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0篇
  免费   779篇
  国内免费   1366篇
测绘学   178篇
大气科学   680篇
地球物理   871篇
地质学   1238篇
海洋学   2970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270篇
自然地理   32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54年   3篇
  1948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正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科研究的"落脚点",具有核心地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域联系"。因此学好初中的区域地理不仅为学习高中地理打下坚实基础,而且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  相似文献   
992.
卢成树 《地理教学》2013,(5):19-20,18
正人口迁移相关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行为条件是"举例",其内涵是教学情境的设定指向需要通过"举例"。笔者审视湘教版教材认为其内容素材选择是以多个例子说明主要的几个原因。例子之间是并列关系,表述简单,可视为运用演绎法解释了各个因素。笔者对"举例"的前限  相似文献   
993.
南海北部无明显BSR地区天然气水合物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似海底反射(BSR)作为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地震识别标志之一,已得到广泛认同.然而,科学钻探证实,天然气水合物和BSR之间并不具有严格对应关系,即存在水合物的地区却并不一定存在BSR.本文在分析BSR与天然气水合物非充分必要对应关系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着重对无明显BSR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识别方法和应用进行研究.对经钻探证实的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神狐海域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后发现,含水合物沉积层具有层速度相对较高、高波阻抗、瞬时高频等特征,且层速度反演、波阻抗反演和瞬时属性分析等方法能有效识别无明显BSR区域的天然气水合物.最后,综合利用这些识别方法,应用于琼东南盆地无明显BSR地区的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识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4.
日本俯冲带地震发生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了解地震发生的动力学机制是研究地震发震原因的关键,而数值模拟的方法是高速、有效的手段.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宫城县发生9.0级大地震,文中以该次大地震所在的日本俯冲带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黏弹性有限元数值模拟,并引用接触对,建立了研究区二维数值模型,模拟俯冲带与上覆板片之间的滑动、黏滞到再滑动的过程,亦即断层失稳发生地震的过程.模拟结果显示,随着太平洋板块不断俯冲,在俯冲带上自发出现了断层闭锁、解锁到再闭锁的黏滑过程,且这种过程呈现一定的准周期性,大事件主要集中分布在20~30 km的深度范围内.根据俯冲带可能在俯冲过程中角度的变化,建立了不同的模型,进行模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俯冲带的几何形态,以及俯冲角度变化所在的不同深度,对模拟的结果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以于2013年5月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试点的国东半岛为例,探讨了日本tameike灌溉池塘成为农业文化遗产的潜力。"tameike"是这个地区主要用来储存泉水或者短小急流的一种小型池塘。国东的tameike建造与当地的水稻种植和林业发展关系密切。许多现存的灌溉池塘均建于江户时期(1603–1867),直到战后这些池塘都是通过传统农业技术进行管理。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这些灌溉池塘的用途和生态系统功能迅速减少。目前,灌溉池塘的总数只有明治维新前的近三分之一。GIAHS项目试图重新评估这些灌溉池塘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相关知识体系以振兴当地农业。本文基于文献调查和实地研究,提出合理管理灌溉池塘可以成功使这种资源循环利用的文化恢复生机,而这正是国东地区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引言 文部科学省作为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以下简称地震本部)的事业局,在圆满推进地震本部的各项审议和活动的同时,还把减轻地震、海啸灾害作为目标,从事配备海底观测网、南海海槽和日本海等海域的调查、全国主要活断层调查等各种关于地震的调查研究.这里介绍的是文部省2013年度将实施的主要规划.  相似文献   
997.
南海北部洋陆转换带盆地发育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北部洋陆转换带是近年来基础科学研究和深水油气勘探热点地区.本文在详细研究南海北部洋陆转换带新采集的二维长电缆深反射地震剖面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挠曲悬臂梁模型和挠曲回剥模型算法,分别计算了上地壳、地壳和整个岩石圈拉伸系数,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洋陆转换带盆地岩石圈发生了与深度相关的拉伸变形过程,并且随深度增加,拉伸量逐渐变大,该结果解释了南海北部盆地裂后阶段发生的加速沉降现象.同时,本文结合南海北部洋陆转换带盆地发育过程的特点,将洋陆转换带盆地演化划分为陆内裂陷阶段、裂后热沉降阶段和裂后加速沉降阶段.本研究将有助于认识南海北部深水盆地特征,并对大陆边缘动力学研究和陆缘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对大地震前的扰动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地震孕育的动力学过程,震前重力扰动已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 对大地震前的扰动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地震孕育的动力学过程,震前重力扰动已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 为检验日本Mw9.0级地震是否存在震前扰动现象,本研究利用全球超导重力仪记录到的地震前后7天内20组秒采样数据进行分析. 经潮汐、大气改正等处理去除仪器的漂移及残余潮汐效应,得到非潮汐重力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大部分振幅大于30×10-8 m·s-2的曲线反映了全球Mw≥6级地震引起的高频波动信号,其中11组数据在3月9日Mw7.3级前震之前出现了扰动现象.震前扰动可分解为三个频段,其中,低于0.1 Hz和高于0.18 Hz的分量分别反映了地震波动信号及非构造信息,中间频段(0.118~0.18 Hz)信号能够较大程度地压制地震波动信号、并同时保留异常扰动信息.它的振幅在3月7日10时之前基本保持约1×10-8 m·s-2,之后开始逐渐增大,到3月9日7.3级前震前后达到最大,此后振荡衰减,振幅保持约(5~10)×10-8 m·s-2,直至主震发生.中间频段信号的变化特征与主震前的应力迁移过程以及实验记录到的地震成核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不过,震前重力异常是否与主震前的应力加速积累有关,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9.
天然气水合物与资源和全球环境变化等重大科学问题密切相关.前期关于甲烷渗漏区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浅表层沉积物(<20 m),而浅层沉积物(>20 m)地球化学特征知之甚少.为探讨海洋浅层沉积物微量元素特征与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相关关系,对南海神狐海域沉积物进行了4个站位的钻探取样,分析了样品主、微量元素和有机碳地球...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小波变换(WT)对香港天文台飞机观测台风“妮妲”(1604)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在不稳定、不均匀的台风边界层中湍流涡旋的垂直传输作用。在0.1~5 Hz惯性子区内横风和顺风分量功率谱密度能较好符合-5/3幂律。小波分析显示:横风的小波功率谱峰值集中在1 km之下,顺风分量的小波功率谱峰值集中在1~6 km之间;眼区动量通量的主要贡献尺度为2.3 km,眼区外主要贡献尺度在1~2 km,中低层为较小尺度(< 1.0 km);湍流功能(TKE)的生成尺度主要集中在4 km之下。这项研究定量描述了南海北部台风边界层各个区域湍流结构的差异特征,讨论了对台风边界层通量参数化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