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4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本文利用福泉市气象站1961-2018年的日照时数数据,应用线性趋势发、M-K突变分析法,对福泉市日照资料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福泉市年日照时数呈现减少的趋势,突变出现2000年。月分布上只有2月是增加的趋势,其余月份日照时数呈现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42.
姜允迪 《气象》2005,31(12):88-89
9月份,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2.8mm,比常年同期(66.2mm)偏少3.4mm.山东、陕西、江苏等地发生局地暴雨洪涝或地质灾害;西北东部旱情缓解,但东北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干旱持续,湖南、贵州、广西等地旱情有所发展.全国平均气温为17.5℃,比常年同期(16.0℃)偏高1.5℃,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全国大部地区月日照时数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本月,有3个台风在我国登陆,给浙江、安徽、海南等地造成严重影响;9月中旬,江南、华南等地出现明显“秋老虎”天气;海南等地发生局地强对流灾害.  相似文献   
43.
全球变暖与广东气候带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广东省各气候带13个代表站1960-2007年的气象资料,研究了48年来广东省各气候带的温度、 云量和日照的变化特征以及与全球地面温度(GST)的关系.结果表明:(1)广东省各气候带温度变化与GST变 化呈准同步变化趋势,两者相关系数均通过99.9%的显著性检验;(2)南亚热带北区、南区和北热带的增温速率 高于全球,中亚热带低于全球;其中增温速率最高的是南亚热带南区,比GST增温率高出0.07~0.08℃/10 a,中 亚热带增温速率比全球低0.01~0.03℃/10 a;(3)从季节分布看,各气候带增温速率冬季最大,其次是秋季,其 中南亚热带南区各个季节的增温速率都为最大;(4)低云量的年变化各气候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中亚热带上升 最明显;低云量与气温有明显的正相关;(5)日照的年变化各气候带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中亚热带下降最明显.  相似文献   
44.
新疆地区雪深和雪压的分布及其55年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使用新疆地区109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对新疆地区雪深和雪压的分布和变化特征以及相关气象因子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地区的积雪多年平均表现为北部多于南部,其中雪深和雪压最大值出现在新疆北部,数值分别为10 cm和10g/cm2.新疆积雪的季节特征较为明显,其中2月份积雪最大,雪深和雪压分别为9.2 cm和5....  相似文献   
45.
石河子垦区日照时数变化及对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石河子气象站1961-2009年日照资料,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对日照时数年、季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9 a来石河子垦区日照时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年日照时数以7 h/10a的速度增加.各季年际变化趋势从大到小依次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其中春季增加最为明显,平均每10a增加18.5 h.棉花、甜菜、玉米和油料等作物均为喜温喜光作物,日照时数的变化对其有较大影响,通过对四大作物的平均单产与相应年4_-11月的日照时数的分析,得出作物单产随日照时数增加而增加,并建立产量与日照的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46.
石羊河流域近50 a来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点1959—2008年的日照时数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分析、Kriging空间插值、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石羊河流域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石羊河流域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33.9 h/10a;四季日照时数均呈增加趋势,春季增加最显著,对年日照时数的贡献率最大,冬季次之。石羊河流域日照时数空间差异显著,表现为年日照时数自南向北递增。突变分析表明,1987年为日照时数的突变年。Morlet小波分析表明,石羊河流域年日照时数存在8 a的显著周期。  相似文献   
47.
巴丹吉林沙漠周边地区近50 a来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巴丹吉林沙漠周边9个气象站的1960—2009年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及1960—2008年逐月平均风速的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了该区近50 a来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来,巴丹吉林沙漠周边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40 ℃/10a的速率显著升高;四季平均气温的升高亦很显著,以冬季的升温速率最大;年、季节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年、季平均日较差则显著减小,且以最低气温的升温速率大于最高气温的升温速率为特点。年降水量以0.87 mm/10a的速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各季节降水量变化略有差异且均不显著,春季降水量略有减少,夏、秋和冬季略有增加。湿润指数的变化不明显,总体来看,年和冬季湿润指数略有增大,春、夏和秋季湿润指数略有减小。年日照时数以34.8 h/10a的速率显著增加,各季节日照时数亦均有增加趋势,其中春季增加最为明显。年平均风速以-0.092 m·s-1·(10a)-1的速率呈显著减小趋势;各季节平均风速均显著减小,以冬季的减小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48.
武汉天河机场低能见度现象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迪 《山西气象》2006,19(3):18-20
用5年滑动平均方法并用最小二乘法建立方程式,计算太阳辐射气候倾向率及日照气候倾向反映太阳辐射的45a变化趋势,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太阳总辐射的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太原地区的年日照时数减少,年总辐射量呈显著减少趋势,有11a的周期变化,在1981年左右有突变。初步统计能见度低于10km次数在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49.
1961- 2005 年中国霾日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高歌 《地理学报》2008,63(7):761-768
利用1961-2005 年中国霾日统计资料, 对中国霾的时空气候分布特征、变化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探讨了霾变化的可能原因及其与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近45 年来, 中国年和四季霾日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呈现东多西少的空间分布态势, 东部地区集中在三个多发区, 分别为长江中下游、华北和华南; 季节变化, 除东北地区、青藏高原、西北西部四季霾日均很少且变化不明显外, 其余大部分地区均呈现为冬季多, 夏季少, 春秋 季居中的特点。近45 年, 全国平均年霾日数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 2004 年为最高值。我国东部大部地区主要呈现增加趋势, 尤其霾多发地区, 如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及河南西部等 地, 霾日增加幅度大, 趋势显著, 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物增加及天气气候变化是这些地区霾日呈现增加趋势的可能原因, 我国西部地区和东北大部地区则以减少趋势为主。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霾日变化趋势与日照时数变化趋势相反, 霾的增加是造成太阳总 辐射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青藏高原霾日变化和日照时数变化均呈现不明显的减少趋势, 但由于这些地区霾日发生少, 其变化不会对日照时数和太阳总辐射变化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咸宁市近40年气候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0~1998年咸宁市(原为咸宁地区)所属咸安区、赤壁市、嘉鱼县、崇阳县、通城县、通山县共6站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对39年来咸宁市的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该地区80年代中期以后的异常天气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