软弱夹层抗剪强度取值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主要针对软弱夹层抗剪强度取值所存在的争议,通过对贵州新街子滑坡的软弱夹层分别选择比例极限、屈服极限及峰值作为剪应力值,采用最小二乘法获得比例抗剪强度、屈服抗剪强度和峰值抗剪强度。以参数选取中应用较为成熟的反分析方法推求力学性质参数c、φ值作为判据对以上3种参数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本滑坡软弱夹层中由于含泥量较大,而且粘塑性较强,屈服抗剪强度和反分析得到的抗剪强度偏差最小,比例抗剪强度偏差最大,峰值抗剪强度居中。并以此3种抗剪强度进行天然状态下滑坡稳定性验算,结果表明选用比例极限抗剪强度与当前滑坡的地质现象不符,选用峰值极限抗剪强度安全储备较低,而选取屈服极限抗剪强度最为合理。用此参数进行设计,滑坡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治理。在取值研究中认为采用试验与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滑坡稳定性计算参数是比较合理的。以上结论为滑坡中软弱夹层抗剪强度取值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3.
蓝晶石矿     
《山东地质》2004,20(6):60-60
蓝晶石矿是具有多晶形态的Al2SiO5,同族矿物有红柱石、夕线石,是原生黏土质成分的沉积物,受到强力的挤压剪切应力的作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产生的,是无水铝硅酸盐矿物.属高铝矿物原料。由蓝晶石煅烧而成的莫来石,具高热稳定性、低膨胀性,良好耐火性和高温下的高负荷能力。由于它的膨胀效应又可以抵消某些材壮的收缩,使制品具有高温体积变化小,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4.
对湖北省西部某高速公路宜昌-恩施段主要岩体结构面(层面)的抗剪强度参数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包括岩体结构面的野外地质调查、岩体结构面原位直剪试验、结构面室内模拟试验及岩体力学参数估值等。通过对各种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对比,得到了岩体结构面强度参数。最后在岩体工程分类的基础上,利用Hoek Brow n经验方法对各类岩体结构面强度参数进行了估算。综合以上多种数据,并考虑岩体结构面所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了各类岩体结构面强度参数建议值。  相似文献   
85.
基于多传感器观测信息抗差估计的自适应融合导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先利用抗差估计原理构造了基于观测信息的融合导航解,再利用动力学模型信息进行自适应融合,最后利用模拟算例进行多种方案的计算与比较。  相似文献   
86.
对抗差估计及其迭代初值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且针对不同估计方法所得到的迭代初值,利用Matlab对其进行模拟数据实验,对其"抗差性"进行比较,结合模拟结果选取"抗差性"较好的迭代初值进行下一步的抗差估计。最后利用某变形监测数据,同时采用最小二乘法和抗差估计两种方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抗差估计对粗差的"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87.
现有天线曲面拟合算法均基于最小二乘法,难以消除多个粗差对拟合结果的影响。本文基于等价权抗差估计思想,利用线性规划计算残差初值,再进行选权迭代计算。通过算例,证明本文方法能较好地探查多个粗差,且计算结果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88.
董广涛  陈葆德  陈伯民  史军 《气象》2016,42(1):97-106
使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国家气候中心全球海气耦合模式BCC_CM1.0的多年平均场进行订正,然后嵌套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建立基于边界强迫场订正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使用该系统进行28年夏季回报及2013年夏季业务预测,并与直接使用BCC_CM1.0模式与RegCM3模式嵌套的模式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引入边界强迫场订正技术后,区域气候模式系统对多年平均夏季气温、降水回报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且回报的高温界限值分布更接近于观测。除对2013年夏季东北地区气温距平预测效果变差外模式系统对于2013年中国东部中部地区夏季气温距平异常偏高、夏季高温日数异常偏多等观测事实的预测性能有显著提高。区域气候模式系统回报的多年平均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观测更为接近是其对2013年夏季极端高温事件预测能力提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9.
利用北京观象台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数据,对1999年6月24日至7月2日北京一次持续性高温天气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及非绝热加热作用对系统的影响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次高温天气发生前,欧亚大陆中高纬度环流经向度很大,欧洲北部和贝加尔湖以南为高压脊控制,中亚和我国东北地区则处于低压槽内。贝加尔湖南部的高压脊纬向延伸范围较广,在东移过程中长时间影响北京。随着贝加尔湖以南的高压脊逐渐东移,北京上空下沉增温与非绝热加热作用有所增强,北京逐渐受到高温天气影响。在高温天气发生的后半阶段,我国东北的低压槽入海后在120130°E附近维持并发展,槽前非绝热加热率很大。从垂直方向来看,加热率在500 hPa以下随高度迅速增加,根据全型涡度方程,强烈的非绝热加热率垂直分布不均作为一个明显的涡度源区,对入海低压槽的稳定维持有显著的作用。而入海低压槽的稳定维持,又阻碍了华北高压脊的东移,使其在北京地区长时间稳定少动,为北京带来多日的持续性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90.
立足海南及南海的自然条件,结合海岛自动气象站在南海高温、高湿、高盐雾、强辐射、强风等恶劣气候环境下使用情况,通过对历年来海岛自动气象站故障及失效模式的统计和分析,总结分析故障原因。根据设备维护人员多年气象设备保障工作积累总结的经验,从海岛自动气象站结构和防护要求出发,集成应用市场上优质材料、先进工艺和多种成熟、关键设备防护技术,形成一些气象设备防护的有效方法措施,以提高海岛自动气象站对海洋环境的适应性和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