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4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615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7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李多  刘芸芸 《气象》2022,(10):1343-1353
利用气象台站观测资料、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海温资料,采用相关、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和讨论了2022年春季我国的气候主要特征和成因诊断。2022年春季,我国季风雨带进程总体呈现偏早的特点。全国平均气温为12.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54 mm,接近常年同期,但旱涝分布差异显著,其中西南地区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通过对同期的环流分析发现,对流层中高层形成的自乌拉尔山以北经青藏高原至中南半岛“-+-”的西北—东南向异常环流形势,使得低层风场上低纬异常偏东气流及南下的异常东北—偏北气流在西南地区辐合,有利于水汽向西南地区的输送和冷暖空气在西南地区的交汇,从而导致2022年春季西南地区降水的异常偏多。此外,自2021年秋季开始并一直持续发展的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是西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偏多的重要外强迫因子,而拉尼娜事件结束的早晚会对春季西南地区降水异常产生不同的影响。2022年春季持续发展的拉尼娜事件使得上述异常环流型更为典型,更有利于西南地区的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152.
以国家"973"项目资料和历史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黄海南部水域渔业海洋学特征、蓝点马鲛洄游行为及与渔场形成、渔期更迭关系.侧重分析2006和2007年春季水温年际变化对蓝点马鲛渔场、渔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2006年冷春,2007年黄海南部水域升温较早,渔汛盛期出现于4月25日,较2006年的5月1日左右明显提前,10℃等温线分布是早春南黄海蓝点马鲛鱼群分布与形成渔场的重要因子,而密集中心渔场往往出现于5月初;文中还讨论了南黄海大沙和吕泗渔场的性质特征,以期为蓝点马鲛渔情预报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3.
走,迎春去     
不经意间,吹在脸上的风没有了寒意。春,携着她特有的温煦,潮一般涌来,令人心醉,让人断魂。仿佛一夜间,春风吹醒了大地。  相似文献   
154.
人生驿站     
"感恩纪念"与"催护新生"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相似文献   
155.
哈尔滨市属于大陆性气候,每年春季大风天可达20—25天,最大风速3米秽。近年来,我国北方区域性的沙尘暴天数有所增多,受市域内的多种因素影响,哈尔滨市的小范围扬沙天数也有所增加,每到春季,常形成遮天避日的扬沙天气。  相似文献   
156.
基于内蒙古西部40个国家级气象站1961-2018年春季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构建的综合干旱指数,分析评估了春季区域干旱发生情况,结果显示:(1)近58a内蒙古西部区域春季干旱年发生频率高达78%,平均5a中有4a春旱,且多数为中到重旱。(2)20世纪70-80年代春旱年份发生概率更高,连年干旱,近10a干旱明显减少。(3)春旱频率空间分布是西高东低。(4)干旱影响范围最大,干旱最重的前3a分别是1962、1993年和1995年,出现了季内连月重旱,农牧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均受严重影响。构建的综合干旱指数与实况对比分析,能够较好地反映春旱发生程度,可以用于月季干旱的影响评估业务。  相似文献   
157.
采用内蒙古自治区10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1961—2018年春季平均气温观测资料、美国国家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环流监测指数资料,分析了内蒙古春季气温异常及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分析表明:欧亚大陆中高纬500hPa高度呈现"两槽一脊"型分布,乌拉尔山附近高度场为负距平,贝加尔湖附近为正距平控制,有利于内蒙古春季气温偏高;此外,东亚大槽偏弱、亚洲纬向环流异常偏强、青藏高原高度场异常偏高及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偏弱,容易造成春季气温偏高。  相似文献   
158.
周雪英  贾健  刘国强  仇会民  杨柳 《气象科技》2018,46(6):1201-1210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2017年4月14日("4·14"过程)和2017年5月1—2日("5·1"过程)南疆中部巴州地区强降水过程,探讨春季强降水天气动力学异同。结果表明:春季强降水发生在副热带西风急流活跃,伊朗副热带高压向北伸展,地面冷锋活动,高低空为急流锋区配置背景中。水汽源地位于东经40°的阿拉伯海—里海附近,沿西方路径进入新疆,在有利风场条件下汇合至巴州地区,高低空急流耦合形成次级垂直环流,干冷空气多方向侵入增强春季降水强度。主要差异在于"4·14"过程是副热带西风急流异常北跳、影响系统西风带短波槽、冷空气西方路径,"5·1"过程则是极锋急流与副热带西风急流汇合、深厚长波槽系统、冷空气西北路径;"4·14"过程是典型急流锋区降水伴有对流性降水,强降水发生时形成两支次级环流圈,3股干冷空气从不同方向向中低层气旋性环流附近汇合激发了另一支低层中尺度次级垂直环流圈的建立;"5·1"过程是典型急流冷锋降水,高空干冷空气在垂直方向向下入侵触发和增强冷锋降水,形成了一支完整强大的次级垂直环流圈造成巴州大范围的系统性降水。  相似文献   
159.
利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5个地段的2007—2017年3月至6月上旬土壤墒情相关资料,对当地土壤墒情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公腊勿洞地段土壤墒情较高,土城子地段土壤墒情相对较低。土壤类型相同时,土壤深度越深土壤墒情越大。(2)化德县土壤墒情2013年最大,为11.4%,2010年土壤墒情最小,为7.7%。土壤墒情呈现出波动的年际变化特征,没有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趋势。(3)随着月份的逐渐增大,化德县各地段土壤墒情变化特征不一致,其中,3个地段5月土壤墒情比前两个月低,整体上看,化德县土壤墒情4月最高,5月最低。  相似文献   
160.
本文利用多种地面精细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得到近55a宁夏春季干旱的精细化空间分布和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采用了更为精细的观测资料后,宁夏春季干旱的分布显得更为不均,呈中部多发南北少发的分布特征而干旱平均强度却呈中部弱南北强的分布特征;最大春季干旱强度分布呈明显的多极性分布。在宁夏5地市中,吴忠市、银川市、中卫市3市较易发生干旱。宁夏春季干旱发生次数基本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平均强度呈逐年减弱的趋势;年代际发生次数的增加趋势更加明显;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存在1次突变。春季干旱强度具有较为稳定的气候态,3、5月易出现大范围轻旱以上的干旱过程;3月上旬、5月上旬、5月下旬较易出现重旱级别的干旱过程。500hPa大陆高压脊与大气环流的变化是造成西北地区春季干旱强弱分布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