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137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9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511.
相对于当前指数级增长的强大遥感数据获取能力,遥感大数据的智能处理和知识服务能力相对滞后,海量多源化遥感数据堆积与有限信息孤岛并存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需有效的遥感领域知识建模技术来辅助挖掘遥感大数据的有用信息并形成知识服务能力。知识图谱技术以符号形式描述物理世界中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具有强大的知识建模与推理应用能力,在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分析等领域已经得到成功应用。在通用知识图谱技术启发下,本文首次提出建立遥感领域知识图谱研究构想,可以为遥感领域知识建模与知识服务提供支撑。本文首先回顾通用知识图谱的发展历程,然后探讨遥感知识图谱的构建技术、遥感知识图谱驱动的典型地学应用案例,最后对遥感知识图谱的应用现状与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分析论述。总体来说,遥感知识图谱的研究有利于更好的归纳遥感领域学科概念化知识、管理遥感大数据所蕴含的新增信息与知识,可以向多领域众多用户提供灵活便捷的遥感知识查询与知识服务能力,有助于全面提升海量多源遥感观测成果的应用能力,在全球遥感地表覆盖分类、气候变化、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12.
何衡  蒋辉 《地理教学》2023,(7):60-64
本文以中国知网1008篇关于研学旅行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开展文献计量分析,以知识图谱形式可视化呈现分析结果,得到的分析结果如下:第一,截至2022年,我国研学旅行研究进程可划分为初期探索(2014—2016年)、快速增长(2017—2020年)、稳步深入(2021—2022年)三个阶段;第二,核心作者发文总量占总文献的15%,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第三,学科融合、课程设计、红色研学为当下研究热点。未来研究可从以下方面深入:加强机构与学者之间的合作、聚焦微观研学旅行感知、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加强多学科之间的课程融合与开发、引入其他学科模型建构符合我国情境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13.
为厘清地理学在遗产研究领域的具体贡献,基于CNKI、CSSCI、WOS等数据库,运用知识图谱工具,对1990—2020年1 172篇地理学科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1)地理学关于中国遗产的研究阶段性特征明显。自2005年文献数量快速增长,并在近10年出现3次高峰。发文量呈“之”字型发展态势,关键词呈“橄榄型”发展特征。地理学科30年遗产研究经历了以“世界遗产”研究为主的起步阶段(1990—2004年),以“农业遗产”等众多主题展开的多元探索阶段(2005—2012年),注重实践和理论的深耕阶段 (2013—2020年)。2)学者合作网络呈“小集聚、大分散”格局。即以数量众多独立学者为基底,合著作者小群零星分布,并出现一个规模较大、联系紧密的大聚集群体,其核心作者发文数首位度高。3)文化遗产研究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内容主要涉及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等六大板块;农业遗产研究处于国际前沿,热点聚焦于乡村与农业文化遗产。4)对198篇高引用论文分析得出,已有研究表现出强调现实与实践导向、侧重主客体关系、重视空间分析等特点。未来地理学科应巩固农业遗产研究前沿地位,促进理论输出,并在建构遗产研究学术共同体,拓展遗产研究多视角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514.
国际化和本土化是中国地理学当代发展重要的议题。平行对比中、英、美三国地理学的发展特征,有助于摆脱从西方视角下审视中国地理学发展的“偏见”,同时也有利于透析“西方”地理学内部的异质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总结中、英、美三国当前地理学的发展阶段,并溯源其发展历程,对于在国际知识交互和融合的过程中,保持、挖掘和凸显中国地理学发展特色,具有一定意义。文章分别对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三本期刊在2010—2020年的文献进行分析,揭示三国地理学在近年来的知识演进、历史热点和主题脉络。研究发现:1)美国地理学自然与人文并重,近年来对于“自然—环境—人文—社会”要素的综合地理研究比较活跃;2)英国在人文地理研究上更为“专注”,特别是社会文化地理学的发展极具特色;3)中国则以自然地理和区域研究为主,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呈后起之势。中国地理学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地理学在过去几十年间有着深刻的知识交互和影响,同时也基于各自社会基础,形成了不同的发展特征。中国地理学需要抓住中国时代变迁的重大需求牵引,加深和强化中国地理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实现各分支学科的多样化发展和研究范式的转型融合,在与全球同行的对话中,讲好“中国地理故事”、总结“中国地理经验”,展现“中国地理理论”。  相似文献   
515.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淡水资源紧张,国际河流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为探寻中国学者对国际河流问题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方向,基于CNKI数据库中1957—2019年的2391篇中文文献,运用CiteSpaceⅤ等工具进行文献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表明:近60年来中国学者在国际河流领域的研究经历了探索起步、较快发展、全面增长、成熟发展四个阶段,研究规模和学术影响力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主体研究力量集中于少数优势机构,跨地域、跨机构间的合作较少,机构间的联合攻关和合作网络有待加强;发文期刊从自然科学向综合社科领域扩散,国际河流问题研究的多学科、多维度、多视角特征日益明显;从地域范围上,中国西南、东北、西北三大地区的国际河流普遍受到关注,西南地区为持续重点关注区,西北地区关注热度明显上升。研究热点和前沿呈现“水电开发—次区域合作—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一带一路—澜湄合作”的演进特征,最近十年研究热点为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国际河流水资源和水生态及“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涉水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516.
