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95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63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845年,爱尔兰罗斯勋爵在自己的城堡前建造完成了大型反射式望远镜“利维坦”(Leviathan,圣经中的海洋巨兽),它72英寸(1.8m)的巨大口径,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无人能及。  相似文献   
122.
低年组: 1、大气折射。在北极冰层上的北极熊,在到达高度为H的某一点时,能够看到全部的赤道。如果没有大气折射,这样的点是不存在的。在考虑折射的情况下,R;(H+R)tan35′,其中R为地球半径。因此H=R/(1/tan35′1)≈97.2R=620000km。  相似文献   
123.
超折射回波自动探测算法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对雷达基资料进行处理的超折射回波自动探测算法,该算法针对超折射回波的特征,利用多普勒径向速度中值、反射率因子水平突变率和反射率因子垂直梯度,在雷达体扫描最底层PPI上逐库处理,以识别超折射回波.在北京奥运会天气预报示范项目测试期间,超折射回波自动探测算法在"葡萄-雨燕"临近预报系统中得到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剔除天津雷达探测到的大量的超折射回波,尤其是反射率因子水平突变率参数和反射率因子垂直梯度能够有效的分离出与降水回波混合在一起的超折射回波;进而,在定量降水产品中运用该算法的处理结果,可以明显的改善其精度.  相似文献   
124.
1前言 折射镜和反射镜在使用上的争论一直是业余天文界历久不衰的话题。反射镜虽然口径大、价格又便宜,但在拍摄业余天文照片时常会感觉到,反射镜照出来的照片总是比不上折射镜。虽然分辨率好像差不多。即很接近的两颗星可以分得开,但反射镜照出来的色彩总是没有折射镜来得饱和。但若使用大光圈摄星镜时又似乎没这个现象,到底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125.
陈敏  高焕平  邵伟 《西北地质》2010,43(2):8-12
简要阐述了目前在铁路、公路等工程勘察中广泛应用的浅层折射地震层析及高密度电法两种物探勘探手段的工作方法原理。通过在新建兰新铁路勘察项目中的综合应用实例,说明只要在工作中选择合适的观测参数和解释方法,结合钻孔等相关地质资料,对相对较浅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小断裂构造及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形态及规模等均可进行较为详细勘察。加上两种方法成果相互验证,不仅提高了勘察精度及可靠性,同时也为铁路、公路等建设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6.
折射波地震记录叠加成像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多次覆盖折射波地震勘探是用来追踪反射波成像质量较差地区的地质构造或用于追踪深层基底形态及研究基岩面的一种勘探方法.基于折射波理论,用折射地震记录中的折射波对地下折射界面进行成像,应用共深度折射面元叠加成像理论方法,给出用共深度折射面元叠加成像技术对地下折射界面进行成像的速度分析与动校正计算方法,提出一种适用于折射波发育探区的共深度折射点叠加成像方法,最后以模型和实际例子说明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7.
应用大气光学理论分析了大气折射及其湍流效应对光电测距精度的影响后认为,光电测距的光束离地面比较高时,必须进行气象参数的代表性误差改正,并且选择大气湍流比较弱的时间进行光电测距。  相似文献   
128.
一、引言 側波,在地震勘探中常称为折射波,在一般的文献中又常称为首波。“折射波”这名称易和普通的折射波相混,“首波”从其含义說又沒能包括和其本属同一范畴的表面側波。但是在理論研究中,把首波和表面侧波放在一起討論比較方便,故这里就采用“侧波”这名.  相似文献   
129.
詹煜  戴铁丕 《气象科学》1993,13(4):427-431
本文对近地面大气折射指数气候变化统计预报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逐步回归多重分析时变模式。在模式中考虑了大气折射指数肘间序列的振动周期、前期预报因子(降水量),还特别考虑了时间序列的振动位相,并随着新数据的到来,适时地改变预报因子和预报方程的参数。本文用该模式对上海近地面6月上旬旬平均大气折射指数进行了长期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预报误差较小,预报效果稳定,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这方面的工作可用来对无线电波的传播环境进行预测,从而对电子工程系统进行适时的调整控制。除此而外,该预报模式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的预报领域。  相似文献   
130.
用于解释地震折射波到时的经典波前方法已经在数字计算机上得到实现。现代有限差分传播算法也已应用于近地表非均匀速度结构中,来计算向下传播的折射波到时。用接收向前的和返回传播的检波器排列获得的传播信息,能重建两种这样的地下传播场,而且,浅层的折射面位置是用包括互换时间(一个激发点到另一个激发点的传播时间)在内的简单图象条件确定的。通过一个步长内对重建的地下波前沿成象界面方向导数的计算,估算出折射波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