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6篇
  免费   504篇
  国内免费   403篇
测绘学   307篇
大气科学   296篇
地球物理   568篇
地质学   803篇
海洋学   380篇
天文学   66篇
综合类   221篇
自然地理   29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6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5篇
  1949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91.
北京地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扈海波  李京校  潘进军 《气象》2012,38(8):1004-1011
首先选用北京地区1961—2008年的气候站点资料分析闪电活动的气候背景特征,用2007—2008年的闪电定位资料统计各评估网格单元的地闪密度,得到北京地区网格化地闪密度分布,评估网格单元大小为1km×1km。研究发现北京地区平均地闪密度大致在1.6~2.4次·km-2·a-1之间,有三处地闪密度的高值分布区,分别是西南部房山的拒马河流域地区,北京城中心偏北—昌平—顺义一带以及平谷一密云一带。借助空间网格技术,根据下垫面承灾体的雷电防护及规避特征,将评估区域划分成建筑物、室外建筑物遮挡部分及空旷地带三种空间类型。然后依据不同空间类型区域的地闪密度、闪电有效截收面积、雷电防护能力和位置参数等因素,分别核算评估网格单元内的雷击危险事件次数,作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主要致灾因子指标。最后以人作为雷电灾害的首要承灾体,按"风险=雷击危险事件次数×暴露人口"的概念模型方法,测算北京地区雷电灾害风险指数。风险评估结果认为北京城市地区由于人口及经济实体密集分布,雷电灾害风险普遍较高,城市地区的雷电灾害风险具可规避性;农村及城市远近郊区,人口稀少,尽管闪电活动会比城市地区活跃,雷电灾害风险不是太高。  相似文献   
992.
首先,依据摄像机的高度和角度提出了一种加权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将加权面积作为主要特征,利用人体头部和躯干部位梯度方向的不同,结合AdaBoost分类器对人群密度进行智能分级;最后,依据密度分级的结果对不同密度级别的人群分别进行人数统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实时、准确地对地铁站场景的人群进行人数统计。  相似文献   
993.
为探究了解桂林重塑红黏土抗剪强度特性,利用三轴试验研究饱和及未饱和重塑红黏土的干密度、含水率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最优含水率下的饱和重塑红黏土的黏聚力与干密度的二次多项式拟合曲线呈凹状,未饱和土的黏聚力与干密度的二次多项式拟合曲线呈凸状,两者黏聚力曲线在1.41 g ·cm-3附近两者差值最大;饱和重塑红黏土的内摩擦角与干密度的二次多项式拟合曲线呈凹状,未饱和土的内摩擦角与干密度的二次多项式拟合曲线呈凸状,两者在干密度为1.35 g ·cm-3附近差值最大;未饱和重塑红黏土的含水率对抗剪强度参数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94.
太阳活动区是太阳大气中产生各种活动现象的区域,精确地检测和识别太阳活动区对理解太阳磁场的形成机制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根据太阳活动区结构较为复杂的特点,基于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 SIFT)和密度峰值聚类(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DPC)算法的优越性,提出了一种太阳活动区的自动检测和识别方法.首先,对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 SDO)日震和磁场成像仪(Helioseismic and Magnetic Imager, HMI)的纵向磁图进行对比度增强;然后采用SIFT方法提取出全日面磁图中的特征点;最后利用DPC算法将特征点进行聚类,从而自动检测和识别出太阳活动区.研究结果表明, SIFT和DPC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在不需要人工交互的情况下准确地自动检测出太阳活动区.  相似文献   
995.
Laboratory experiments on turbid density currents were conducted to observe the flow features of these currents with abrupt contracted and expanded reaches. Experimental data were used to determine water entrainment coefficients for both channel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Expressions for turbid density currents with water entrainment coefficients in abrupt contracted and expanded reaches were derived, and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全球超导重力仪数据检测长周期核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全球地球动力学计划观测网中13台超导重力仪长期连续观测资料,探讨了长周期核模检测的可能性。采用相同的方法剔除了所有13个观测序列中的重力潮汐信号、仪器漂移和大气重力信号,估计了各个序列的功率谱密度及其积谱密度,估计并分析了非潮汐不同频段背景噪声。结果表明,在两个潮汐间频段(0.047~0.075cph和0.089~0.117cph)和亚潮汐频段(0.172~0.333cph),全球超导重力仪的平均噪声水平分别为0.0649,0.0350nm/s2和0.0138nm/s2,可以检测到的全球谐信号幅度极限分别为0.0416,0.0231nm/s2和0.0098nm/s2,表明全球超导重力仪观测资料基本可以识别长周期核模信号.在全球超导重力观测中,在潮汐间频段发现周期分别16.55,15.79,11.00h和10.09h的全球谐信号谱峰,可能来自于液核长周期振荡;在亚潮汐频段没有Smylie 1992年发现的Slichter模信号,但存在8个全球谐信号的谱峰,参考现有的理论模拟结果,Slichter模是这些信号可能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997.
CT技术在安检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阐述了CT技术检测爆炸物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当前的国际安全局势的现状,对其在爆炸物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现状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98.
非饱和膨胀土非稳态渗流方程的参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聚云 《冰川冻土》2009,31(3):582-585
在利用有限元方程进行计算非饱和膨胀土地基水分场变化的非稳态渗流问题时,参数渗透系数kw和水体积变化系数mw2取值至关重要.根据膨胀土地基基质吸力与含水量的变化过程,得到了水体积变化系数mw2并非常数,理论与计算说明与干密度的变化存在相关性.通过拟和探讨了渗透系数kw、水体积变化系数mw2与干密度的相关关系,并对比说明不考虑与考虑干密度影响情况下mw2和kw的数值的差别,干密度对这两个参数的影响规律是在吸力大时影响程度小,在吸力小时影响程度大.  相似文献   
999.
祁连山区冰沟流域积雪分布特征及其属性观测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以祁连山冰沟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在流域内布设花杆观测积雪深度,渊查了山区积雪分布情况;利用雪特性分析仪测量了区内积雪密度、介电常数、液念水含量等积雪参数,光谱仪测量了不同类型积雪的光谱特征,手持反照率测量计观测积雪表面反照率,带刻度手持放大镜测量积雪粒径,红外温度计和针式温度计测量雪层的温度和实地测量积雪属性.同时,在研究区内选择加强观测区挖雪坑,对雪层内部属性和雪剖面分层特性作了进一步研究,计算民流域内积雪等效密度;最后对试验中所使用的野外实测积雪的各种方法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山区积雪分布很不均匀,在阴坡山谷雪深最深,阳坡雪积累最少,即使在同一样区,积雪分布也小均匀;研究Ⅸ的积雪属于潮雪,体秋含水量在3%以下;不同粒径、类型和表面粗糙度的积雪反射率不同,验证了积雪光谱是雪颗粒、污染物和地面粗糙度的函数;积雪反照率随太阳高度角升高逐步降低,在没有新降雪的情况下,日反照率也逐渐降低;雪分层比较明显,雪下冰晶层发育良好.当深度达剑20 cm时,积雪具有保温作用;冰沟流域的积雪等效密度随时间和空间变化不大,经汁算为0.16 g·cm-3.  相似文献   
1000.
将密度异常因子应用于测井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密度异常因子是借助于Gardner速度密度关系的推导方法而推导出来的一种密度属性,而密度异常是由储层中的含烃饱和度或岩石的矿物成份组成的。这里从与密度关系密切的岩石物理背景出发,探讨了密度异常的物理机制,并且分析了密度异常因子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具体的实例,说明了密度异常因子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