517.
518.
郑元勋  李清华  王常虹  黄远  钟佳朋 《遥感学报》2022,26(10):2073-2082
针对室内、地下以及障碍物较多的复杂环境中,可用导航源匮乏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利用低频时变磁场实现目标高精度位置与姿态解算的解决方案。传统时变磁场定位方法要求磁信标坐标系与目标坐标系一致且无法解算目标相对姿态角信息,同时精度普遍较差。本文提出的方案在解决传统方案的局限性基础上,又提出一种基于指纹匹配的改进方案,具有穿透性好、鲁棒性强且精度高的特点。首先根据空间中测量磁场计算磁信标接收信号强度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拟合直线,根据指纹匹配原理估计目标位置;再根据测量磁场方向矢量模型,反演解算目标姿态角信息,实现目标位置与姿态信息解算过程,研究并分析了磁信标导航系统误差来源及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对比实验,验证本文提出的算法在实验条件下,位置估计误差期望为0.069 m,姿态角估计误差期望为2.3°,且误差不随时间积累,相对于传统的磁信标导航方案具有明显优势,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19.
邱芹军  段雨希  田苗  吴麒瑞  马凯  陶留锋  谢忠 《地质论评》2024,70(2):2024020022-2024020022
地质图件及其附属资源(如描述文本)作为地质知识的重要存储媒介,蕴含着大量的地学知识及专家经验知识及隐式知识。快速精准地对多模态地质数据进行知识规范化定义、形式化表达、语义化关联和精准化推理是目前地学知识抽取及挖掘的前沿。当前,海量的地学数据中图件及附属描述信息知识分布零散,图件中的信息无法有效地与描述信息进行关联并提供知识服务。本文以多模态地质数据为数据源,建立了多源数据驱动下的地质图知识表达模型,通过地质基础知识、规则知识及决策知识来表达图件中蕴含的显隐式地质知识,从语义、空间、属性三个维度表示地质对象间的关系;并基于领域知识针对地质图件及描述信息开展了地质实体及关系的精准抽取及存储研究,最后以江西省于都县银坑幅G50E011007图幅150000矿产地质调查矢量数据为例进行了验证与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知识表达模型及知识抽取方法, 能够较好地解决地质知识建模中图文关联弱、知识挖掘不充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520.
低硫酸化杂多糖(UF)是从海洋褐藻中分离的一种单糖组成复杂的硫酸化杂多糖,在细胞和动物实验中均表现出显著的神经保护活性,对帕金森病具有显著作用。本研究采用水提-醇沉-DEAE-Sepharose Fast Flow交换层析柱制备UF,经三氟乙酸(TFA)水解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1-phenyl-3-methyl-5-pyrazalone,PMP)衍生化,通过对水解条件、衍生化试剂使用量、衍生时间的考察,确定最佳衍生条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UF的单糖组成,并建立UF的指纹图谱。在UF水解单糖的指纹图谱中,共标示出8个特征共有峰,经鉴别主要色谱峰8个,分别是D-甘露糖、D-甘露糖醛酸、L-鼠李糖、D-葡萄糖醛酸、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及L-岩藻糖,其中岩藻糖含量最高,其次是半乳糖。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UF检查和鉴别的方法,建立实验室UF质量控制标准,为临床用UF质量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