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8篇
  免费   1729篇
  国内免费   2667篇
测绘学   2005篇
大气科学   1264篇
地球物理   1255篇
地质学   4267篇
海洋学   3054篇
天文学   247篇
综合类   726篇
自然地理   816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495篇
  2022年   520篇
  2021年   655篇
  2020年   456篇
  2019年   631篇
  2018年   424篇
  2017年   406篇
  2016年   426篇
  2015年   568篇
  2014年   756篇
  2013年   667篇
  2012年   757篇
  2011年   698篇
  2010年   527篇
  2009年   587篇
  2008年   559篇
  2007年   677篇
  2006年   616篇
  2005年   485篇
  2004年   408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230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在水温20 ℃和盐度30的条件下研究摄食水平对(魚夋)碳收支的影响.摄食水平分为饥饿(不投喂)、1、2、3、4(指日摄食量占鱼体重百分比)和自由摄食共6组,实验持续21 d.结果表明:摄食水平对碳消化率没有影响.碳转化率、净生长率与摄食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自由摄食状态下分别达到9.29%和10.41%.非粪便流失碳随摄食水平增加而显著降低.粪便碳占摄入碳比例变化不大,与摄食水平间无规律性关系.在自由摄食状态下,大部分摄入碳量均通过非粪便途径流失,其中大部分是呼吸过程消耗的.余下的部分中,粪便流失量和鱼体保存量各占一半.鱼体每增长1 g体重伴有979.56 mg碳流失.在自由摄食状态下(魚夋)碳收支方程式为:100摄入碳=9.29生长碳+9.69粪便碳+79.94非粪便流失碳.  相似文献   
82.
福建深沪湾潮间带全新世有孔虫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深沪湾西部潮间带表层沉积物和两个钻孔岩芯共30个样品的有孔虫组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有孔虫群分布规律明显,随着离岸向海越远,水深越大,有孔虫娄量从1倍数上升到5位数,种数为9-69种,多变度V31-44,复合分异度H(s)3.25-3.25。从钻孔岩芯中的全新世有孔虫群特征可看出,中全新世以来海面升降和海洋环境可分为2个阶段:(1)海水初到钻孔位置,有孔虫数量和种数较少,分异度不高,海相性程度较低。(2)后期(埋深1.8m和2.0m以浅),海面有所升高,变为潮间带(高潮位→中潮位→低潮位)环境。  相似文献   
83.
渤海垂直湍流混合强度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渤海为极浅陆架海 ,其中湍流耗散作用显著。将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 HAMSOM应用于渤海 ,以渤海周边台站每天 4次的常规气象资料作为风和热驱动 ,渤海海峡开边界以 5个主要分潮调和常数计算水位强迫 ,计算了渤海 1982年水文要素和流场变化 ,并用模式以湍的局地平衡理论封闭计算出垂直湍流粘性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 :渤海湍流混合冬强夏弱 ,变化幅度较大 ( 10~ 2 0 0 cm2 / s) ,这是风搅拌和潮混合的湍流输入在密度层化调整下的结果 ;风的作用在冬季强于潮的作用 ,而底层则由潮混合控制呈现半月周期 ;渤海湍粘性系数的空间分布十分复杂 ,这是在渤海地形和岸形轮廓限制下 ,由一定大气条件驱动的流场和密度场导致的湍流混合强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84.
台湾海峡野生牙鲆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了2004年3月对产自台湾海峡的野生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进行人工育苗的研究结果。共获153万粒受精卵,孵出仔鱼140.8万尾,孵化率达92%,在育苗水温为20~24℃,海水盐度为26~31的条件下,经63 d培育,育出全长3.8~5.5 cm的幼鱼53.39万尾,成活率为37.9%。  相似文献   
85.
冲绳海槽热流机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冲绳海槽是一个高热流区,平均热流值极高,但不均匀,实测最小值与最大值相差三个数量级以上,结合海槽地区的构造和地球物理特征,探讨了导致这一高而分散热流特征的多种因素。包括异常壳幔结构。海底热液循环以及地下水对流等,并分析了相应的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86.
研究肝素酶Ⅰ(来源于Flavobacterumheparinase,EC4.2.2.7)对人工合成的且含有与抗凝血酶Ⅲ特定结合位点的肝素五糖(SHP)的酶解作用,并对酶解作用的动力学进行研究。利用强阴离子高效液相色谱(SAX-HPLC)对酶解混合物进行分离,利用质谱(ESIMS)和核磁共振波谱(1H-NMR)技术对得到的二糖和三糖的结构进行确证。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被作为肝素反向试剂的肝素酶Ⅰ可水解人工所合成的肝素五糖,从而使之丧失抗Xa因子活性。  相似文献   
87.
有孔虫生活在海洋和半咸水环境。底栖有孔虫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受物理因素(深度、温度、光量、水体扰动)、化学因素(盐度、溶解氧和可用元素)和生物因素(食物供给量和底层沉积物特征)的制约。研究人员对印度东、西岸现代底栖有孔虫生态学和分布状态进行了研究。Naidu等在对Visakhapatnam港复合体有孔虫进行分析后提出 ,可以将有孔虫作为海洋污染的指示物。SreenivasaRao等采用Q模式系数分析对尼赞伯德讷姆湾有孔虫的分布进行了研究 ,确认此区域存在4种组合 ,受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Khare等对门格…  相似文献   
88.
基于EMD与神经网络的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验模式分解 (EMD)是分析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有力工具 ,它将信号分解为突出了原信号的不同时间尺度的局部特征信息的内在模函数 (IMF)分量。本文通过将各 IMF分量输入到 BP网络中进行训练学习和故障诊断 ,比直接输入原信号可以提高 BP网络对故障诊断的准确率 ,而且减少了训练时间。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南海4个岩心的74个样品进行Q型因子分析,求得4个浮游有孔虫组合:亚热带-热带组合,温凉组合,热带易溶组合和亚热带组合。亚热带-热带组合为优势组合,它的发育状况反映了晚第四纪西太平洋热带海水对南海的影响程度,其因子载荷作为古海流特征的参数。温凉组合的发育与南海存在冷涡有关。利用转换函数FP-12E计算了南海南部表层古水温,冰期与间冰期的表层水温平均变化冬季为4.7℃和2.9℃,夏季为3.0℃和2.1℃,季节性温差冰期最大可达8.6℃,间冰期最大可达5.0℃,均比太平洋同一纬度海区的大。冬季表层古水温波动比夏季的大。全新世的表层水温呈上升趋势,但在NS86-43柱中有一变冷现象,这可能和the younger Younger Dryas有关。  相似文献   
90.
ECOM模式在丁字湾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应用河口、陆架和海洋模式 (ECOM模型 ) ,引入干湿网格法模拟潮滩涨落的改进 ,并建立丁字湾及近岸海域的三维变动边界潮流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湾口拦门沙、湾内水道和人工围海等地形特点。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符合良好 ,较好地刻画出丁字湾 M2 分潮潮流场的时空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