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0篇
  免费   814篇
  国内免费   163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256篇
地质学   4711篇
海洋学   240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08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50年   3篇
  1947年   5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1:25万邦多区幅地质调查,发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则弄群中存在2个喷发-沉积不整合界面,将则弄群自然分成3个部分,对应3个火山喷发-沉积旋回。新创建扎列拿组、郎穷组和荣纳组。描述了3个组的定义及层型、次层型的岩性、岩相、古生物、同位素年代特征及其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2.
湘西北地区露头区早奥陶世生物礁发育,主要造礁生物有蓝绿藻(包括Cyanobacteria和Girvanella)、Pulchrilamina、Calathium、Batostoma、Archaeoscyphia。主要礁岩类型有障积岩和粘结岩,主要生物礁类型有障积礁和粘结礁。根据生物礁生长发育特征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奠基阶段、生长阶段和灭亡阶段。部分生物礁生长阶段形成的岩石类型上下不同,成礁方式也不同,据此可将生长阶段分为两期。根据生物礁上覆岩石类型的不同可推测其死亡方式是属淹死型还是属渴死型;根据围岩和礁岩的接触关系的不同,可形成追赶型和并进型两种生物礁埋藏模式。相对海平面的变化控制着生物礁的生长、发育、死亡和埋藏,海平面的上升和下降可形成生物礁不同的发育、死亡和埋藏模式组合。  相似文献   
93.
辽西朝阳盆地早白垩世一新的无齿翼龙化石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自辽西朝阳盆地早白垩世九佛堂组的一翼龙化石被记述。化石材料是一接近完整骨架的无齿的翼龙,带有一不完全的头骨。作者将其归于翼手龙类(Pteroclactyloidea),并建一新属、新种一无齿吉大翼龙(Jidapterus edentus gen.et sp.nov.)。  相似文献   
94.
在蒙古南戈壁的Bayan—Khoshuu Ruins剖面原归入到志留系Mandalovoo组尕屋(Gavuu)段的地层中发现了牙形刺Caudicriodus woschimidti woschmidti,这是泥盆纪最早期牙形刺带化石在蒙古的首次发现。尕屋(Gavuu)段的下部属志留系,但其上部,即采集牙形刺样品M-9~M-12的层位肯定属下泥盆统(下洛霍考夫阶),而不是下志留统。Mandalovoo组应当改为Mandalovoo群,它的三个段应提升为三个组。  相似文献   
95.
大同地区早中生代煌斑岩—碳酸岩岩墙群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大同地区密集分布的岩墙群由基性-超基性煌斑岩和碳酸岩组成,侵入石炭-二叠纪煤层中。与地层的接触关系和Rb-Sr,K-Ar同位素年代学数据表明墙群的侵位于晚三叠世。Sr,Nd同位素比值显示,碳酸岩和煌斑岩都来源于壳幔混合型岩浆源区。稳定元素比值和相容,不相容元素同等富集则表明是碳酸岩和硅酸盐混合的原始母岩浆液态不混熔的产物。 岩墙群形成的地质条件和构造背景表明,它们是在伸展构造背景下,受到不同级别的构造控制,大同岩墙群的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华北早中生代岩石圈演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
蔺新望 《陕西地质》2003,21(1):45-51
塔里木板块南缘早古生代时期继承了震旦纪的古地理格局,处于浅海陆棚—半深海环境,沉积了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地层。根据区域地层划分、古生物化石和最新的同位素测年数据,确定了塔里林板块南缘地层时代为早古生代。通过沉积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初步分析,确定了该地区为早古生代的大地构造背景—具有被动大陆边缘性质。因此,系统研究塔里木板块南缘早古生代沉积地层,对于重塑早生代以来该区板块构造格局及演化历史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7.
长江口海域新生代地层与断裂活动性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长江口海域通过浅层人工地震勘察查明,新生代地层可分为5个地震层。分别为第四系、上新统、中新统上段、中新统下段及始新统。第三纪地层自东北向西南依次超覆、减薄尖灭,上部被第四纪地层不整合覆盖。沉积基底主要由晚侏罗世火山岩系及燕山晚期酸性小岩体构成,未发现早第三纪及晚白垩世断陷盆地。断裂构造很发育,按展布方向大体可归为北东、北西及近东西向3组,皆为正断层。前两者数量多、延伸长、断距大,与同区的航磁异常构架吻合。北东向断裂分段明显,西南段为第四纪断裂,中段为晚第三纪断裂,东北段为早第三纪断裂;而北西向断裂分段不很清晰。两者的垂直位移速率平均在0.015mm/a。本文对该海域有关的几个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8.
吐鲁番山间盆地早白垩世岩石的磁组构和古地磁新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认识天山褶皱带及其南北两侧块体在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始新世碰撞前的古构造格局, 揭示该地区在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后的总的运动学特征, 我们在中国西部的吐鲁番山间盆地内开展了系统的白垩纪古地磁研究. 经系统热退磁, 绝大多数样品可分离出一具双极性特征的高温剩磁分量. 热退磁特征和岩石磁学结果表明这一高温特征分量主要为赤铁矿所携带. 正的褶皱和倒转检验结果表明此高温特征分量为成岩时或稍后获得的原生剩磁. 与中国西部各块体上所获得的白垩纪古地磁结果相类似, 吐鲁番山间盆地的早白垩世古地磁结果相对于稳定的欧亚大陆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倾角偏差. 但磁组构研究表明吐鲁番盆地早白垩世胜金口组砂岩不仅具有较弱的磁化率各向异性度, 且磁化率各向异性度与高温特征剩磁倾角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 由吐鲁番盆地早白垩世古地磁极与塔里木和准噶尔地块的结果及稳定欧亚大陆的古地磁视极移曲线相对比, 发现吐鲁番山间盆地在新生代印度板块的碰撞和持续挤压下相对于其南侧的塔里木地块未发生明显的构造运动; 但相对于其北侧的准噶尔地块和欧亚大陆之间可能存在明显的南北向构造缩短.  相似文献   
99.
泥河湾早更新世早期人类遗物和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保全  李强 《中国科学D辑》2003,33(5):418-424
在河北泥河湾盆地小长梁遗址东北约600 m处的马圈沟发现一新的哺乳动物化石和旧石器文化层, 共采获500多件哺乳动物化石和5件旧石器. 经研究有化石21种, 其中Allophaiomys deucalion, Borsodia chinensis>Yangia tingi等的存在为年代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哺乳动物化石对比分析, 旧石器的年代早于1.8 Ma BP, 可能达2.0 Ma BP, 这是华北最早人类活动证据, 当时人类生活于温带干旱稀树草原环境.  相似文献   
100.
滇西保山地区二叠纪碳酸盐岩地层古气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佳新  梁定益  伍明 《中国科学D辑》2003,33(11):1076-1083
研究了滇西保山地区二叠纪丁家寨组上部、永德组上部和沙子坡组浅水碳酸盐岩的骨屑颗粒组合和非骨屑颗粒组合特征, 认为丁家寨组上部碳酸盐岩的骨屑颗粒组合属苔藓虫-棘皮组合, 缺乏非骨屑颗粒; 永德组和沙子坡组碳酸盐岩的骨屑颗粒组合为绿藻-有孔虫组合, 后者发育非骨屑颗粒. 通过与形成于不同纬度地区、大体同时的碳酸盐岩地层的骨屑颗粒组合的对比, 认为丁家寨组碳酸盐岩为温凉水沉积环境成因, 永德组和沙子坡组碳酸盐岩属暖水沉积环境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